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青诗歌散文化有哪些成就艾青是我国当代诗歌自由体诗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个性独特,在诗歌的创作和理论的探讨上,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诗歌的散文美,对当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被誉为“时代杰出的号手”、“吹芦笛的诗人”。 艾青说:“我只是设法把我感受得最深的,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他将自己的诗歌特点总结为8个字:“朴素,单纯,集中,明快在语言的风格上,力求简洁、通俗,不用复杂的句子,少用判断词、连接词和结构助词,注重诗句与诗行的统一,节奏单纯明快,呈现“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朴素美。他的诗作,将抒情和哲理融合为一体,将强烈的感受、深刻的思考,凝聚在单纯明快的诗句里,将精巧的构思以朴素自然的形式表达出来。 艾青认为,由于这种参差中显得和谐,运动里取得均衡,变化中获得统一的自由体,扬弃了格律的羁绊,无须矫揉造作、呕心剔肺地写,比格律诗体更美。艾青主张诗歌的散文美,是“主张以现代的日常所用的鲜活的口语,表达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赋予诗以新的生机”,强调诗的自由奔放,是诗的构思、诗的形象与散文的章法、句法的巧妙结合,主张诗要易懂。 艾青诗歌的散文美主张,不是诗的散文化。对此,艾青是坚决反对的。 艾青认为,那种虽然也披着诗歌外衣的散文,排除了形象思维,徒有诗的外形,而无诗的意境、诗的形象、诗的语言,他将其称为“丑陋的散文”。 艾青不仅是诗歌散文美的倡导者,而且是诗歌散文美的实践者。 他一生创作的诗歌作品都是这一诗歌美学理论指导下的产物。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的存在和崛起,引起了诗坛甚至文艺界的强烈关注,如何评价“朦胧诗”产生了论争,在许多人都保持观望、沉默的时候,“朦胧诗”的作者欲争取艾青的同情与支持,但是艾青坚持自己的艺术观点,不但没有予以支持,而且毫不含糊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称“朦胧诗”这一说法不科学,反对把朦胧诗说成诗的发展方向,反对把诗写得故作艰深。 这就深刻地说明艾青诗歌散文美的艺术主张是几十年一贯的。 艾青诗歌散文美的主张里,还含有绘画美的成份,他曾说:“诗人应该有和镜子一样迅速而确定的感觉能力,而且更应该有如画家一样渗合自己情感的构图。” 这跟艾青早年学画,多年对绘画颇有研究有关。有的评论家认为,艾青的诗作既有诗的激情,又有画的意境,评论艾青三十年代的诗具有油画的质感,四、五十年代的诗具有国画的韵味。 艾青一生著述等身,著有诗集《大堰河》、《欢呼集》、《皇后的红星》、《黑鳗》、《海岸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等,诗论集《诗论》、《艾青谈诗》以及译诗集凡尔哈仑的《原野与城市》等。有人粗略统计,艾青一生著有长诗二十多部,短诗上千首。 艾青一生致力创作的这些诗歌,都实践着他的诗歌散文美主张。 1938年2月,战火逼近了黄河,在古老的潼关,艾青写下了著名长诗《北方》: “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这首诗一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强烈而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人。著名诗人牛汉曾经说过,他是受到了这首诗的影响和启迪而开始认真学习写诗,并且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诗。 牛汉评价这首诗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朴素,情感毫无遮蔽。从这首诗可以有力的佐证艾青诗歌散文美的主张。 这首诗1938年4月最早发表在《七月》杂志的卷首,最早由《广西日报》印刷厂在1939年印行,它一发表,即受到“这难道是诗的语言”的诘问。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毫不奇怪。 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诗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从“五四”时期初创的幼稚与浅薄,演进到对古典诗词和西洋格律诗的模拟,对欧美现代诗诸流派的模仿,风格逐渐固定。在这个时候,艾青以自由的、朴素的语言创作《北方》,无异于当时诗坛的一道亮丽风景。 牛汉说,一首诗用这种亲切和自然的方式来写,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的第一次。 这首诗有102行,“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一开始,如此亲切的口语,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它排斥了矫饰的华丽,弃绝了空洞的说教,语言鲜活,富有生活气息和流动感。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顷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一口气读下来,节奏沉缓有力,感受到起伏的情感律动,使人震撼。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纯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没有空洞的叫喊,没有无病的呻吟,没有理念的抽象,字里行间使人感受到了民族的深远苦难与土地的苍茫所带来的灵魂的惊醒和沉重感,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情操。 从这首诗,使人看到,艾青诗歌的散文美,他所主张的诗的自由奔放,也是有着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它的自由并非散漫,它必须有真。 2.试论艾青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一、艾青是中国新诗六十多年发展史上坚持最久成果最丰富的诗人。 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算起,新诗发展的历史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在这六十多年中出现了一大批诗人。 