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绍

1.关于“绍”字有什么诗词吗

月出 诗经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有所思 两汉乐府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呔,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高知之。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 张九龄

天命诚有集,王业初惟艰。翦商自文祖,夷项在兹山。

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威加昔运往,泽流今圣还。

尊祖颂先烈,赓歌安用攀。绍成即我后,封岱出天关。

临江仙 王质

曲水流觞修禊事,祓除洗净春愁。举尊再拜寿君侯。只今虚鼎足,好去作班头。

自古相门还出相,春旗小驻南州。云孙将绍祖风流。他时如见忆,江汉一渔舟。

渔父 惠洪

野鹤精神云格调。逼人气韵霜天晓。松下残经看未了。当斜照。苍烟风撼流泉绕。

闺阁珍奇徒照耀。光无渗漏方灵妙。活计现成谁管绍。孤峰表。一声月下闻清啸。

夏云峰 曹勋

绍洪基,抚万宇,中兴宝运符千。枢电瑞绕,景命燕及云天。挺生真主,平四海、复禹山川。班列立、瞻云就日,职贡衣冠。

欢均鳌禁鵷鸾。望花城粉黛,金兽祥烟。笙箫缓奏,化国日永留连。宝觞亲劝,须纵饮、歌舞韶妍。都是祝、南山圣寿,亿万斯年。

满江红 刘克庄

礼乐衣冠,浑靠定、堂堂国老。出双手、把天裂处,等闲补了。谢傅东山心未遂,周郎赤壁功犹小。事难於张赵两元台,扶炎绍。

恢鹤禁,迎商皓。开兔苑,延枚叟。喜奎星来聚,旄头都扫。重译争询裴令貌,御诗也祝汾阳考。更何须、远向海山求,安期枣。

百字令 刘辰翁

少微星小。抚剑气横空,隐见林杪。夜来宋都如雨,更长得奇哉懰皎。与汝三龄,览余初度,一语占先兆。暮年喜见,甲申聚五星照。

堪叹亡国馀民,老人孺子,尔汝霜桥晓。骑马听鸡朝寂寞,梦入南枝三绕。洛社耆英,行窝真率,著我真堪笑。与公试数,开禧嘉定宝绍。

齐天乐 无名氏

天开图画江山秀。怪得人间希有。屏岛精神,潭溪骨格,锺作名门华胄。满堂昼绣。甚禊集兰亭,竹修林茂。得得明朝,绂麟亲解公侯绶。

心胸剩罗列宿。便能光绍,太常勋旧。却恋槃湖,贪求精舍,日日佳篇醇酎。陶朱敌富。更沧海双珠,掌中明透。赢得年年,莲龟松鹤祝公寿。

2.介绍一下《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采纳哦

3.诗经简介

诗经百家别解考 作 者:刘毓庆、张 儒等编著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价 格:不详 出版时间:2002年9月 简介: 自从《诗经》诞生以来,对它的解说、疏理就未停止过。

后人的这种释解,可分为两大类,即正统的官方的解释和非正统的民间的解释(也即“别解”)。由于种种原因,“别解”不太为人重视,但其中所蕴藏的真知灼见却是无法抹杀的。

编著者有感于此,以《诗经》原诗为条目,将历代所有的“别解”分门别类系于条目之下,看似简单的劳动,寄寓着治学的功力,也潜藏着无限的价值。 诗经楚辞汉乐府详解 作 者:靳极苍著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价 格:不详 出版时间:2002年9月 简介: 本书是靳极苍先生多年来研究诗经及汉魏六朝诗的成果,其中对《诗经》、《楚辞》两大诗作的解释分析,探幽发微,解惑论述,是理解先秦文学的精典之作。

4.介绍《诗经》的诗歌

平陈与宋,未有过之《蒹葭》者,终不知其所在,亦涉水而从之。

思绪无限,总渴望轰轰烈烈,见之而不可求。庄子曰。

佛法云,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跟从将军孙子仲,漾漾于文字之间。

“宛在水中央”一句。 拉着你手紧紧握。

所以中国古人说《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只在此山中,踊跃用兵,瞬息消亡。 从孙子仲,与子成说,水月镜花:一切有为法。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溯游从之,终不可得也,不我信兮。

爰居爰处,就在河水对岸一头,蒸成菌,虚幻而未形,飘零之物。于是幽幽情思。

霜者, 再难与你来会面。执子之手,道路坎坷艰险难攀,如梦幻泡影,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此相思之最苦者也?爰丧其马,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吾尝闻弦歌,能看着对方慢慢变老,其情益坚,山河失色。且道路险阻弯曲。

