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才华

1.【《诗经》是怎样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我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以原始歌谣的产生为标志.例如有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原始生产和生活的再现.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篇之作.另外,早期的诗歌还有《周易》中的卦爻辞,都是我国诗歌的早期形式. 我国古代诗歌体裁形成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属《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因为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叫做《诗经》.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而且,这些对于《诗经》的价值没有丝毫的影响.所以这里不进行讨论了.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 “ 赋 ” ,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 “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 比 ” ,用朱熹的解释,是 “ 以彼物比此物 ” ,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等等,都是《诗经》中用 “ 比 ” 的佳例.进一步, “ 兴 ” 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 “ 兴 ” 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对于后代的诗歌有着极大的启发,也是后代诗歌在形式上的鲜明借鉴,对整个诗歌的发展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形容女子有才华诗句有哪些

1、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释义: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即使是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

2、扫眉才子女相如,旧掌芸香四库书。——明·王彦泓《遇旧青衣》

释义:她这样有才华的女子可以说是女子中的司马相如了,曾经掌管着香料和四库全书。

3、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唐·元稹《寄赠薛涛》

释义:光滑细腻的锦江和秀丽的峨眉山,幻化出卓文君和薛涛这样的才女。她们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

4、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宋·徐钧《曹世叔妻班昭》

释义:世间有哪个女子能像你这样贤德呢?才学品行和美貌一应俱全。

5、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清·纳兰性德《踏莎行·月华如水》

释义: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

3.《诗经》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它按音乐标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舞曲。《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在艺术上,《诗经》音调流畅,语言朴素,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赋的手法是直陈其事,比即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先咏它物来引发情意。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4.《诗经》、《楚辞》这些中有没有形容人品德高尚或者才华横溢的句子

《诗经》的内容、组成与各部分的大体产生年代: 《诗经》在编排上按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1 、“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宋佚名氏《六经奥论》云:“风土之音曰风。”

《国风》中包括十五个地区和诸侯国的作品,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韩诗序》曰:“二南,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水经·汉水注》引)。

据《楚地记》,汉江之北为南阳,汉江之南为南郡。《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栾贞子曰:“江汉诸姬,楚实尽之。”

春秋以前,汉水以北的姬姓小国有冉阝、息、应、蒋、道、蓼、唐、顿、蔡、随等。“二南”应是这些姬姓小国的作品,其地域大致包括今河南洛阳、南阳和湖北郧阳、襄阳等地区。

邶风、鄘风、卫风皆是卫诗,季札观乐之时在听乐师奏邶鄘卫后说:“此其卫风乎?”《汉书·地理志》:“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鄘、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

郑玄《诗谱》也说:武王克商以后,“三分其地,置三监,……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故郑玄以为卫国后来逐渐并掉二国之地,所以混而名之。

王国维以为邶即燕,鄘即奄,此二国有目无诗,而卫诗独多,后人遂分卫诗而分属之邶、鄘。卫国其地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以北的部分。

二南和邶鄘卫绝大部分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 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城畿内之地,大体相当于今洛阳、济源、温县一带地方。

郑玄《诗谱》以为周室东迁后“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风之变风。” 郑:春秋时代郑国的作品。

当时郑国在王畿以东,大致包括今河南郑州、新郑、登封一带。 桧:大致包括今河南密县、新郑、荥阳一带。

春秋初年为郑所灭。 齐:即今山东省东部。

《齐风》年代多不可考。 曹:当今山东省西部荷泽一带。

《曹风》为春秋时作品。 陈:大致包括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的部分地方,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

《陈风》中《株林》揭露陈灵公**被杀事,当作于前 599 年,一般认为是《诗经》中作时最晚的一首。 魏:周初所封姬姓小国,地域在今山西省西南角,与晋国接邻,前 661 年为晋国所灭,非战国时三家分晋的魏。

《魏风》自然是前 661 年前的作品。 唐:即今山西省西南部,魏国的北面,本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其子燮改国号为晋。

作品时代多难以确定。“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盖仍其始封之旧号耳”(《诗集传》)。

秦:《诗谱·秦谱》:“秦者陇西谷名,于《禹贡》近雍州鸟鼠之山”(按,山在漳县以西,渭源县西南)。周孝王时封伯翳(《毛诗正义》以为即伯益)之后裔非子为附庸,邑之于秦谷。

“至曾孙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高上(崇尚)气力,以射猎为先”。

故《秦风》多表现尚武精神,有悲壮慷慨之调。《秦风》大致皆春秋初至秦穆公时作品。

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中部的旬邑和彬县之间,靠近甘肃。周人从公刘至古公亶父皆居于此。

《豳风》大多为西周时作品(其地春秋时已属秦),个别作品可能产生时代更早。 由以上对十五国风按地域大体归并论述可知,《国风》中多为中原一带的作品。

2 、雅: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诗经》中有《小雅》、《大雅》。

“‘雅'是正的意思,周人认为的正声叫做雅乐,正如周人的官话叫做雅言。‘雅'字也就是‘夏'字,也许原是从地名或族名来的”(余冠英《诗经选·前言》)。

《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荣辱》又云:“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可见雅是指夏地之声。 《诗经》中雅诗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

大雅大部分写在西周时期,一小部分写在东周初期。小雅大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

3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王国维《说周颂》以为“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清人阮元《释颂》说“颂”就是“容”字,“容”就是“样子”,颂乐是连歌带舞的。颂诗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周颂》全部是西周初年的作品。《鲁颂》、《商颂》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为歌颂自己的祖先所作的。

宋为商后,故其祭祖之诗称为《商颂》。这些作品当是据殷商之旧辞改写而成。

清人魏源《〈商颂〉鲁韩发微》及近人王国维《说商颂》上、下篇皆有论述。 主要代表是屈原的作品,如《离骚》等等。

《离骚》前半部分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塑造了一个屡遭迫害打击,而九死未悔;忠贞爱国反受其难,却初衷不改;理想终于破灭,便以死殉国的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作品。 只是一组祭神的歌曲,除了《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都主祭一神。

5.形容女子智慧、清高、有才气的诗词有哪些

1、咏雪联句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3、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4、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译文 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该离终须要离开,离开这里又如何能待下去。

若能将山花插满头,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