在这些诗人当中,坚持走新诗发展和创作道路最久的,首推艾青。郭沫若,他的写诗生涯没有停止过,但是,他创作的旺盛期是“五四”时期,他是新诗的奠基者。 后来有时搞戏剧创作,有时从事学术研究。解放以后,陆续写了一些诗,但传世之作很少。 还有些诗人不再写诗而回到旧体诗写作的老路上去。 艾青的创作生涯,应从一九三二年算起。 那年七月他在丁玲主编的《北斗》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会合》。从这时候算起,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了。 他一直伴随着新诗的发展而前进。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在坚持创作的过程中,对新诗的发展,对“五四”以来中国新兴的这种诗歌形式,一直抱着坚定而执著的追求的态度。我们知道,新诗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 中间经过很多次的辩论,甚至出现了否定新诗的论调:认为新诗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有的甚至认为还是应该回到写旧诗写传统的格律诗的道路上去,等等。 在这些争论面前,艾青始终认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形式,应该以新诗为主,新诗是有光明前途的,是有生命力的,是不可逆转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诗歌发展,不可能再回到写旧诗的道路上去。 这一点,艾青是坚定不移地相信着,执著地追求着,而且写了很多文章,对新诗的发展从理论予以评价和肯定。 他不仅坚持最久,而且获得的成果也最丰富。 从一九三二年到现在,他创作的作品有多少呢?粗略统计,长诗有二十多部,短诗至少上千首。我们国家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收藏他的作品,中文版本的有八十多种;由此可见,他的一生确实是全力以赴致力于诗歌创作的一生。 他不仅写了这么多作品,更重要的是有一批作品在群众中广泛地流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他获得艺术成就的证明。像《大堰河——我的褓姆》、《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火把》、《煤的对话》、《礁石》,以及长诗《光的赞歌》等等。 二、从艾青诗歌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他确实不愧为中国诗坛的“泰斗”和“王子”。他的诗歌能够取得这样的杰出的艺术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诗歌始终是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 在他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以后,以及十年动乱中,他的作品,都紧密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抗日战争时期,他写的很多作品,都是为民族的解放而奔走而呼号的。 一九四一年,他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也写了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一些诗歌,影响很大。比如,著名长诗《吴满有》(叙事诗),是写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一个劳动模范的故事。 当时,解放战争处于最紧张也是最艰难的时期,为了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涌现了一批劳动模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吴满有。艾青到吴满有家里住了半个月左右,跟他谈心交朋友,访问他,写了长诗《吴满有》,歌颂了大生产运动,配合了当时的解放战争。 得到了**负责同志高度评价。 群众对艾青的诗是很喜欢的,他的读者很多。 一九五七年,他被打成右派,他的作品就成了禁书,甚至被烧毁。很多读者,冒着危险保存了艾青的作品。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一首短诗,歌颂了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个青年很喜欢它,抄在笔记本上。 “**”当中被人发现,因为他出身富农家庭,在笔记本上写着《我爱这土地》的诗歌,就说他有变天思想,判了两年徒刑。这说明十年浩劫时期,是怎样的黑暗,也说明,艾青的作品是多么地深入读者的心灵。 艾青写过一本《诗论》,一个青年非常喜欢这本书,但他不敢公开地保留,就把《诗论》的封皮撕掉,贴上《**选集》的封皮。结果被人揭发检举,也被判了两年徒刑。 还有的青年把艾青的诗选藏在米缸里。后来艾青知道此事说:“这真是把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溶合在一起了。” 有些诗人进入晚年,几乎写不出作品来。艾青不是这样。 粉碎“四人帮”后,创作力依旧旺盛,写出很多作品,出版五六本诗集。如《在浪尖上》这首长诗,歌颂“四五运动”中的英雄韩志雄。 当时,这首诗在上万人大会上朗诵。听众热泪盈眶,掌声不断,甚至有人高呼口号。 诚然,这首诗留有像“政策必须落实”、“一切冤案必须昭雪”一类标语口号的句子,但是,由于它抒发了人民的心声,所以赢得了群众的欢迎,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场面。他的《归来之歌》、《雪莲》都在全国诗歌评奖中获奖。 三、艾青诗歌的成就还表现在他开了一代诗风。一个诗人,在文学史上,在诗歌发展史上,能够称得起“开一代诗风”的人,是不多见的。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 、杜甫、白居易,还有陆游以及其他杰出诗人都是开一代诗风的人。在新诗发展史上,艾青可以说是开了一代诗风。 这是因为他的诗歌创作,影响了一大批诗人,走向诗歌创作道路,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艾青在艺术形式上,进行过多。 3.试论艾青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一、艾青是中国新诗六十多年发展史上坚持最久成果最丰富的诗人。 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算起,新诗发展的历史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在这六十多年中出现了一大批诗人。 