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叶嘉莹晚唐诗

1.叶嘉莹说中晚唐诗读后感

读后感:以前读唐诗宋词,都是孤立的欣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大师就是大师,从最早的诗歌总集到清代的陈宝琛,从赋比兴到intertextuality,

读了此文,真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此漂亮的文章,真不可多得

希望同好读完,多多跟帖,以示鼓励哈!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20世纪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60年代,叶嘉莹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69年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回到祖国任教。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

著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

2.想买一本唐诗宋词鉴赏的书,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唐诗宋词鉴赏的话 推荐叶嘉莹老师的书 国宝级的人物哇

叶嘉莹,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退休后,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所长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她的书不少 唐诗的有《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迦陵说诗》《叶嘉莹说中晚唐诗--迦陵说诗》等等 还有专门讲李商隐的《迷人的诗谜:李商隐诗》

宋词的有《北宋名家词选讲》《迦陵说词讲稿 》等等

如果只想买一本的话 推荐《唐宋词十七讲》,是不错的入门读物 读完也许你会更感兴趣去买她别的书 不过这本专注讲词 还有一本《叶嘉莹说诗讲稿——迦陵说诗》也不错

可以去网上看看这几本书的评价 绝对好评哇~

3.请问「荦确」广东话点读呢

广东音:「lek kek」意会系「甩咳」。

今天晚上读叶嘉莹先生的说中晚唐诗。 我知道叶先生很了不起,但是一直都没有读她的着作。

今天读一读,果然很是佳胜。 不过这里不是要讲叶先生的事情,是因为里边谈到了韩愈的山石。

山石这个诗我很熟,可是今天突然一读才想到一个事情,那就是开头第一句说,「山石荦确行径微。」 这个荦确是什么意思? 当然,叶先生也解释了,她说荦确就是山石不平的样子,这两个字是很少见的,它们都是入声字,一般人都不知道它是怎么样念的,所以不管是它的声音,还是它的字形,都是新奇的。

这个说法当然是对的。 荦确显然是个叠韵词,是没有具体意思的拟态词。

但是妙的是这恐怕其实不是韩愈的造语——我突然想起来的就是这个事情,「广东话里边到今天还有一个词,念作”lek kek”。 我想这无疑就是荦确。

或者有时候我们说leklekkekkek,就是凹凹凸凸,磕磕绊绊的意思。 走路不平可以用这个词,有时候念书说话不顺当,也同样可以用这个词。

」 现在广州话也许已经不太说这个词了,但是在我的家乡,这个词还是很常用的。 所以晓得广东话的朋友也许可以用广东话念这一句诗:山石lekkek行径微,芭蕉叶大栀子肥。

——你会发现韩退之突然之间就站到你面前来了,他正在对你摇头晃脑地念自己的诗呢。 1. 荦确 (繁体字)落确 注音一式 了ㄨ哦ˋ ㄑㄩㄝˋ 汉语拼音 lu检视图片 qu检视图片 注音二式 lu检视图片 chiu检视图片 险峻不平的样子。

唐˙韩愈˙山石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注:好多广东话都不可以用文字书写,只能意会。

「讲话不顺畅」 是广东人的一厢情愿的说法。

4.叶嘉莹诗词

1930年,6岁的叶嘉莹就随家庭教师读《论语》,9岁考入笃志小学,一年以后,以同等学历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8]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 专攻古典文学专业。时值抗战,北平被日本占领已有将近4年之久。她的父亲已因“七七事变”随国民政府西迁,与家中断绝了音信。同年9月,其母因癌症住院,术后不久即去世。叶嘉莹便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沦陷区中,生活艰苦,幸而一应家务尚有伯母操持,叶嘉莹在读书方面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在丧母的悲痛中,叶嘉莹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9]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先后在当时的北平佑贞女中、志成女中、华光女中任教。

1948年叶嘉莹南下到南京结婚,不久随丈夫迁居台湾,并在台湾生活了十八年,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极为艰辛的岁月。[8]

1954年,叶嘉莹到台北二女中任教,1950年被台湾大学聘为教授,并先后受淡江文理学院、教育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和辅仁大学的聘请,教授诗选、文选、词选、曲选、杜甫诗等课程。[8]

1956年夏天,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举办文艺讲座,邀请叶嘉莹讲了几次五代和北宋的词,叶嘉莹遂由创作逐渐转至评赏。

1958年,叶嘉莹为《淡江学报》写了《温庭筠词概说》一文,评词态度渐渐由主观转入客观,不过叶嘉莹仍在后来评赏诗词时带有一种心灵与感情的感发之力量,并作为一种特色保留下来。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