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南风

1.诗经中的开篇第一章南风 关雎的全文及注释

【 注 释 】

⑴关 雎 : 篇 名。 它 是 从 诗 篇 第 一 句 中 摘 取 来 的。 《诗 经》 的 篇 名 都 是 这 样 产 生 的。

⑵周 南 : 西 周 初 期 周 公 旦 (公 元 前 1063-前 1057 年) 住 东 都 洛 邑 (在 今 河 南 省 洛 阳 市), 统 治 东 方 诸 侯。 “周 南” 郎 是 周 公 统 治 下 的 南 方 诗 歌。 《关 雎》 是 一 首 情 歌, 写 一 个 贵 族 男 子 爱 上 了 一 个 采 荇 菜 的 姑 娘, 思 慕 她, 追 求 她, 想 和 她 结 婚。

⑶关 关: 象 声 词, 鸟 的 啼 叫 声。

⑷好 逑 : 等 于 说 “佳 偶”。 逑: 配 偶。

⑸寤 : 醒 着。 寐 : 睡 着 了。

⑹思 服: 思 念。 服: 想。

⑺琴 瑟 友 之: 弹 琴 鼓 瑟 来 表 达 对 她 的 爱 慕。

⑻毛 : 摸, 这 里 是 选 择 的 意 思

关关雎鸠, 水鸟儿关关在歌唱,

在河之洲。 嬉戏在河内的沙洲上;

窈窕淑女, 娴静漂亮的好姑娘,

君子好逑。 在他心中泛起波浪。

参差荇菜, 青青荇菜短短又长长,

左右流之。 忽左忽右采摘忙,

窈窕淑女, 娴静漂亮的好姑娘,

寤寐求之。 日日夜夜把她想往!

求之不得, 几次三番没商量,

寤寐思服。 痛苦涨满了他的心房;

悠哉悠哉, 悠悠相思夜更长,

辗转反侧。 翻来覆去到天光。

参差荇菜, 青青荇菜短短又长长,

左右采之。 忽左忽右采摘忙;

窈窕淑女, 娴静漂亮的好姑娘,

琴瑟友之。 用琴儿对她诉衷肠。

参差荇菜, 青青荇菜短短又长长,

左右芼之。 忽左忽右采摘忙;

窈窕淑女, 娴静漂亮的好姑娘,

钟鼓乐之。 用钟鼓使她心欢畅。

2.《诗经·邶风·凯风》全文及译文

1、原文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译文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清脆婉转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3、简析

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显然有些牵强。而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现代诗人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这样比较宽泛的理解,似乎更稳妥一些。

3.古文里南风代表什么,一般表达什么情感

在古诗词中,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是带有季节性的.这是由古代中原的地理环境影响了文化意识,由于是季风性气候,所以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风.可以把诗词里的风简单对应为,东风-春风,西风-秋风,北风-冬风.南风往往指的是暖春和夏季的风. 东风的意象往往出现在春天,东风通常指春风,常代表如春天般积极美好,欢欣的情感,或是闲愁相思.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便写出了春风吹来时,百花齐放美丽繁盛的一派春景.又比如李白的: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也是说春天归来的事.当然春风也容易使人生愁绪,所以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说的还是春天的事,但无疑平添惆怅.西风则是寂寞凄凉伤感的意象,常在秋天的诗句里.比如:古道西风瘦马.这里的西风把游子的形象衬托得更加孤独.又比如: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不仅写出了晚秋时节变迁,莲花凋残,还让人有时光辗转,人事两非之感.北风是冬季肃杀凛冽的意象,但诗人又往往以北风的磨砺来表现人的坚强或是表现豪迈情怀,尤其是边塞诗之中.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冬季大雪纷飞之景.又比如: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风吹柏树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这是以物咏志了.南风的意象比较模糊,诗人用得也少,但通常是比较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多写暖春以及夏天.在诗经里有: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是赞美母爱的诗.又比如: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此诗中南风似老友,趣味盎然安慰诗人淡淡寂寥.另有古诗云: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立夏后是农忙季节,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所以夏季温暖的南风合乎时令,可以增长老百姓的收成,在诗词中的意象也往往是积极美好的了.。

