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唐诗的歌词中,吴山的雪涉及到了哪首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全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扩展资料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句四首 2.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是什么意思此联选自南宋诗人陆游《出游归鞍上口占》诗的颔联。 上联的“寄怀”为寄托情怀之意。“楚水吴山”即吴楚之地的山水。当然,这楚水吴山只是广袤的自然山水的代表。由于自古以来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因此历代文人骚客都钟情于山水,对自然山水有亲和之感。 下联的“得意”,即领会旨趣。唐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灿烂、最珍贵的部分,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而晋帖,是指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迹或摹本、刻帖。我国书法,至晋而风韵标举,臻于化境。故鉴赏唐诗临摹晋帖,领悟其中的旨趣,无疑会得到身心兼养的收获。 3.《归有光吴山图记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吴山图记》 作者: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惓惓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译文】 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 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 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 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 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 苏东坡为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 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 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4.【关于白居易的古诗《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5.巜读唐诗》这首歌里面有多少首唐诗7.1、“床前的月光”这句来自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这两句来自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浮水的鹅”这句来自骆宾王的《咏鹅》鹅 鹅 鹅,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4、“相思的红豆”这句来自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吴山的雪”这句应该来自宋代方回的《次韵景安吴山观雪》尽洗眼底尘,顿宽胸中忧。此雪端为谁,奇哉君之游。 平步飞鸟背,长啸孤峰头。恍惚阆苑,嫖姚结邻楼。 不了异天上,培塿视九州。北方当此时,如蝟缩马牛。 南方幸不然,但觉瑞彩浮。晴日一以出,壮观挽不留。 作急首妙句,小费灵府谋。老夫傥可从,亦足祛穷愁。 凡骨绝仙分,胜览输高流。乃后有佳集,次第或见收。 冰解烧痕青,问梅孤山幽。6、“边塞的战士”这句来自高适的《燕歌行》其中有两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7、“回乡的客”这句来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6.“吴山越山好处所”出自哪一首诗词“吴山越山好处所”出自《寄廉宣仲》。 《寄廉宣仲》是宋代诗人王洋代表作之一。王洋(1087年-1154年),字符渤,山东山阳人。 绕淮邑屋绵千区,画檐绮东吹笙竽。 冶金合范结枢纽,冰销水释无须臾。 盗前乞死火中走,几人脱迹锭江湖。 静思朋旧若满目,不取神祸遭囚俘。 其间善类岂不有,安得变化归同符。 平生宣子富心事,先奉白发携童孥。 吴山越山好处所,饭炊香稻歌吴歈。 我家盗焚先子业,每仗馀德宽天诛。 悲伤扶病别邻里,崎岖仅得来东吴。 稻粱在世竟何物,与子各隔天一隅。 近闻诗章不减旧,昔日健笔争华敷。 鵷鸾羽翼困州县,况是糟酒分锱铢。 隔江遥想思会合,安得两脚生双凫。 溪边樵风趁短棹,杖头明月兼酒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