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靖康之变对词坛的内容靖康之变的国耻、 山河破碎的苦痛 , 强烈震撼 南宋文 人的心灵 , 也改变了 词学 发展的 轨迹。 许多以 前流 连于 风花雪月的词作家 猝然 惊醒 , 他们 开始 调整自 己的 创作 心态 , 把审视的目光由个人心灵转向社会现 实 , 把 描写的 重心由个人闲适生 活转 向重大 历史 事件 , 他们 的词 作里 的情感也由于内心的激愤而变 得慷慨悲凉。民族 战争将 词人的个体 命运 和 整个 国家 民 族的 命运 紧 密联 系在 一 起。南渡以后词作时代感、 现实感更强 , 柔靡婉转 的词体 也变得更具有战斗性和批判性 了。由于 南宋词的 创作实 践变化 , 词学批评界对以往的研究思路作了 重新调整 , 他 们怀着重整河山和 再塑 词坛纲 纪的 美好愿 望 , 对词 的发 展历史以及现状进行了反思 , 纷纷发表自己 的创见 , 于是 涌现出了许 多影 响深 远的 理论 作品 , 如胡 寅的 ∀ 题酒 边 词 # 、 王灼的 ∀ 碧鸡漫志 # 、 胡仔 的 ∀ 苕溪 渔隐 丛话 # 、 吴曾 的 ∀ 能改斋漫录 # 、 汤 衡的 ∀ 稼轩词序 # 、 沈义 父的 ∀ 乐府指 迷 # 、 刘辰翁的 ∀ 稼轩词序 # , 这些作 品的出现 显示了 词学 理论的重大转变。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这首词是一曲深沉的时代哀歌,作者把一个普通家庭的分离与北宋王朝的灭亡结合起来写,既抒写了亲人离散、无由寻觅的离情别绪,又寄寓了沉痛的家国沦落之感,也表达了主人公渴望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意对即可) (2)①借喻。以“凤凰城破”喻指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②用典。借用“擘钗破镜”两个典故来说明一家人在国亡后的离散。 ③衬托。借杜鹃啼声之悲来衬托主人公心中之悲。 ④以小见大。本词表面是写国破后一个家庭的悲剧,实际写出了一个民族的悲剧,国家的悲剧。(意对即可) 3.满江红宋词您好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愤怒得头发冲掉了帽子,挡着栏杆的地方,纷纷的大雨刚刚停下。抬头远望,仰望着天空发出声音,雄壮的报国之心在怀中激荡。三十岁来的所得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上经过多少风云。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到头发白了,才知道后悔。靖康之变的奇耻大辱,至今也还没有昭雪。大臣和人民的愤恨,何时才能消除啊!我要驾上战车,(像汉朝卫青一样)踏破贺兰山口。在实现雄心壮志的时候饿了就吃敌人的肉充饥,开玩笑的时候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等到向从前一样,收复旧日山河,穿着朝服向朝廷报告胜利的消息。 4.靖康之变“靖康”指的是什么靖康(1126年-1127年4月)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共2年。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