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冰心的诗的特点是什么“冰心体”语言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2.冰心诗的特点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主要作者除了冰心之外,还有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及湖畔派诗人,他们都写过小诗,但影响最大的是冰心,成为小诗派的代表诗人。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还有: 婉约派 清新秀丽,短小精悍,富含哲理性 3.【冰心的小诗的特点、形式各是什么相同点:1、表现手法相同:四首诗都出现了“物”,都是借助“物”这个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丰富的内涵和深情.“鸟儿”“纸船”“花”“芽儿、花儿、果儿”,或托物抒情,或借物言理.2、语言风格相同:均凝练、清丽,一、三、四语句短小隽永,第二首诗诗行略长,节奏较缓.3、创作风格上都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和凝练的语言来抒发情感.不同点:1、主题不同:前两首是对母爱的歌颂;后两首是勉励青年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积极贡献.2、侧重点不同:前两首是抒情为主,以情感人,偏重感情,风格温婉;后两首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 4.冰心的诗歌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称质朴。表现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如画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宁静,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 (3)、绚丽。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本来是一次生活中常见的离别,经过诗人那特有的奇幻绚丽的语言,便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体,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般的幻境。 (4)、含蓄。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托事于物,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说一字,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5)、简洁。指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十个字便将幽居的特点托出。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仅十个字即写出了环境的清冷,钩勒出空旷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十个字突出垂钓老人孤独傲岸,抗风斗雪的傲然之气和不屈精神,把诗人虽在逆境之中,虽觉孤独寂寞,但决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展露无遗。这些作品均是简洁的典型。 其四、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诗歌的艺术风格指这首诗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属于浪漫主义的作品。 现实主义诗歌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并按照生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的描写生活,表现生活。真实地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作品。 浪漫主义的诗歌则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感情热烈奔放,语言绚丽多彩,想象瑰丽神奇,多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李白、李商隐、李贺等人的作品。 另外,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 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于是作品也就有不同的风格。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清新空灵;李商隐的诗瑰丽含蓄。 宋词中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其作品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守音律。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阔,风格多样,旷达洒脱,慷慨激昂。 5.冰心的诗的特点越概括越好我觉得她的诗歌特点是:清新秀丽,短小精悍,富含哲理性 在冰心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盛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景致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家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位置,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国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机动,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6.冰心诗特点冰心的散文作品张扬“爱的哲学”,大胆抒写个性,擅长营造柔美、空灵的意境,这部分作品都收于《往事》、《寄小读者》等集子。《往事》中的散文多为回忆性作品。《寄小读者》用书信体形式向少年读者报道自己身处国外的生活和心态。这两部集子的共同之处是,大多通过对过去和当前的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思,表达对自然、母爱的赞美,所以这些作品实为抒情散文,笔调轻盈、文字隽丽、感情细腻,既发挥了白话文流畅的特点,又兼有文言文凝炼简洁之长。 1949年后,她著有散文集《小桔灯》、《拾穗小札》、《三寄小读者》等。在这些作品中,《小桔灯》、《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樱花和友谊》较有代表性。她的这些创作依然保持了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怅,代之出现的是明朗、乐观的情调。 冰心的小说,文笔清新,简洁却富有韵味,勇于实践,在促成我国的文学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表现出了作者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与敏锐的对现代语言的掌握,有着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她的文章的作风,文学造诣之高超得到了很多著名作家、学者的赞许,其中胡适先生对冰心作品评价道:“冰心女士曾经受过中国历史上伟大诗人的熏陶,具有深厚的古文根底,因此她给这一新形式带来了一种柔美和优雅,既清新,又直截。”“不仅如此,她还继承了中国传统对自然的热爱,并在写作技巧上善于利用形象,因此使她的风格既切实无华又优美高雅。”巴金先生对冰心本人是这样评价的:“我们喜欢冰心,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冰心的创作,从“问题小说”到现代白话散文,从《繁星》、《春水》到《寄小读者》,以文体与语言的形式而论,都具有开创的性质,语言清丽、自然并夹杂着古汉语韵味,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点与个人叙述风格的文体。而以文本的内容而言,母爱、童心和大自然,是冰心写作的基本母题,体现为对爱与美的礼赞、追求与思考。“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正如本文的题目所言,冰心的文章透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爱的信仰。 她的凄美,由其禀赋而来。这在她诗文里表现甚多,“满蕴着温柔,微 带着忧愁”、“我只是个弱者,光明的十字架,容我背上罢。我要抛弃了天性里,暗淡的星 辰”、“诗人投笔了!微小的悲哀,永久遗留在心坎里了!”而烦闷的时候她写给她姊姊的 信,把她易感的心灵描写得更为详细。大概天才乃人类中之优秀分子,其神经组织也比较纤 细密致,一有外界的刺激便起反应。甚至常人以为不必悲者而天才引为悲,不必乐者而天才 引以为乐,歌哭无端,状如癫痫,昔人有名句云“哀乐偏于吾辈多”便是指此而言。况以宇 宙论之:那怕时空无尽,仍然不免成住坏空之劫。以人生论之:生老病死的根本悲剧,贵如 秦皇、汉武;圣哲如孔子、苏格拉底;智慧如所罗门;英雄如亚力山大、拿破仑,也不能避 免,而日常生活亦“不如意事常八九”,庸碌的人昏昏沉沉,醉生梦死,倒也不大觉得;聪 明的人则事事都生其感慨。所以“悲秋”呀,“伤春”呀,都是诗人闹出的花样。而“愁” 呀,“闷”呀,“悲哀”呀,“苦痛”呀,也几乎成为诗人字典里最多的名词了。像冰心那 样温柔美满的环境,实无“痛苦”可言,但她是个诗人,她的神经便不免易于激动;她又是 个女子,更具有女性多愁善感的特征,她的心琴弹的是庄严愉乐,缥缈神奇的音乐,却常常 渗漏幽怨的悲音,便是这个缘故。 她的悲哀是温柔的悲哀,有人批评它是绒样的、嫩黄色的。读她的诗,每如子夜闻歌, 令人有无可奈何之叹;又如明月空江之上,远远风送来一缕笛声,不使你感触到泪下,只使 你悄然动心,悠然意远;又如俞平伯论江南寒雨“使你感觉悲哀,但我们平常所谓悲哀,名 说而已,大半夹杂着烦恼,只有经过江南兼旬寒雨洗濯过的心,方能体验得一种发浅碧色, 纯净如水晶似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