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顾况的七绝诗作有什么特点顾况(727—815年),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今属江苏)人或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顾况七言歌行中的《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了贵族子弟的奢侈生活,以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又如他的 《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 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将乐工的技艺和歌声描绘得非常出色。 这些诗想象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滥觞。皇甫提在《顾况诗集序》 中称顾况“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 非寻常所能及”。 唐末诗僧贯休写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非常推崇。顾况的七绝诗作清新自然,饶有佳作。 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又如《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深宫宫女的哀怨,而《竹枝 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顾况另著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类似,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 《顾逋翁诗集》四卷,辑人《唐诗百名家全 集》;《华阳集》三卷,辑入《四库全书》。 《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全 唐文》编录其文三卷。 顾况的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2.谁有顾况诗词的鉴赏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赏析]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作者描绘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刻画了山农爽直淳朴的形象。格调明朗,节奏轻快。诗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摄取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四个镜头,层次清晰。 首句截取山行途中一景。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有淙淙泉声相伴。没有”山”字,却烘托了山行环境。写泉声,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此句写出诗人步入幽境时的心旷神怡之情。 二句较之一句,时空上有了跳跃。作者来到农家,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山农家的鸡咯咯鸣叫,似在欢迎来客。鸡鸣声使深山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句与上句均写三组情事,前后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特点。音节上富于节奏感,且音节响亮。 前二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第三句则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此句是山农的致歉话,是在山农陪作者参观焙茶时说的,既写了劳动场景,又写出了山农的感情。“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反映了山农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本色。 第四句和前句连成一气。南方山区,收获季节云多雨盛,诗中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有典型意义。“却喜”二字呼应“莫嗔”,再次生动刻画山农感情淳朴和性格爽朗,也为全诗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一笔。 这首诗由物及人,绘声绘色,仿佛不经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却写得饶有兴味,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3.子规 唐·顾况诗中的子规鸟有哪两个特点①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子规”有什么特点? 明确: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 明确:诗歌中的“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传说周时蜀国国君,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蜀人称这种鸟为杜宇,以示对他的纪念。从这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虽然死了很久了,但是由他化身的子规却长年啼血哀鸣,使人悲痛扼腕。 ②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感情融为一体? 明确: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③小结: 景物特征: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蒙冤屈死之人多,社会黑暗。 借咏子规抒发了对历代蒙冤屈死之人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的不满。 ④拓展 子规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除了顾况的《子规》外,你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吗?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王建〈夜闻子规〉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韦应物〈闻子规〉) 4.永嘉四灵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呢永嘉四灵指的是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 渊)、赵师秀(号灵秀)和翁卷(字灵舒)四位南宋著 名诗人。 他们都是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均师 从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而且四人的宇或号中又 都有“灵”字,所以被合称为“永嘉四灵”;他们在 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所以“永嘉四灵” 不仅指的是这四个人,而且是对他们所代表的诗歌流 派的代称。永嘉四灵尊崇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笑傲田 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方式;主张诗风承袭晚唐诗人 贾岛、姚合,用清新明朗的语言来描写野逸清瘦之趣。 他们的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力求完美;善用白描而忌用典故;轻视古体而注重近体,特别注重五律,规定全篇字数不超过四十字。永嘉四灵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 5.白居易的诗有什么特点白居易(772〜846年)子乐天,号香山居士。 少年时期家境贫寒,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曾得到当时大诗人顾况的好评,从此进入仕途。 社会现实和个人闻见,使诗人立志要“为民请命”。 