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向别人学习的古诗句

1.有关向别人学习长处的 古诗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2.跪求:关于学习的古诗名句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书如同良药,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钝。4、读书有三道,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读书要心神专一,全神贯注,口唯心诵,才能有所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张少成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年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劝学诗》唐·韩愈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书院》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古代的“劝学诗”集锦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清 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3.关于“学习”的古诗句有哪些

学习[xué xí]: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1.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3.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4.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5.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7.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4.关于学习的诗句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人立志的。《神童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宋•真宗《劝学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劝勉刻若勤学的:

宋代诗人刘过也写过一道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该诗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劝勉讲究学习方法的: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首“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诗中向我们提出治学上的四人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身体力行)。

宋代陆九渊也曾写过一首题为《读书》的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强调读书切戒争匆、慌忙,要贯彻“涵泳”(细心体会、琢磨、推敲的意思),这确是经验之谈。

关于惜时的: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关于学习体会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关于学习乐趣的: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5.孔子中关于要向别人学习的两句诗是

1、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

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3、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4、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

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

6.关于学习的古诗句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陆游 (宋) - 《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 杜荀鹤 (唐) - 《题弟侄书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贾岛 (唐) - 《剑客》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 杜牧 (唐) - 《留诲曹师等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卫风 - 《诗经.卫风.淇奥》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 孟郊 (唐) - 《劝学》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 (魏晋) - 《杂诗》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 傅玄 (魏晋) - 《杂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乐府诗集 - 《长歌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宋) - 《观书有感

7.有关求学的诗句

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清 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8.鼓励别人好好学习的古诗名句有那些

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解释: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2.少而不学,老而不识。

解释:少年的时候不学习,到了老年的什么都不懂。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释: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魏晋·傅玄《杂诗》

解释:有志之士爱惜日子,总觉得日子短;愁肠满肚的人 觉得夜晚很难熬、很长。

5.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解释:那浑浊的劣酒哪里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抛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要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解释: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解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解释: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解释: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聪明。

扩展资料:

鼓励学习的名言:

1.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2.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3.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5.要想写得好,必须肯动脑。

9.劝他人学习的诗句

古代的“劝学诗”

1 .劝其立志的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诗中强调立志、自强,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2. 勉励刻苦勤学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 《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代刘过 《书院》)

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3. 劝勉惜时的

“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诗《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4. 劝其讲究学习方法的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强调读书切戒慌忙,贵“涵泳”。(宋代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劝学诗》)

5.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