1.《诗经·小雅,小闵❵》及今译旻天疾臧,敷于下士。 [旻(mín)天:秋天,此指苍天、皇天。疾威:暴虐。敷:布施。下土:人间。] 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谋犹:谋划、策谋。犹、谋为同义词。回遹(yù):邪僻。斯:犹"乃"、才。沮:停止。] 谋臧不从,不臧覆用。 [臧:善、好。从:听从、采用。覆:反、反而。] 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孔:很。邛(qiónɡ):毛病、错误。]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 [潝(xì)潝:小人党同而相和的样子。訿(zǐ)訿:小人伐异而相毁的样子。]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 [具:同"俱",都。] 谋之不臧,则具是依。 [依:依从。] 我视犹谋,伊于胡底。 [伊:推。于:往、到。胡:何。底:至,指至于乱。]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龟:指占卜用的灵龟。厌:厌恶。犹:策谋。] 谋父孔多,是用不集。 [用:犹"以"。集:成就。]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咎:罪过。]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匪:彼。行迈谋:关于如何走路的谋划。]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 [匪:非。先民:古人,指古贤者。程:效法。] [大犹:大道、常规。经:经营、遵循。] 维尔言是听,维尔言是争。 [维:同"唯",只有。迩言:近言,指谗佞近习的肤浅言论。争:争辩、争论。] 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溃:通"遂",顺利、成功。] 过虽靡止,或圣或否。 [靡:没有。止:礼。靡止,犹言没有礼法、没有法度。] 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 [膴(wǔ):肥。靡膴,犹言不富足、尚贫困。艾:有治理国家才能的人。] 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无:通"勿"。沦胥:沉没。败:败亡。]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暴(bó)虎:空手打虎。冯(pínɡ)河:徒步渡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其他:指种种丧国亡家的祸患。]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诗经·小雅·小旻 全文西周无名氏《小雅·小旻》,全文为: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苍天苍天太暴虐,灾难降临我国界。朝廷策谋真邪僻,不知何时能止歇。善谋良策难听从,歪门邪道反不绝。我看朝廷的谋划,确是弊病太多些。 小人叽喳攻异己,是非不分我悲凄。若有什么好谋略,他们全都不肯依。若有什么坏计策,他们全都会同意。我看朝廷的谋划,不知弄到何境地。 占卜灵龟已厌倦,谋划再不向我谈。谋臣策士实在多,就是没有好意见。议论纷纷满庭中,指出弊病有谁敢!就像谋划要远行,真到路上没效验。 如此谋划我悲痛,古圣先贤不效法,常规大道不遵从。近僻之言王爱听,肤浅之见纷聚讼。就像宫室建路上,当然不会获成功。 国家虽然没法度,人有聪明有糊涂。人民虽然不富足,还有明哲有善谋,有能治国有严肃。就像长流那泉水,不让衰败与陈腐! 不敢空手打虎去,不敢徒步过河行。人们只知这危险,不知其他灾祸临。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为讽刺周代昏庸的统治者而作。综观全诗,作者应该是西周王朝末期的一位官吏,至于是讽刺周幽王还是周厉王,诗无明证,只好用“最高统治者”统而言之。但不论是幽王还是厉王,他们都骄奢腐朽,昏愦无道,是非不分,听信邪僻之言,重用奸佞之臣。 主旨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周朝昏庸的君主不能采纳善谋的诗歌。作者以讽刺的口吻揭露最高统治者重用邪僻而致使“犹谋回遹”为中心,通过揭露、感叹、批判和比喻等表达方式,一气呵成,词完意足,鲜明地表达了他愤恨朝政黑暗腐败而又忧国忧时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小旻 3.诗经·小雅·小旻 全文西周无名氏《小雅·小旻》,全文为: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 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 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 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苍天苍天太暴虐,灾难降临我国界。朝廷策谋真邪僻,不知何时能止歇。 善谋良策难听从,歪门邪道反不绝。我看朝廷的谋划,确是弊病太多些。 小人叽喳攻异己,是非不分我悲凄。若有什么好谋略,他们全都不肯依。 若有什么坏计策,他们全都会同意。我看朝廷的谋划,不知弄到何境地。 占卜灵龟已厌倦,谋划再不向我谈。谋臣策士实在多,就是没有好意见。 议论纷纷满庭中,指出弊病有谁敢!就像谋划要远行,真到路上没效验。 如此谋划我悲痛,古圣先贤不效法,常规大道不遵从。 近僻之言王爱听,肤浅之见纷聚讼。就像宫室建路上,当然不会获成功。 国家虽然没法度,人有聪明有糊涂。人民虽然不富足,还有明哲有善谋,有能治国有严肃。 就像长流那泉水,不让衰败与陈腐! 不敢空手打虎去,不敢徒步过河行。人们只知这危险,不知其他灾祸临。 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为讽刺周代昏庸的统治者而作。 综观全诗,作者应该是西周王朝末期的一位官吏,至于是讽刺周幽王还是周厉王,诗无明证,只好用“最高统治者”统而言之。但不论是幽王还是厉王,他们都骄奢腐朽,昏愦无道,是非不分,听信邪僻之言,重用奸佞之臣。 主旨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周朝昏庸的君主不能采纳善谋的诗歌。作者以讽刺的口吻揭露最高统治者重用邪僻而致使“犹谋回遹”为中心,通过揭露、感叹、批判和比喻等表达方式,一气呵成,词完意足,鲜明地表达了他愤恨朝政黑暗腐败而又忧国忧时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小旻。 4.急【原文】 常棣之华1, 鄂不韡韡2。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3, 兄弟孔怀4。 原隰裒矣5, 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7, 况也永叹8。 兄弟阋于墙9, 外御其务10。 每有良朋, 烝也无戎11。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12? 