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北大荒精神的诗歌

1.急需一篇关于北大荒的好精神的演讲稿

我为垦区教育添光彩

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强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 师魂在爱心和敬业中弥漫浓郁的馨香。我们就是北大荒这片沃土上执着的奉献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爱的传播者。

我们在默默的工作,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关怀,流淌着辛勤的血汗。也许我们不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大学生,但我们会让每一个孩子学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当汶川发生大地震时,也震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关注着、牵挂着、祈盼着。..并把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也把一份爱心和祝愿投了进去。看到这些,怎么不使我们感到欣慰?我们要自豪的说:“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才,会把北大荒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讲述着一个个饱含我们教师,酸甜苦辣的故事。在工作中快乐着,在快乐中工作着,这种快乐不在于回报,而在于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无穷乐趣------桃李满天下、芬芳溢故园!

美丽富饶的北大荒啊!我感谢你的磨练与养育,是您使我更加坚强执着,是您使我更加坦然豁达。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垦荒人精神,携手并肩为垦区教育增光添彩!

虽然字数不够但希望对你有用

2.北大荒精神的文章1500字最好原创

精神对物质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

崇高的精神的力量在于它鼓舞和激发出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在于把精神动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北大荒精神的突出特性是它的时代性、丰富性、发展性和先进性。

北大荒精神总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成为北大荒人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支柱,成为北大荒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作用体现为: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

--导向作用。北大荒精神反映了北大荒人的政治本色,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要求,是**倡导的新时期“六十四”字伟大创业精神在北大荒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不论是在艰苦的创业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它始终引导北大荒人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旺盛的革命热情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断把农垦事业推向前进。 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发挥北大荒精神的导向作用,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队伍,是一实现北大荒到北大仓历史性巨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北大荒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具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省农场总局党委《关于加强北大荒精神宣传教育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北大荒精神宣传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挥北大荒精神的导向作用。

要把北大荒人造就成为一支坚信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强烈主人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富于“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精神的农垦产业大军。这既是一种发展的方向,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60多年来,北大荒人始终坚持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把自已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垦区的整体奋斗目标,把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作为报效国家,实现理想和抱负,发挥聪明才智的人生舞台,并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使北大荒人成为一支不仅政治强,而且业务精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需要的产业队伍。

--规范作用。北大荒精神是适合现代文明发展和现代管理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先进观念形态,必然渗透到北大荒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成为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无形力量,北大荒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正是靠这种规范作用内在的约束力实现的,并且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合格北大荒人的重要依据。

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北大荒人始终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把个人的理想、信念、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农垦事业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在为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北大荒人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了发展步伐,勇敢地承担起建设百亿斤商品粮基地的重任,并以北大荒精神作为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的思想武器。

承包不忘国家,富了不忘集体,自主经营不忘团结互助。当1991年那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垦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的时刻,一面抗灾自救,一面捐助巨额资金,帮助南方受灾省区的人民渡过难关。

为了大局,北大荒人毅然忍痛炸坝分洪,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经济社会稳步发展。难怪大多数到过垦区的人,无不为北大荒人创造的丰功伟绩所震撼,为北大荒人创业、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他们在北大荒人身上看到了延安老八路的作风,看到了南泥湾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生机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凝聚作用。

北大荒精神把拓荒者的个人理想和追求,同企业的利益和荣誉,同农垦事业的前途和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北大荒人吸引到这一神圣的事业中来,凝聚形成统一的思想和意志,使之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向着共同的目标开拓前进,在北国高寒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1993年6月,当知识青年回访团的部分知青,被授予“北大荒人”称号时,知青代表动情地说:“今天,我们被授予‘北大荒人’荣誉称号,既光荣,也是感到有愧的。

在我们身前,有十万复转官兵,有知识分子、支边青年,在我们身后,有当年下乡的留在北大荒的两万多知青,他们才是真正的北大荒人。”作为一名北大荒人,是光荣、自豪的。

是北大荒精神这个强大的精神纽带,把北大荒的儿女凝聚成一个坚强、团结的集体,它的巨大感召力,已经融入北大荒人的血液。北大荒精神把广大拓荒者的意志和行为引向同一目标和同一方向,是北大荒的农垦事业,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誓把荒原变良田的崇高理想,使拓荒者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北大荒人。

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使北大荒人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也才会创造出“北大荒”变“北大仓”的人间奇迹。 北大荒精神指引着北大荒人走过了蹉跎岁月。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3.有关北大荒精神的作文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按照**“屯垦戍边”的方针,开赴地处黑龙江省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开拓北大荒。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北大荒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大荒精神正是在这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她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这个英雄群体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北大荒是世界三大著名黑土地之一。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复转官兵、内地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和科技人员等群体,在开发北大荒中,创造了人类农业开发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创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72岁的黑龙江农垦八五六农场工程师潘宁生看完展览激动地说:“我们应该让子孙后代牢记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4.北大荒精神的精神解读

北大荒的艰苦奋斗精神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环境的艰苦史书上记载:北大荒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这里荆莽丛生,沼泽遍布,风雪肆虐,野兽成群,人烟罕至,寒冷、偏僻、荒蛮、凶险以至于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等等。

