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天仙配的诗词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不缘修道只缘君 二、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天街:即天上的街市,可理解为星云星座。 【简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宫女秋夜图,充满了寂寞凄清气氛。 七夕由来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 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 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 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 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 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 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 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 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 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 帝怒,责归河东, 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 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 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 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 ‘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 ’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 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 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 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 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 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 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 牵牛花来。 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 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 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 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 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 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 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 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 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 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 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 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 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 天对着牛角发楞。 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 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轩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 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 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 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 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 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 三、天仙配的古文“汉董永,千乘人。 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日:“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日:“以钱与君矣。” 永日:“蒙君之惠,父丧收藏花讥羔客薏九割循公末。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主日:“妇人何能?”永日:“能织。”主日:“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嫌百匹。”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日:“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四、关于黄梅戏的诗句岳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观黄梅戏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权率班来五河演出时,年仅20多岁,正值才华横溢之际,所扮小旦令五河观众为之倾倒.难以数计的“高腔迷”们一改初衷成为“黄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戏”的文人、绅士们.王浣溪尽情地欣赏着与古朴喧阗的高腔艺术风格迥异的黄梅戏,不禁诗情勃发,他结合社会,观照自身,浮想联翩,直抒胸臆,佳作连篇. “观戏诗”共三组,第一组写观戏心得体会,诗中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 《观戏有得》 一: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 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二: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三: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 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四: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 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第二组诗是赠葛大权的.作者真挚而细腻地描绘了伶人葛大权潇洒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诱人的魅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赠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 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 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再赠二绝句》 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 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 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 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 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 (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 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 (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 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 (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 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 (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缘共羡小方清; 登楼不说登科话,翻惹家人两泪倾. (注):此诗写《珍珠塔》. 六:棍打鸳鸯太不情,一杯酒复困书生; 葡萄渡口风波恶,那及官衙势更横. (注):此诗写《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访》、《清官册》). 七:苟延残喘主人恩,翻肆谗言月下奔; 到底罗巾能泄恨,不教东海郁冤魂. (注):此诗写《罗帕记》.两本头则分称《罗帕宝》、《三鼎甲》,总称《罗帕记》. 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却悔从前领略讹; 抵死相思了无益,不如双去问阎罗. (注):此诗写《山伯访友》.老本分两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卖复何思,树下联姻事更奇; 不借聘钱偏得妇,牛郎无比好便宜. (注):此诗写《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鸡本不用牛刀,贾祸谁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无怨恨,却令举室荷恩褒. (注):作者此诗咏的是《鸡血记》(又称《磨坊记》). 以上10首咏黄梅戏传统剧目的诗作,经对照其剧情与今存黄梅戏同名剧目完全相同.“观戏诗”可确凿地证明:清代安庆地区的黄梅戏剧目,在道光咸丰年间已趋成熟并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为黄梅戏所赋“观戏诗”,记录了一段历史,填补了黄梅戏史的空白,弥足珍贵. 五、天仙配歌词《天仙配》 歌手:严凤英 作曲:时白林 作词:陆洪非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好比翼双飞在人间 严凤英是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开拓者和贡献者。 严凤英的黄梅戏代表作有《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扩展资料: 《天仙配》是中国古代神话爱情故事。 原作是民间流传的老本子。1951年由安庆市文化馆的班友书第一次改编,其中《路遇》一场参加第一届华东戏剧汇演,获大奖。 班友书的改编把民间冗长的本子改为七场,改七仙女受命下凡为主动下凡,改董永书生为劳动人民,改傅员外傅善人为恶霸地主,总之删繁就简,形成了《天仙配》本子的基本框架。 班友书是解放前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擅长古典诗词,改编《天仙配》时,用古典诗词重新填写了许多唱词,奠定了现代《天仙配》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