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红楼梦描写林黛玉才华的诗句

1.我想知道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所有诗句

1,赞林黛玉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 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比西子胜三分。

2,判词“可叹停机德”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3,哭花阴诗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颦儿才貌世应希, 独抱幽芳出绣闱。

呜咽一声犹未了, 落花满地鸟惊飞。 4,葬花辞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5,题帕三绝句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试,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6,花名签令-黛玉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7,黛玉见帕伤感 第八十七回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失意人逢失意事, 新啼痕间旧啼痕。 8,赞黛玉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9,叹黛玉病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朗惊叵测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10,叹黛玉死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还有许多是林黛玉写的,如果想要,我还可以继续给你的。

2.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请看第一句反这读:挂中林黛玉

挺好的一条玉带挂在树林中,难得有人看见,不被人问津,应该是指黛玉早死才华也被埋没。她可能是后来贾家败落,早亡的,本来她也确属于薄命司的.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

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

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 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3.【总结一下林黛玉的才华,句子优美的不要葬花吟和冷月葬花魂的,

林黛玉不仅长得美貌超群,最重要的是她才华冠绝!她受过良好的封建教育,文章韬略皆显奇才.黛玉自元妃省亲,在大观园中锋芒已露,一首五律《世外仙源》:“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就把她才华显露.另外黛玉还有两首长诗也是脍炙人口,令人读了不觉潸然泪下的,一首是《葬花吟》,另一首是《桃花行》.其中的《葬花吟》可以说是她的代表作.《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从这首诗中又可看出黛玉“惜花”如命.其中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女儿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几句中可以看出她写的葬花吟其实是以花比喻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她认为把凋落的花埋进土里是最纯洁的了,同时也是对“生命”的爱惜.除了她的代表作《葬花吟》以外,黛玉其它的诗,如《杏帘在望》、《菊花诗》、《螃蟹咏》、《咏白海棠》、《五美吟》等也是精典之作.。

4.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诗词有什么

黛玉出场: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判词: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

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

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 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5.红楼梦的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林黛玉才华横溢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曾看到林黛玉的判词:“堪怜咏絮才”,“咏絮才”借才女谢道韫指出了林黛玉的才华横溢,这里的才主要指的是文采。倘若不仔细读《红楼梦》,大概只能看到林黛玉文采了得,多读几遍才发现,我们印象中“弱柳扶风”的林妹妹,还不只是会吟诗作词,她可称得上是多才多能了!

首先是文采,关于林黛玉的文采,已经不必细说,结诗社,夺魁菊花诗,教香菱做诗,元春省亲的时候特别指出林黛玉的诗好,她在大观园里拟的名字一个字不改全用上了,这些都能看出林黛玉的文采十分了得。下边就重点说她的其它才华吧。

第一、林黛玉是个裁剪高手。

第二、林黛玉是个管家理财能手。

第三、林黛玉还是个教学高手

说起林黛玉当老师,大家一定不陌生,在小说第四十八回,薛蟠离家“做生意”,宝钗带了香菱住进大观园,香菱就拜黛玉为师学做诗了。曹雪芹用了超过一回的篇幅来讲香菱学诗,其过程还分了三个阶段。在黛玉的多次指点下,香菱刻苦学习,不多长时间竟然就学成了!这里黛玉的讲解十分重要,如果不是黛玉的指点,香菱是不可能这么快学成了。看看黛玉是怎么指点的吧:

1、鼓励香菱,树立学习的信心,安排学习进程,次序分明。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黛玉把学诗说成了这么简单的事情,还一下子解开了香菱的困惑,以至于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接着黛玉给香菱安排了学习的进程,首先看《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然后鼓励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大受鼓舞,拿了黛玉给她的书就回去读了。

