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的代表诗是什么再见0360 :你好。 《诗经》中的名篇: 《诗经》卷首之《关雎》为《国风》之始。历来对它评价极高,所以居于卷首之位。 《邶风 绿衣》是自古以来第一首“悼亡诗”。 《邶风 燕燕》:卫君嫁妹之始,万古送别之祖。优美的抒情篇章。 《邶风 凯风》是赞美孝子的千古名诗。 《氓》、《谷风》是弃妇诗的名篇。 《蒹葭》为怀念古人而为后世留下了【葭思】、【蒹葭伊人】了楷模。 激昂士气的战前动员令《无衣》,主旋律至今仍回旋在时空中。 《豳风 七月》是一幅瑰丽的农耕节令图。 《豳风 东山》是国风中联想最为丰富的一首诗。 《小雅 鹿鸣之什 采薇》退役的戌边 士卒在回乡的路上想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这个声音千百年来,一直在人们的脑海中激荡。 《巷伯》的命运与司马迁的遭遇,何其相似。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它内容丰富:劳动、爱情、战争、徭役、压迫、反抗、风俗、婚姻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2.《诗经》里的哪一首诗最能代表诗经,为什么《国风·周南·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原因: 《关雎》为《国风》之始。具有代表性。《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扩展资料: 写作手法: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3.诗经中风雅颂各是代表什么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乐调。王畿,都城地区,就是渭水流域地区,雅诗就是这一地区的乐调,之所以如此,有两种解释:1,雅,同“夏”,周称西周的王畿为“夏”雅乐就是“夏乐”,夏乐就是王畿乐调2:雅,正也,雅乐即正乐,当时称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为俗乐,周天子的都城是全国的中心,出于尊王观念,把王畿之乐称为“正乐”两种解释都可通。“雅”诗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较接近于“国风”可能是未被贵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数是贵族之作,少数是人民。关于产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颂”,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颂诗中周颂31篇,产生于王畿地区,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鲁颂4篇,商颂5篇,它们都是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产于鲁国,宋国(宋是商的后代)。 4.诗经的风雅颂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作品】:关雎 【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逑:(雔)之借字,(雔),双鸟之意 荇菜:水草名 寤:睡醒,寐:睡眠 [1]:音帽,有选择之意 兴也。 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关雎,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 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 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逑,匹也。 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朱熹注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 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诗经·颂——《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注释】: 噫嘻,叹美之声。 昭,明,有显示之意。假,通作“格”。 格,至。昭假,谓显示其敬诚之心以通于神。 尔,指所祭对象。一说,尔,语词。 率,率领。时,是,此。 骏,大,此处作副词用,犹言大大地。发,开发。 私,旧注说是私田,后人或疑为耜字之讹。 终,尽,谓把此三十里完全开发。 亦,《郑笺》:“亦,大也。”此处也作副词用。 服,《郑笺》:“服,事也。”从事的意思。 十千,万人。耦,耦耕,即两人并耕。 【赏析】: 《噫噫》记述成王举行藉田礼,告诫农官勤于农事,发展生产。诗主要记述成王的话,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和成王勤政。 《玄鸟》原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旗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译文 上天明令燕子降,来到人间生商王,住居殷地广茫茫。 古时上帝命成汤,征服四海治四方。 遍告天下众诸侯,九州全部归商邦。 从前商朝诸先王,接受天命无灾殃,武丁孙子有福祥。 孙子武丁多贤良,成汤事业能担当。 大车十辆龙旗扬,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5.出自诗经的诗有哪些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可以拿这句话去蒙小女生哦,后边是“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嘿嘿。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追求的)对象。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 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和玉器媲美。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 (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 理想新乐土。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19.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2.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 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 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2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2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2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2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3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31.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殷。 6.诗经里几首诗及所表达的情感《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把一位痴情人对恋人的相思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祝贺女子出嫁,赞美新嫁娘的.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对一位少女邂逅、追求、相思并同她完婚的全过程.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爱国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 7.《诗经》中宴飨诗代表作是哪一篇《诗经》中宴飨诗代表作有:《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 《诗经》中的宴饮诗又称为燕飨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歌战争诗。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 所谓礼乐文化是萌芽于原始社会,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至西周而成熟的一种系统性的文化形态,它包括建立在奴隶制等级制基础上的精神文化(包括哲学、政治、法律)和文化价值系统(包括伦理道德、艺术、行为方式)这样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其核心则是礼乐,尤其是礼。礼最初只是氏族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些行为习惯和规范。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端低下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的极端狭隘,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使得原始宗教得以产生并成为主宰人们内心世界的唯一的精神力量,因而宗教祭祀中的种种节仪和习惯对于礼的形成也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说文》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行礼之器。”据王国维解释:“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观堂集林卷六·释礼》)这说明最初事神的节仪和规范是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国家产生以后,奴隶主贵族在统治国家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政治经验。西周初年,处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奴隶主贵族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节仪、行为习惯和规范加以改造和发展,使之制度化、条理化,成为维护奴隶制的重要制度和思想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周礼”。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奴隶制度的等级制和分封世袭制度。二、以奴隶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奴隶主贵族阶级根据这种制度调节其内部关系,维护内部团结,并根据宗族的亲疏关系进行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三、体现上述两种制度的各种节仪和行为规范,如冠、婚、丧、祭、燕、射、朝、聘等,通过这些节文以明“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史记·礼书》),可以看出,礼的节文范围很广,社会和个人中的一切无不囊括。 宴饮与礼乐之间的特殊关系从本质上决定了宴饮诗的性质及其与礼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也决定了宴饮诗比起《诗经》中的婚礼诗、丧礼诗和风俗诗等,更能全面而突出地反映出礼乐文化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