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仙人居住地的诗句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 2.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3.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4.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5.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6.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7.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8.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9.大地何其广袤,而山其实更壮阔。山的面积是陆地的三倍。山虽然以石为怀,却从不嫌弃泥土,始终与泥土相依相伴。山虽然雄奇伟岸,却甘愿把泥土表露在自体周围。人们赞叹山之伟大,而山却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峰巅。山因为有泥土,孕育了坚贞不渝的青松,青松以其苍翠葱茏描绘着大山永远不老的情怀。山正因为有泥土为伴,方衬出挺拔茂盛英姿勃发青春常在。 2.表达“风景优美有如神仙居住的地方”的诗句有哪些1.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3.春中田园作 唐代: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4.十亩之间 先秦:佚名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5.田舍 唐代: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3.形容神仙的诗词《仙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神仙 作者:张彪 (唐代) 神仙可学无,百岁名大约。天地何苍茫,人间半哀乐。 浮生亮多惑,善事翻为恶。争先等驰驱,中路苦瘦弱。 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五谷非长年,四气乃灵药。 列子何必待,吾心满寥廓。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正失》:“俗说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秘》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餐葩饮露 吞食百花,吸饮露水。形容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 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赤将子舆》:“子舆拔俗,餐葩饮露。” 二仙传道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鸿衣羽裳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呼风唤雨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出处: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壶里乾坤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明·朱有炖《神仙会》第一折:“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诸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壶天日月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金·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 阆苑琼楼 阆:空旷,宽阔;琼:赤色玉。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阁。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也指皇帝贵族的宫苑。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里面阆苑琼楼,奇花异草,奥妙非常。” 料事如神 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处: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鸾姿凤态 比喻神仙的仪态。 出处:《云笈七签》卷五:“弟子十八人,并皆殊秀,然鸾姿凤态,眇映云松者,有韦法昭、司马子微、郭崇真。” 人间天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唐·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神仙中人 ①指神采、仪态、服饰、举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通真达灵 与神仙交往。 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吸风饮露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仙山琼阁 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瑶台银阙 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出处: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珠箔银屏 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银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4.描写古代房间的句子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古代神仙传说中都是风餐露宿,不食人间五谷的,那有住房间的啊,就算有住也是住洞府之中啊“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选自红楼梦“跟着青 衣行不过一里来路,听得潺潺的涧水响;看前面时,一座青石桥,两边都是朱栏;岸上栽种 奇花异草,苍松茂竹,翠柳夭桃;桥下翻银滚雪般的水.流从石洞里去.过得桥基,看时,两行奇树,中间一座大朱红棂星门.宋江入得棂星门看时,抬头见一所宫殿.宋江寻思道:“我生居郓城县,不曾听得说有这个去处!”心中惊恐;不敢动.青衣催促,请星主行.一 引引入门内,有个龙墀,两廊下尽是朱红亭柱,都挂着绣;正中一所大殿,殿上灯烛荧煌.”选自水浒传。 5.描写“神仙”的诗词有哪些1、《长歌行》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2、《风入松·危楼古镜影犹寒》宋代·张炎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 画人间。 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 到深山。 3、《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宋代·陆游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4、《念奴娇·天南地北》元代:施耐庵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 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 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5、《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代·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