北大荒是冰雪的故乡,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8.6度,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为冰霜期,冻土层最厚达2。

5米,滴水成冰、鹅毛大雪都是对这里形象的比喻。夏季的北大荒,野兽成群,沼泽密布,蚊虻成阵,因草水多多,蚊子就多。

晚上睡觉,蚂蚁和蛇常会爬进被窝里。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写道:“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

苇草青,苇草黄,生者死,死者烂,肥土壤,为下代作食粮。何物空中飞?蚊虫苍蝇,蠛蠓牛虻。

何物水边爬?四脚蛇,蛤士蟆,肉蚂蟥。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与狼。

烂草污泥真乐土,毒虫猛兽美家乡。谁来酣睡似榻前,须见一日之短长。

大烟儿泡,谁敢当?天低昂,雪飞扬,风颠狂,无昼夜,迷八方。雉不能飞,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无虎狼。

酣战玉龙披甲苦,图南鹏鸟振翼忙。天地末日情何异,冰河时代味再尝。

一年四季冬最长”。二是工作的艰苦北大荒初期的工作,就是开垦荒地。

建场的时候,进点建场的人员都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步走的。茫茫荒原,荆棘丛生,塔头甸子和沼泽遍布。

每刨一镐,把泥水溅起老高,人都变成了泥猴。没有伙房,露天打灶;没有水井,就用泡子水过滤做饭;没有蔬菜,就挖野菜吃。

有时工作的地方处处是水,中午吃饭无蹲坐之地,只好边走边吃。出征归来,脸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咬得胖出一圈。

三是生活的艰苦他们长年吃的是清一色的高粱米、窝窝头、盐水煮黄豆,白菜粉条汤。一日三餐除了大白菜,偶尔有点土豆之外,几乎一年也吃不到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顿大米饭或者饺子,饺子也多半是喝片汤。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虽然号称黄金般的“北大仓,也经历了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受过的、可怕的饥饿。没有了粮食,只有吃牲口的饲料——糠皮、青稞大麦、黑豆,以至树皮、草根、瓜蔓、辣椒秧、野菜……因饥饿而亡的人也不计其数。

有带家属的,还有带孩子的。当时,夫妻一对一双地安排在一个通铺上睡。

天很冷,但是得挂蚊帐,一个蚊帐里睡一对。江滨农场当年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草房,却同时住过四对新婚夫妇。

还有很多农场坐落在深山老林中,不通电、不通邮、不通车。要想和上级联系,只靠一台发报机。

战士们想寄一封家书,只能到几十里外的镇里去寄。 一是向荒原进军为了响应**的号召,一批又一批以复转军人为主体的垦荒大军,从战场走向荒原,有1956年王震将军率领的铁道兵七个师和1958年从各军种兵种转业来的十万官兵;有1959年来自齐鲁大地的六万支边青年,有1966年来自沈阳军区的万名复转官兵;有1968年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三千现役军人和从全国各地来北大荒的80万城市知青;还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各地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以及改革开放后来到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共开垦出3600多万亩良田,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将5万多平方公里的漠漠大荒建成了名闻遐迩、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农业的黑龙江垦区。

二是科技的创新从1948年夏始,通北机械化农场就设立了试验室。1949年,“查育一号”经小区直播实验,创造亩产467公斤的高产纪录。

1950年经反复试验,用机械化收获水稻获得成功。1955年,友谊农场组建了农业科研试验站。

1956年,铁道兵农垦局成立试验站。1957年,虎林县湖北示范农场移交给八五零农场,改为试验场。

1962年友谊农场建立农机科研室。1964年制成国内第一台盘式精点玉米机。

1965年粮食烘干设备、冻土开沟犁、悬挂式培土机等5项科研任务的研制和开发获得成功。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成立,下设育种、耕作栽培、农业机械、畜牧兽医4个研究室。

1965年又成立了农业经济研究室。同年,黑龙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成立。

这一时期,从局到场、从场到连均组建了科研组织机构。1967至1977年,兵团中期恢复了科研机构,省农场管理局和7个地区农场分局,也先后恢复和建立地区农垦科研所和农场试验站。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垦区的“北玉5号”玉米早熟单交种、LD-70冻土机、LKD-100单圆盘旋转开沟机、悬挂式播种施厩肥机、侧牵引清淤机、4W-2型立卧辊玉米收获机、4YL-2型立辊玉米收获机、东北毛肉兼用细毛羊的培育(协作)、哈尔滨白猪的培育(协作)等lO项成果获国家部级成果奖。省国营农场总局科学大会首次授予奖励的农垦优秀科技成果奖92项。

进入21世纪以来,垦区农业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粮食单产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粮食总量、商品率不断创历史新高。三是体制的创新1979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文件,充分肯定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的优点。1983年,国营农场生产责任制继续朝着承包到组。