4.带南字,出自诗经的笔名

1、樛南【jiu nan】

出自《周南·樛木》【概要】樛木祝贺人幸福。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2、曷月南【he yue nan】

出自《郑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郑风·扬之水》

现代汉语翻译: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啊,

也冲不走成捆的木柴。

那位远方的人儿啊,

不能和我驻守申国城寨。

想念你啊想念你,

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啊,

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

那位远方的人儿啊,

不能共我守卫甫国城堡。

想念你啊想念你,

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啊,

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

那位远方的人儿啊,

不能与我守卫许国城池。

想念你啊想念你,

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参考资料

余冠英.《诗经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5.急需<<诗经 邶风 凯风>>的翻译

凯 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主题:儿子自责颂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凯风:和风。一说南风。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劬(音渠):辛苦。劬劳:操劳。

薪:喻母。

爰(音元):何处。

睍睆(音现缓):犹“间关”,鸟叫声。一说美丽,好看

本篇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篇,但其特点是并非像《蓼莪》那样,直接述说母亲的各个方面,“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作者既应用了诗经中常见的比兴和复还的手法,使感慨更人人心;也引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子七人亦自惭不能报母恩来衬托母亲的伟大,正如后来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一样。

诗中先从母亲抚养自己的辛苦说起,“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朱熹解释为“南风,谓之凯风,长养万物者也。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而心又其稚弱而未成者也。夭夭,少好貌。劬劳,病苦也。盖曰:母生众子,幼而育之,其劬劳甚矣。本其始而言,以起自责之端也。”母爱如和风,温暖舒和,抚养万物,而自己兄弟们呢,却像刚长出来的酸枣树一样,长的慢,稚嫩,还尽是刺儿,都不是什么听话的孩子,七个刺头。这既是对自己的自责,也是对母亲的赞美,和风不以棘之有刺而绕行,母爱因其不才而愈显得伟大。“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正因凯风之沐泽,棘心方有夭夭之盛,而儿辈如此,实皆系母氏之劬劳矣。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由“棘心”而至“棘薪”,描述其成长,但“棘可以为薪则成矣,然非美材,故以兴子之壮大而无善也”,此是儿辈自惭虽然长大成人,却不能有所建树,以昭显母氏盛善之德。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寒泉在卫地浚邑,水冬夏常冷,故名之。“言寒泉在浚之下,尤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劳苦乎。”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言黄鸟尤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哉。”此段从上段承接而来,意思是说不但不能免除母亲体力之劳苦,还不能让母亲的心情得到宽慰,深自惭也。

笔者认为朱熹《诗集传》中的解释很到位,事实上是本篇中应用的比兴实在是非常到位,本体如棘、凯风、寒泉、黄鸟等都是普通、常见、身边的景物,却和喻体达成了极高程度的一致性。因此虽然是随口起兴,寥寥几句,却直入人心,真是其来也渐,其入也深。无怪乎陶渊明在为外祖父孟嘉所作〈孟府君传〉中说:“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母爱的伟大,在于其精神上的感召尤甚物质上的给予,这种精神上的赋予是无法报答的。诗中的对比应用的异常突出,子七人对比母一人,棘之不材且多刺对照凯风之不弃,寒泉滋浚对照儿辈之免母氏之劳苦,黄鸟悦耳对照儿辈之不能慰藉母心,等等。古语说孝当竭力,我想儿子如果有这种想法,肯定不会如自己说的那样不才,不过是说在母爱面前,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实在不足为报之意。

《毛序》:“《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意思是说卫国人道德沦丧,虽然母亲已经有七个儿子哦,仍然不安份,想着来个“娘要嫁人”,因此做此诗,进行侧面的批评教育和感化。我想可能是因为“棘”和“急”谐音,让毛公起了疑心吧,加上历来都是“郑卫淫风”,怎么觉得也不能列入正面题材,挖空心思来了个曲解。这样看来,不但不能感觉母亲之劬劳,反而觉得句句都是讽刺,意思我们七个儿子还不让你满意,老了老了还不知好歹,我们当儿子的不好说,您也得想想自己的好名声,可别把自己给搞臭了!所以他说诗旨在于“美孝子”而不是“美母爱”也。用海明威的话来说,毛序的解释,真是往原诗这杯啤酒里面洒了一泡尿。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