傧尔笾豆13, 饮酒之饫14。 兄弟既具15, 和乐且孺16。 妻子好合17,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18, 和乐且湛19。 宜尔室家20, 乐尔妻帑21。 是究是图22, 亶其然乎23? 【译文】 常棣花开朵朵, 花儿光灿鲜明。 凡今天下之人, 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 兄弟最为关心。 丧命埋葬荒野, 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 兄弟赶来救难。 虽有良朋好友, 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 同心抗御外侮。 每有良朋好友, 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 生活安定宁静。 此时同胞兄弟, 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 宴饮意足心欢。 兄弟今日团聚, 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 恰如琴瑟协奏。 兄弟今日相会, 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 妻儿快乐欢喜。 请你深思熟虑, 此话是否在理。 【注释】 1.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鄂:盛貌。不:语助词。 韡(wěi)韡:鲜明貌。 3.威:通"畏"。 4.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5.原隰(xí):原野。裒(póu):聚。 6.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 7.每:虽。 8.永:长。 9.阋(xì):争吵。 10.御:抵抗。务:通"侮"。 11.烝:终久。戎:帮助。 12.友生:友人。 13.傧:陈列。 笾(biān)、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14.之:犹是。饫:满足。 15.具:同"俱",聚集。 16.孺:相亲。 17.好合:相亲相爱。 18.翕(xì):聚合。 19.湛:深厚。 20.宜:和顺。 21.帑(nú):通"孥",儿女。 22.究:深思。 图:考虑。 23.亶(dǎn):信、确实。 然:如此。 【赏析】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 全诗八章,可分五层。首章为第一层,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常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 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他们看来,“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 因而,比之良朋、妻孥,他们更重兄弟亲情。钱钟书论及《常棣》时也指出:“盖初民重‘血族’之遗意也。 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观《小雅·常棣》,‘兄弟’之先于‘妻子’,较然可识”(《管锥编》)。 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更深刻揭示了《常棣》主题的历史文化根源。 二、三、四章为第二层。 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申发,即: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这可能是历史传说的诗意概括,也可能是现实见闻的艺术集中。 这三章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毛先舒说:“《常棣》,俗笔必先从和乐叙至急难,便乏味”(《诗辩坻》)。 此篇则与之相反,事例的排列由“死丧”、“急难”到“外御”,从而由急而缓、由重而轻、由内而外,构成一个颇有层次的“倒金字塔”,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审美效果。其次,采用对比手法,把同一情境下“兄弟”和“良朋”的不同表现加以对照,更见出兄弟之情的诚笃深厚。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又更深一层:即使兄弟墙内口角,遇到外侮,也会不加思索一致对外。“阋于墙”与“外御其务”,两句之间没有过渡,情绪和行为的转变即在倾刻,有力表现出手足之情出于天然、发自深衷。 由转折手法构成的这一典型情境,因表现了最无私的兄弟之情,成为流传至今的典故成语。 第五章自成一层。 如果说,前面是诗人正面赞颂理想的兄弟之情,这一层则由正面理想返观当时的现实状况;即由赞叹“丧乱”时的“莫如兄弟”,转而叹惜“安宁”时的“不如友生”。“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叹惜是沉痛的,也是有史实根据的。 西周初年,出现过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的叛乱。据此,《诗序》似认此诗为成王时周公所作,曰:“《常棣》,燕兄弟也。 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西周末年,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手足相害的事更频频发生。据此,《左氏春秋》的作者认为此诗为厉王时召穆公所作,《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云云。” 《常棣》的作者,是周公抑或召穆公,尚难定论;但有一点可肯定,诗人的叹惜是有感而发的,且有警世规劝之意。不过,这是在宴饮的欢乐气氛中所唱之诗,因此,在短暂的低沉后,音调又转为欢快热烈。 六、七章为第四层,直。 5.诗经中关于“酒”的诗有哪些1、《大雅·既醉》: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家室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明有仆。 其仆维何,厘尔女士,厘尔女士,从以子孙。 2.《小雅·鱼藻之什·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3.《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7、《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6.诗经中对浣衣的描写《葛覃》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柏舟》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