他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写成《策休》 75篇,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意见,同时又利用 诗歌的特点来配合斗争。 这些诗像弩箭射向 黑暗的现实,刺痛了权贵们的心。 白居易一生留下了诗作近3000篇,还提 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 主张诗歌创作必须来 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批判现实,大胆 揭发封建政治的黑暗现象。所作《秦中吟》、《新 乐府》等谴责宦官和藩镇相互勾结,危害人 民和国家的罪行;所作《观刘麦》、《卖炭翁》、《红线毯》等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 深切同情。 所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 琶行》是流传千古的名作。 白居易的诗歌一直以平易 通俗著称,诗歌大都深入 浅出,表现形式上采用直 言其事的方法,叙事完整, 情节生动,刻划人物神态 惟妙惟肖,连一些不识字 的老人、儿童都能听懂。 6.顾况的介绍有哪些顾况(727年一815年),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或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顾况七言歌行中的《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了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以及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咅乐的描绘非常出色。 这些诗想象奇特丰富,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滥觞。皇甫堤在《顾况诗集序》称顾况“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 唐末诗僧贯休写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非常推崇。 顾况的七绝诗作清新自然,饶有佳作。 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又如《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 而《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另著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类似,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 有《顾逋翁诗集》四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华阳集》三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全唐文》编录其文三卷。 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 7.中唐诗人顾况为人怎么样顾况(727—815年),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今江苏苏州) 人,一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 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顾况登进士第。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至贞 元二年(786年),韩混任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顾况为幕府判官。 贞元三年由李泌荐引,人朝任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李泌去世后,顾况被贬为饶 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不能慕顺,为众所排”。 在贬 谪途中,顾况经过苏州,与韦应物有诗酬唱。大约在贞元十年,顾况离开饶州, 晚年在茅山定居。 据皇甫堤《顾况诗集序》》记载,皇甫提曾于贞元十六年在扬州 见到过顾况。 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顾况在永嘉监盐官任内,曾著有《仙 游记》,其中讲述了飞云江上游的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的故事。 李庭寻迷 路后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三百余人家。 顾况在《悲歌》序写到,诗是“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 信无逃于声 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强调诗歌的思想内 容,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他曾模仿《诗经》 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 经》“小序”,取每首诗的首句前一二字为 题,标明主题。 如“囝,哀闽也”,“采蜡, 怨奢也”,开创了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 其目”的先例。 其中以《囝》最为著名。 唐代 闽中官吏常残害幼童做阉奴,顾况的诗中也揭 发并谴责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 顾况的七言歌行体,以《公子行》、《行 路难三首》出名,揭露了贵族子弟的豪侈生 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极具 现实意义。 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 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生动丰富的比喻和对环境气氛 的渲染,将音乐描绘得极为出色。顾况的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 是李贺歌行的滥觞。 皇甫提《顾况诗集序》中称顾况“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 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 唐朝末年诗僧贯 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顾况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此外,顾况的七绝 也写得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唐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 中流出》、《宫词》等写出被禁闭深宫的宫女的哀怨之情。 顾况有《文论》、《戴氏广异记序》等文。 《封氏闻见记》曾记述顾况 擅长绘画。《新唐书•艺文志》子部杂艺术类著录有顾况《画评》一卷,可惜 的是已佚失。 顾况著有《顾逋翁诗集》四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 《华阳集》三 卷,辑人《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全唐文》编录其文三卷。 8.卢思道和薛道衡的诗作有什么特点诗人卢思道、薛道衡的诗则大多偏向齐梁风格。 如卢思道的《采莲曲》中“佩 动裙风入,妆销粉汗滋”,《后园宴》中“媚眼临歌扇,娇香出舞衣”一类诗句, 表现出宫体气息甚浓。薛道衡的诗亦多以富丽精巧见长。 他的名作《昔昔盐》,虽 然采用的题材是传统的闺怨题材,没有多少新意,但其抒情委婉细致,可以说较好 地发挥了南朝诗歌的长处。如一向为人们所称道的“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 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以女子独居的凄凉冷落,衬托出其哀苦的心情。但作为 北方的诗人,他们的诗在以南朝诗风为主导的同时,也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 的特色。 薛道衡在行役途中写的一些咏怀诗,很是慷慨有力,如《渡北河》:“塞 云临远舰,胡风人阵楼。剑拔蛟将出,骖惊鼋欲浮。 雁书终立效,燕相果封侯。勿 恨关河远,且宽边地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