在这些诗人当中,坚持走新诗发展和创作道路最久的,首推艾青。郭沫若,他的写诗生涯没有停止过,但是,他创作的旺盛期是“五四”时期,他是新诗的奠基者。 后来有时搞戏剧创作,有时从事学术研究。解放以后,陆续写了一些诗,但传世之作很少。 还有些诗人不再写诗而回到旧体诗写作的老路上去。 艾青的创作生涯,应从一九三二年算起。 那年七月他在丁玲主编的《北斗》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会合》。从这时候算起,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了。 他一直伴随着新诗的发展而前进。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在坚持创作的过程中,对新诗的发展,对“五四”以来中国新兴的这种诗歌形式,一直抱着坚定而执著的追求的态度。我们知道,新诗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 中间经过很多次的辩论,甚至出现了否定新诗的论调:认为新诗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有的甚至认为还是应该回到写旧诗写传统的格律诗的道路上去,等等。 在这些争论面前,艾青始终认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形式,应该以新诗为主,新诗是有光明前途的,是有生命力的,是不可逆转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诗歌发展,不可能再回到写旧诗的道路上去。 这一点,艾青是坚定不移地相信着,执著地追求着,而且写了很多文章,对新诗的发展从理论予以评价和肯定。 他不仅坚持最久,而且获得的成果也最丰富。 从一九三二年到现在,他创作的作品有多少呢?粗略统计,长诗有二十多部,短诗至少上千首。我们国家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收藏他的作品,中文版本的有八十多种;由此可见,他的一生确实是全力以赴致力于诗歌创作的一生。 他不仅写了这么多作品,更重要的是有一批作品在群众中广泛地流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他获得艺术成就的证明。像《大堰河——我的褓姆》、《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火把》、《煤的对话》、《礁石》,以及长诗《光的赞歌》等等。 二、从艾青诗歌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他确实不愧为中国诗坛的“泰斗”和“王子”。他的诗歌能够取得这样的杰出的艺术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诗歌始终是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 在他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以后,以及十年动乱中,他的作品,都紧密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抗日战争时期,他写的很多作品,都是为民族的解放而奔走而呼号的。 一九四一年,他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也写了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一些诗歌,影响很大。比如,著名长诗《吴满有》(叙事诗),是写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一个劳动模范的故事。 当时,解放战争处于最紧张也是最艰难的时期,为了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涌现了一批劳动模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吴满有。艾青到吴满有家里住了半个月左右,跟他谈心交朋友,访问他,写了长诗《吴满有》,歌颂了大生产运动,配合了当时的解放战争。 得到了**负责同志高度评价。 群众对艾青的诗是很喜欢的,他的读者很多。 一九五七年,他被打成右派,他的作品就成了禁书,甚至被烧毁。很多读者,冒着危险保存了艾青的作品。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一首短诗,歌颂了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个青年很喜欢它,抄在笔记本上。 “**”当中被人发现,因为他出身富农家庭,在笔记本上写着《我爱这土地》的诗歌,就说他有变天思想,判了两年徒刑。这说明十年浩劫时期,是怎样的黑暗,也说明,艾青的作品是多么地深入读者的心灵。 艾青写过一本《诗论》,一个青年非常喜欢这本书,但他不敢公开地保留,就把《诗论》的封皮撕掉,贴上《**选集》的封皮。结果被人揭发检举,也被判了两年徒刑。 还有的青年把艾青的诗选藏在米缸里。后来艾青知道此事说:“这真是把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溶合在一起了。” 有些诗人进入晚年,几乎写不出作品来。艾青不是这样。 粉碎“四人帮”后,创作力依旧旺盛,写出很多作品,出版五六本诗集。如《在浪尖上》这首长诗,歌颂“四五运动”中的英雄韩志雄。 当时,这首诗在上万人大会上朗诵。听众热泪盈眶,掌声不断,甚至有人高呼口号。 诚然,这首诗留有像“政策必须落实”、“一切冤案必须昭雪”一类标语口号的句子,但是,由于它抒发了人民的心声,所以赢得了群众的欢迎,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场面。他的《归来之歌》、《雪莲》都在全国诗歌评奖中获奖。 三、艾青诗歌的成就还表现在他开了一代诗风。一个诗人,在文学史上,在诗歌发展史上,能够称得起“开一代诗风”的人,是不多见的。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 、杜甫、白居易,还有陆游以及其他杰出诗人都是开一代诗风的人。在新诗发展史上,艾青可以说是开了一代诗风。 这是因为他的诗歌创作,影响了一大批诗人,走向诗歌创作道路,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艾青在艺术形式上,。 4.艾青诗作艺术建树有哪些方面的表现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又铭记下他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在他的诗歌中,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带来鲜明。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