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风》的诗

1.诗经风篇的诗句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2.关于诗经风的诗一首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释】媵女不得从嫁的怨词。一说弃妇怨词。

汜(音si4四):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归:嫁。

不我以:不用我。

渚(音zhu3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不我与:不与我。

处:忧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处’,假借为‘癙’,实为‘鼠’。”《诗经·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鼠思,忧思也。

沱(音tuo2驼):江水的支流。

过:至也。一说度。

啸:一说蹙口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 啸歌: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

如满意请采纳

3.诗经中与风押韵的诗句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诗经 国风 召南 羔羊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诗经 国风 召南 小星》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诗经 国风 邶风 击鼓》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诗经 国风 邶风 旄丘》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诗经 国风 卫风 淇奥》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 国风 卫风 伯兮》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经 国风 郑风 山有扶苏》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诗经 国风 齐风 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经 国风 齐风 鸡鸣》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诗经 国风 唐风 椒聊》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诗经 国风 唐风 采苓》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诗经 国风 豳风 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诗经 国风 豳风 七月》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诗经 国风 豳风 东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 小雅 鹿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诗经 小雅 常棣》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诗经 小雅 伐木》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 小雅 天保》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诗经 小雅 出车》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经 小雅 菁菁者莪》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诗经 小雅 车攻》鴪彼飞隼,率彼中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诗经 小雅 沔水》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诗经 小雅 黄鸟》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

君子攸宁。《诗经 小雅 斯干》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诗经 小雅 无羊》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

不惩其心,覆怨其正。《诗经 小雅 节南山》瞻彼中林,侯薪侯蒸。

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谓山盖卑,为冈为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诗经 小雅 正月》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诗经 小雅 小旻》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小宛》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有捄天毕,载施之行。《诗经 小雅 大东》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无思百忧,不出于颎。《诗经 小雅 无将大车》交交桑扈,有莺其领。

君子乐胥,万邦之屏。《诗经 小雅 桑扈》肃肃谢功,召伯营之。

烈烈征师,召伯成之。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召伯有成,王心则宁。《诗经 小雅 黍苗》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诗经 小雅 苕之华》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诗经 大雅 大明》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诗经 大雅 绵》於论鼓钟,於乐辟雝。

鼍鼓逢逢,蒙瞍奏公。《诗经 大雅 灵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輴求厥宁,輴观厥成。

《诗经 大雅 文王有声》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昭明有融,高朗令终。

《诗经 大雅 既醉》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

…… 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既燕于宗,福禄攸降。

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诗经 大雅 凫鹥》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诗经 大雅 抑》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诗经 大雅 抑》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太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下临。

耗斁下土,宁丁我躬。……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

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

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宁?《诗经 大雅 云汉》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於皇来牟,将受厥明。《诗经 颂 臣工》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 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诗经 颂 有瞽》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诗经 颂 敬之》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

4.《诗经》的《风》里表达人民不满的诗篇《诗经》中《风》里的,表达

《魏风·伐檀》原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翻译: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邶风·新台》原文: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翻译: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洋洋流不停.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太不行. 新台倒影长又长,河水不停汪洋洋.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真不祥. 撒下鱼网落了空,一个虾蟆掉网中.本想嫁个美少年,换得驼背丑老公.《陈风·株林》原文: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翻译:为何去株邑之郊?只为把夏南寻找.不是到株邑之郊?只想把夏南寻找.驾大车赶起四马,停车在株邑之野.驾轻车赶起四驹,抵株邑早餐息歇.。

5.诗经中《风》诗的思想内涵与审美特色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佰六十篇。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国风》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

希望能帮助到你

6.诗经中的《风》

. 【1】 《关雎》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yue)之。 赏析:从古以来,《关雎》就有两种分章的方式。

一种是每四句为一章,全诗共五章。另一种是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

从文义看,我倾向于第二种分法。第一章是总述,态度比较客观;第二、三章则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先说他在未得淑女时思念之苦,连觉也睡不着;然后再说他求得淑女与之成婚以后,他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

如果说第二章近于现实主义的描写,那么第三章便带有浪漫主义情调,抒情主人公乃为爱情获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

关雎,水鸟,亦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

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

逑,匹也。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朱熹注 《关雎》作为一首情诗,以水域为依托而展开。《诗经》中的男女相会求偶往往在水边进行,《关雎》首开其端,景物的选取带有典型性。

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

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

《关雌》叙述了男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对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递进攀升的笔法。男主人公采荇莱的动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

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来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选,把堆放的荇菜进行整理;芼之,则是把经过选择的荇菜重叠堆放在左右。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从无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细。

再看男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历程。先是把她锁定为自己最合适的配偶,然后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瘠寐思服”,以至于达到“辗转反侧”的程度。

彻夜的冥思苦想之后,这位男子终于找到了接近淑女的办法,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琴瑟友之”,是通过弹奏琴瑟来引起女子的注意和好感,进而得到接近的机会。

“钟鼓乐之”,则是敲钟、击鼓把自己心仪的女子迎娶过来。“琴瑟友之”,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娱乐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钟鼓乐之”,是举行隆重的婚礼,令女子无比高兴。古代举行婚礼是要有歌舞的,《小雅·车辖》作为一首迎亲诗是这样描述的:“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诗中的新郎把歌舞看作婚礼的重要节目,用以取悦于对方。 《关雌》的男主人公自称“君子”,诗当出自一位贵族青年之手,且诗风清新高雅,带有明显的周代礼乐文明的属性。

【2】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赏析:“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

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

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

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

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

7.诗经里的风到底是指什么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 , 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