2、认真负责,绝不敷衍。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香菱来找黛玉学诗,作为黛玉来说,香菱是宝钗家的人,不找宝钗学,却找她学,她完全可以拒绝,只让宝钗教,或者随便敷衍香菱几句,但是黛玉很认真,不仅没有拒绝香菱,还很仔细地安排她的学习进程。对于香菱喜欢的陆游的诗,黛玉一下子就指出了香菱有可能进入的误区,叫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林黛玉不仅给了香菱书,还特别交待“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后来众人看香菱学得太投入了,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黛玉明明白白地说了,她是以诲人不倦为宗旨来教香菱学诗的,可见其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这一点从香菱后来做的三首诗也能看得出来,做第一首时,已经很不容易,黛玉却告诉她“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于是有了第二首,黛玉又说:“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到香菱作出了第三首,书中没有明说黛玉的反应,只借众人之口说这首诗做得好。而香菱并不信别人说的话,还是要问黛玉宝钗。这里能看得出来香菱对黛玉的信任,也能看得出黛玉对香菱的负责。

6.红楼梦中形容林黛玉外形的诗句有多少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7.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诗词及鉴赏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在这里通过文学的传统意象,以大写意的手法,对黛玉弱不禁风的娇态美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也为宝黛爱情的悲剧作了铺垫。

点睛之笔:。“心较比干多一窍”之妙,不仅在于传神地赞美了黛玉的聪明绝顶,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黛玉的小心眼和多愁善感的担忧。“病如西子胜三分”既不着一字地赞美了黛玉容貌的美好,远远胜过“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俗套,又点明了黛玉体弱多病的特点。

------------------出自第三回宝黛初会

8.红楼梦的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林黛玉才华横溢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曾看到林黛玉的判词:“堪怜咏絮才”,“咏絮才”借才女谢道韫指出了林黛玉的才华横溢,这里的才主要指的是文采。

倘若不仔细读《红楼梦》,大概只能看到林黛玉文采了得,多读几遍才发现,我们印象中“弱柳扶风”的林妹妹,还不只是会吟诗作词,她可称得上是多才多能了! 首先是文采,关于林黛玉的文采,已经不必细说,结诗社,夺魁菊花诗,教香菱做诗,元春省亲的时候特别指出林黛玉的诗好,她在大观园里拟的名字一个字不改全用上了,这些都能看出林黛玉的文采十分了得。下边就重点说她的其它才华吧。

第一、林黛玉是个裁剪高手。 第二、林黛玉是个管家理财能手。

第三、林黛玉还是个教学高手 说起林黛玉当老师,大家一定不陌生,在小说第四十八回,薛蟠离家“做生意”,宝钗带了香菱住进大观园,香菱就拜黛玉为师学做诗了。曹雪芹用了超过一回的篇幅来讲香菱学诗,其过程还分了三个阶段。

在黛玉的多次指点下,香菱刻苦学习,不多长时间竟然就学成了!这里黛玉的讲解十分重要,如果不是黛玉的指点,香菱是不可能这么快学成了。看看黛玉是怎么指点的吧: 1、鼓励香菱,树立学习的信心,安排学习进程,次序分明。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黛玉把学诗说成了这么简单的事情,还一下子解开了香菱的困惑,以至于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接着黛玉给香菱安排了学习的进程,首先看《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然后鼓励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大受鼓舞,拿了黛玉给她的书就回去读了。 2、认真负责,绝不敷衍。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香菱来找黛玉学诗,作为黛玉来说,香菱是宝钗家的人,不找宝钗学,却找她学,她完全可以拒绝,只让宝钗教,或者随便敷衍香菱几句,但是黛玉很认真,不仅没有拒绝香菱,还很仔细地安排她的学习进程。对于香菱喜欢的陆游的诗,黛玉一下子就指出了香菱有可能进入的误区,叫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林黛玉不仅给了香菱书,还特别交待“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后来众人看香菱学得太投入了,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黛玉明明白白地说了,她是以诲人不倦为宗旨来教香菱学诗的,可见其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这一点从香菱后来做的三首诗也能看得出来,做第一首时,已经很不容易,黛玉却告诉她“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于是有了第二首,黛玉又说:“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直到香菱作出了第三首,书中没有明说黛玉的反应,只借众人之口说这首诗做得好。而香菱并不信别人说的话,还是要问黛玉宝钗。

这里能看得出来香菱对黛玉的信任,也能看得出黛玉对香菱的负责。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