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纳兰词是宋词吗

1.纳兰词算宋词吗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鉴赏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南乡子》 连载: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者:安意如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终于有宁静的夜,心无别念的只写他。

再不是,在我的文中随手牵引的只字片语,也不是借着他的词去写杨贵妃和班婕妤。 瘦尽灯花又一宵,为了他,拼得黑眼圈再深几重,也是值得。

这个男人,说他殊世难得,不是因为他是相国公子,天生富贵;亦不是爱他丰神俊逸,是浊世翩翩佳公子。太多的浊世翩翩佳公子,都是无用的草包,又或者是女人心上的一道刻痕,不提也罢。

甚至,不是因为他天资聪慧,学富五车,不是因为他的词写的好。词写得好的多如恒河沙砾,负心薄幸的事照做。

中国的男人们,习惯了一手鞭子一手糖地对待女人。 犹记得《世说新语》里那段凄恻动人的故事:“荀奉倩与妇甚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荀奉倩和纳兰若容这样的男子一样,深情为世所稀。

女人,爱极了他们的绕指柔肠,如海深情。 当然,纳兰词是真的好。

王国维极赞他的真,称他未染汉人习气,不好堆砌典故。《饮水词》朗朗若白云苍狗,流动无形,所以治学严谨、讲究意境的王老先生说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然而,也有人看不上眼,说纳兰词失之娇媚,有绵绵深情,却写不出笔力遒健、感慨深沉、音韵铿锵的词来。并例举清人朱彝尊的《卖花声·雨花台》比较——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又说,同是写情,纳兰并不如与他同时代的黄景仁。黄没有纳兰的福贵儿郎气,缠绵旖旎却胜过纳兰——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黄仲则《绮怀》 我承认黄景仁这首小诗写的极好。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是天然妙语,承继了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的诗意,然而语意更深情。

可惜他这是点滴文章,不及纳兰是以伤心做词,由始至终。 纳兰的词读一首不过寻常,但是通部词集读下来,就感觉荡气回肠,与众不同。

文有文气,要如长河贯日,一气始终。能将伤心一咏三叹,悲切绵延不绝的,只有容若。

王国维说他是“千古伤心人”,并不是妄语。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可以说是王国维的个人偏好,难免有溢美之嫌,但他的个人之见隐隐有悲意无奈,却是明确的。这样的赞誉,对纳兰一人是称许,对宋之后整个中华的文坛,却有语尽意不尽的指责。

北宋以后,战乱纷迭,南宋、元、明至清,近千年的文化凋敝如寒秋,再不复盛唐之风,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盛,是一种昂然的姿态,诗经楚辞是盛,汉赋唐诗是盛,千金买马是盛,醉笑陪君三千场也是盛。

孟浩然一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是盛,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也可以是盛。 盛如春之最浓艳时,万花纷落,安心踏足其间时惋惜激烈的放纵。

这样的姿态,宋之后,再无一人。元曲,明清小说,是士与民的结合,士已凋敝了,民的文学倒像繁星在月晦时都亮了,好的很。

可惜称不上盛。 纳兰容若的备受推崇,自然有不能抹灭的历史原因,似一种无可奈何的出场,像他的人,虽然心羡闲云野鹤的生活,却不得不生在一个权相之家,接受礼教的束缚;有建功立业之心,安邦定国之志,然而过分显赫的家世,却阻碍了他的仕途,一生只得了个一等侍卫御前行走的虚衔,跟随着皇帝扈从出关,却不是去饮血沙场。

皇帝多武士,不需要他去征战沙场。康熙最爱的,不是他的武功,是他的倾国文才。

他是郁郁寡欢的,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效力于金戈铁马的军营,出现在波诡云谲的官场,却始终落寞得不沾半点世俗气,像他口中吟诵、赞美的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他后来渐渐弃绝了富贵之心,登龙之意。他不爱牡丹,却迷恋雪花,他说,不是我刻意偏爱雪花轻灵的模样,真的是它有自清冷漫出不可言说的好处。

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伊人已逝,世人多爱牡丹富贵,谁知道你别有根芽,不似人间富贵花。 每每读采桑子的下阕,我都会觉得容若还站在秋风萧瑟的塞上,迎面遥遥是万里的黄沙。

雪已落满他的双肩,那双迎着雪花的眼睛,冰雪般明亮。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这句话叫我想起黛玉。黛玉葬花心事,是女子的纤弱无助。

容若呢,为什么也要发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慨叹?他仿佛和黛玉有某种关联;不是有一种说法,贾宝玉的原型是纳兰容若,甚至乾隆读到《红楼梦》时也笑言?此乃明珠家事也! 不一样的男。

2.纳兰词是什么

纳兰词是指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词。

纳兰性德字容若,故许多人喜欢称其名为纳兰容若,因为很好听。

他的词现在的集子为《饮水词》。

词风细腻婉转,尤其是他的悼亡词,深情绵邈,忧思切骨,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但是,他也有如“夜深千帐灯”这样的宏阔之语。

总体上属于婉约词。

举几个例子吧。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换玉旁)。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3.纳兰词和宋词的词风 的异同

历代文学,人人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依旧名世的首推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词中重要的两大派别,豪放顾名思义,字里行间流露出激昂的斗志,描绘出惊心动魄、雄伟壮观的背景,给人一种向上、激愤的力量,基调重且

刚,直抒胸臆。婉约,选字就不像“豪放”那种具有重刚的感觉,相反它具有轻柔的基调,字间充满情意绵绵或失意悲哀之感,取材背景多是风花雪月、残枝败柳之物,悲欢离

合,人情之诉,美的词语美的意境,意境中展现出作者的独有的灵性。

纳兰的词风和宋词尤其是宋词婉约派的相同点不明而意。

不同点多少来自于纳兰的民族和所处环境。满族显贵。纳兰的词以明白如话著称。明白如话不是淡如水,只是看似明白实则是用典精深,婉转曲折,耐人寻味。宋词多是强调意境,但只是诗人作诗顾讲韵味意境。而纳兰的词更似文人作文。白而意远。

4.纳兰词是什么意思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采夺目。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个人超逸才华,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

-----------------------------------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满意请点击右上方【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5.纳兰词与花间词的区别

花间词是一种活跃在晚唐和五代的汉族词派,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以温庭筠为鼻祖。 一般说来,词以长短分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字,故亦称“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花间集》所收,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这倒并不是选者对小令有偏好,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调。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采夺目。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个人超逸才华,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如满意请采纳。已经说明区别了。

6.《纳兰词》是关于爱情的书籍吗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

无论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