5.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

北大荒精神

就是拓荒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卫国戍边精神,民族精神……

在黑土地上还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正是这四种精神,使富饶的黑土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6.以北大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2000字左右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家,就是家,就是一所房子和房子里面的人以及一日三餐、锅碗瓢盆、酸甜苦辣的日子,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么?有什么必要大说特说吗?且慢,我想说的是北大荒开发建设60周年的房子,我们几代北大荒人自己的家。

我的爷爷是第一代北大荒人,我的爸爸是第二代北大荒人。我,是北大荒的第三代人,有关于北大荒第三代人——家的故事,是他们讲给我的:

第一个故事:

1947年的六月,咱们北大荒人在牡丹江镜泊湖的宁安农场,拉出了开发北大荒的第一犁,撒下了第一把种子,拉开了第一道屯垦戍边的大幕,从此,北大荒的千古荒原上有了北大荒自己的家。

第二个故事:

八年以后,也就是1956年,有两支人马从850农场出发前往云山开荒建点儿。他们修路,把公路修到18公里,也就是现在的第六作业区,他们架桥,在七虎林河上架了座木桥,他们开荒,用人工拉犁开荒300亩;他们盖房,在桥东岗上盖起了两栋草房。这两栋勉强能遮风挡雨的小草房就是咱云山人民的第一个家。

让我们把岁月的镜头拉回历史、拉回往昔,那时候,北大荒人的家各种各样,简单、简易、简朴、简陋:可能是草窝子、是帐篷、是地窖子,也可能是马架子,是木刻楞、是小草房,几乎可以说是蓝天当房,黑土当床,草做房顶,木杆是墙。当时有这样的歌谣:

地窖子火烤胸前暖

马架子风吹背后寒

塔头墩子干打垒

木刻楞的地火龙你可别太靠前

他们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开荒建点儿的任务是繁重的:冬天被寒冷围困,夏季被蚊虫叮咬,但是他们的血是热的,心事暖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希望有期盼有梦想:啊,咱北大荒会有我们更幸福的家……

1958年,十万专业官兵来了:

1968年,54万知识青年来了……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的家有的依旧是马架子、泥草房、有的住的是拉合辫、干打垒、土坯子……后来有的人住上了“穿靴戴帽”,再后来,就有了砖瓦房宿舍。可,没多少年,知青们大批返城了,但是知青们记得当时最清楚的还是“住着泥草房,一人三尺炕,一天三遍汤。”的真实和“出门下地亮堂堂,回到小屋闷得慌。”的幽默和乐观。

这是他们的家,在这里转业官兵铸剑为犁!

这是他们的家,在这里知识青年青春无悔!

历史的镜头从此定格。

现在,当下,此时此刻,我们的北大荒人有了自己的城市自己的新家。

看看现在的云山,逛逛咱们的场部新城:

水泥马路宽宽广广,

楼房林立绿树成行,

北山公园有亭台楼阁,

水上公园有九曲回廊,鱼戏荷花,野鸭浮塘;

广场上有幸福的老夫妻相搀相扶,遛弯散步,

有小孩子的笑声飞扬;

商场里,各色货品,满目琳琅。

如今,小城镇是咱北大荒人的新家,它火了,热了,沸腾了,它火了北大荒垦区的城镇化,它热了北大荒人的精气神,它沸腾了农场人的好日子。

由此,我们会从心底迸发出一句话:北大荒,我们温暖的家!

7.有关北大荒精神的作文

弘扬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这个名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我们总能从前辈们那儿听到他们讲述关于北大荒的一些事情。我们要学习的是那种具有浓缩地域特色的北大荒精神!

现在,北大荒人以其为共和国建起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而自豪,更以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而光荣。

追根溯源,北大荒精神植根与华夏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勇敢、节俭的传统美德;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吸收、融合和延伸了包括延安精神、南泥弯精神在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代北大荒人用汗水甚至生命铸造这些宝贵的精神产品,最后,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下,继往开来,创造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复转官兵遵照**的指导,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战酷暑,斗严寒,吃窝头,住马架,手挥镐,肩拉梨。 。在人迹罕至、条件十分恶劣的荒原上安营扎寨,开荒种地建农场。他们在艰苦创业的伟大实践中,磨砺出了不畏艰难、以苦为容、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北大荒人自力更生、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为了一个共同理想、共同的目标,在奋斗中结成的一种群体精神。

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有许许多多的知青像当年的复转官兵一样,在黑土地上英勇捐躯。虽然他们的人生如流星一样短暂,但却显得格外鲜明。

魂系北大荒的第一代垦荒战士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把青春年代和毕生的精力都无私奉献给了壮丽的农垦事业,而且还表现在把握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无私地交给了北大荒,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哺育了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踏着父辈足迹成长起来的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不辜负老一代拓荒者的期望,他们继承父辈未完成的事业,用百倍的努力回报养育他们的北大荒,并在新事业的开拓中继承和发展了北大荒精神。

几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这就是北大荒人的高尚情操,无私奉献的北大荒之魂!它在拓荒者的犁铧下植入黑土,创业者的汗水浇溉下萌生,在垦区经济发展的春风中壮大,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弘扬北大荒精神,做北大荒精神的忠实传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