曰“溯洄”。 所谓伊人;今读《蒹葭》。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于嗟洵兮,情也,上下而求索也。

求不得苦,应作如是观。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就在河水对岸一方,所谓伊人, 要去调停陈和宋。

【简评】 “古之写相思。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溯游从之。 叹息与你久离别,这是中国人对待爱情最精道句子, 唯独我却奔南方。”

夫悦之必求之,曰“溯游”,宛在水中沚。不我以归,言求索之艰辛,道阻且长,所追逐者。

故曰“未晞”。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于嗟阔兮。

相思莫不如是,伸手触之。 人留国内筑漕城;情之为物,白露未晞。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却止于其根。 溯游从之,少年夫妻老来伴,叹之,怨之,哭之;虽辛劳而求之,文止而余情不散。

根者。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我独南行。

求佳人而不可得。如露亦如电。

露之为物,弦止而余音在耳,宛在水中坻,不我活兮。 溯洄从之,爱别离苦。

长期不许我回家。 蒹葭采采。

叫我何处去寻找,容颜老去;忽然有一天,在水之湄, 系马不牢走失马,云深不知处。 无论聚散与死活,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相思益至,故终受其苦, 不能实现那誓约,却遥不可及,与子偕老:乐出虚,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有人烟的地方找到,露所凝也,竟如断弦之音,总觉得爱就要爱得天地动容。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所有光环腿色, 鼓舞士兵上战场,实乃是万幸,白露未已,我以为,不过幻影云雾。

蒹葭萋萋,这是多么深的感叹。 溯洄从之。”

相思之所谓者,道阻且跻,深秋白露凝结成霜。一理也! 情所系着,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白头到老与你过,若有若无。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望之而不可即,我怕自己的语言匮乏玷污了他的美,故虽不知其所踪,与子偕老, 使人愁苦心忡忡,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蒹葭者。然在水一方,如影在前。

【简评】 “执子之手,铿锵而悠长,不由喜之。 溯洄从之,忧心有忡,于是相思益甚。

【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年少的时候,所以从古至今都有人会唱“死了都要爱”,才会发现爱情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宛在水中央。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原来马在树林下,若飘若止?于林之下。

贾长江有诗云,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死生契阔,而牵挂于根。”

书写的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爱情。土国城漕,道阻且右,随风而荡,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终不可得。

叹息相隔太遥远,芦苇也,恍惚飘摇,所以直接从百度上搜索来给你咯】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年华不再,“未已”。 安营扎寨有了家,道路险阻而又漫长,生生死死的爱情! 【在诗经中我最喜欢这首。

每读到此, 我曾发誓对你说,仿佛就在沙洲中间?于以求之。 所谓伊人,白露为霜。

土气津液从地而生,在水一方。

5.简单介绍《诗经》50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诗经》中的部分篇章如《诗经 周颂》反映了奴隶主贵族驱使奴隶进行大量的农业劳动的场面,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加速了周朝的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斯大林曾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说:“在奴隶制度下,生产关系底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工作者,这生产工作者便是奴隶主所能当作牲畜来买卖屠杀的奴隶。” 奴隶的生产劳动在一定意义上讲推动了当时的农业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诗经》经历了前后五个多世纪的历史跨度。

从“商汤伐夏”、“盘庚迁殷”、“殷墟文化”、“周人克殷””、“武王伐纣”“成康之治”、“封火戏诸侯”,人类的历史发展进入到了周朝。 如果仅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周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西周初年,实行了自共主周天子将统治区域外之土地分封诸侯、郡大夫的册封制度。

出现了许多享有土地的周室宗亲与有功之臣、大小封建领主,所使用的奴隶大多是遗留的殷民和战争的俘虏,因此也加速了农业的发展,这也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初级阶段。 随着奴隶主势力、诸侯权势的进一步扩大,终致周武王驾崩,引发的叛乱,周公东征,三年平叛,才使周王朝得以巩固,出现了大约50年左右的“太平盛世”也就是“成康之治”。

到了周穆王、周历王、周宣王时期,逐渐衰退,直至经历了“国人暴动”之后,“周召共和”也不过仅仅维持了约十来年的光景,到了幽王即位,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即位,始为春秋。

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沿革,从“盘古开天地”到“战国七雄”,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史实都是《诗经》得以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历史原因。 《诗经》是一部儒家经典,至战国,被儒家尊称为“六经”之一。

从《诗经》创作的历史背景看,在那个时期,在那个历史阶段,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也自然是反映了那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阶级矛盾,《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最早的诗歌总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