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君子之风的诗句

1. 关于君子之风的词

1、彼君子兮

先秦

诗经

《伐檀》

2、彼君子兮

先秦

诗经

《伐檀》

3、彼君子兮

先秦

诗经

《伐檀》

4、君子死知己

魏晋

陶渊明

《咏荆轲》

5、君子好逑

先秦

诗经

《关雎》

6、君子之车

先秦

诗经

《采薇》

7、君子所依

先秦

诗经

《采薇》

8、君子于役

先秦

诗经

《君子于役》

9、君子于役

先秦

诗经

《君子于役》

10、君子于役

先秦

诗经

《君子于役》

11、君子于役

先秦

诗经

《君子于役》

12、既见君子

先秦

诗经

《扬之水》

13、既见君子

先秦

诗经

《扬之水》

14、君子意如何

杜甫

《天末怀李白

15、君子防悔尤

白居易

《杂感》

16、桐乡君子

张孝祥

《念奴娇·风帆更起》

17、百花丛里花君子

何?

《采桑子·百花丛里花君子》

18、得得同登君子堂

廖行之

《鹧鸪天·九日东篱已泛觞》

19、无君子者

刘过

《沁园春·问讯竹湖》

20、看桃君子

刘克庄

《沁园春·畴昔遭逢》

21、吾师淇澳君子

刘克庄

《念奴娇·老逢初度》

22、记玄都、看花君子

刘辰翁

《摸鱼儿·记玄都》

23、时乘君子道长

无名氏

《水调歌头·来复迈七日》

24、况值众君子

南北朝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魏太子》

25、君子慎厥初

魏晋

应璩

《百一诗 一》

26、最伤君子忧思情

南北朝

鲍照

《拟行路难》

27、君子万年

南北朝

庾信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28、居可无君子

汪洙

《神童诗》

29、终身只友竹君子

张道洽

《梅花》

30、君子知其言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31、凭君子细看

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

32、君子务本道须生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

33、路不拾遗君子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

34、君子听吾喻

宋太宗

《逍遥咏》

35、民安君子乐

宋太宗

《缘识》

36、君子能言兮心自了

宋太宗

《缘识》

37、君子淡交如似水

宋太宗

《缘识》

38、君子能仁潜喜怒

宋太宗

《缘识》

39、君子定无欺

宋太宗

《缘识》

2. 表现出君子之风的古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有的版本为盛)爱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aˇ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师表 什么是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 )系指正直的人,令人尊敬的人;生活上可以深交往的人;生意上可以放心的人;语言方面和做事方面正派。

在古代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君子之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君子之风 礼贤下士是君子之风 甚至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也是君子之风 这个定义其实很广泛 符合以下几点的就是君子 表现以下几点的 就是表现君子之风的古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根据原文“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

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正如大家年轻时刚出社会做事,都立志取得功名富贵,。

就以赚钱为目的来说,起码也希望赚到几千万元。但立志尽管立志,事实上如今一个月只赚几千块。

如果因立志几千万,只拿几千元,“不为也!”不愿干回去好了!这说明立的志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志于道”的意思。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 “依于仁”,已经说过,仁有体有用。

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爱,西方文化的博爱。

“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

这是仁的发挥。 “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

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戏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

“射”,军事、武功方面。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等。

“御”,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书”,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

“数”则指科学方面的。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

中国古代不这样细分,凡属六艺范围的都是艺。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

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

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

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其实讲孔子思想,要从这里均衡发展。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

这里的义,一是孟子的观念——义者宜也,也就是适宜,合宜。二是传统的仁义——人格标准。

三是指“词章之学”、“记闻之学”之外的“义理之学”。——现代所谓哲学的、科学的也是义理之学,都是探讨人生最高道理——真理。

“君子义以为质”的“义”,同时也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

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具备了这四个条件,就是君子之行,也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合于一个模范人格的标准,绝不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可比。如果做不到这样,专在小聪明上玩弄,那就完了。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我们惯用“杀身成仁”这句话,就是出在《论语》这一篇,是孔子说的。

这个 仁在这里我们不作解释了,从上论一直讲下来,都是说“仁”是孔门学问的中心。 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中心思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譬如有许多宗教家, 有时碰到与他的信仰抵触的事,他宁可舍掉性命,所。

3. 展现君子之风的古代诗词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4. 求 带 君子 的古语 古诗词

——古语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学》)

——古诗词

唐 刘禹锡 【庭竹】 】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唐 贾岛 【雨中怀友人】

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

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

唐 李咸用 【君子行】

君子慎所履,小人多所疑。

尼甫至圣贤,犹为匡所縻。

唐 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唐 杜牧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宋 辛弃疾 【定风波】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5. 带有风字的诗句

诗句是: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4、冬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6、春风不相识,何时入罗帏。 ——李白《春思》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出塞》 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10、秋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13、秋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4、秋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6. 求《论语》君子之风每句话的评析

《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注译评【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7?6)【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原文】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7?15)【译文】 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评析】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6?11)【注释】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原文】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原文】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7?19)【注释】 (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