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四首渔家傲

1.古诗词大全 渔家傲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2.渔家傲这首古诗

首先,渔家傲不是一首古诗而是一个词牌名,以渔家傲为词牌名的词有很多,例如 渔家傲·秋思等。

其次,范仲淹、李清照都写过关于渔家傲的词。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望采纳,谢谢

3.渔家傲四首课后答案如何找到

标题 渔家傲四首 作者 许有孚 年代 元 内容 莫讶圭塘春缥缈。

要知生意从冬杪。柳动长堤冰泮沼。

庭院悄。旧巢又见来玄鸟。

九十韶华容易老。镜中勋业惭频照。

招饮便须忙罢钓。休醉了。

东君要听渔家傲。浓绿园林光莫葆。

诗翁只爱窗前草。骤雨才过蛙又闹。

亭馆好。日长人在蓬莱岛。

风度新松声袅袅。酒酣却笑瀛洲小。

柳外荷边休计较。皆可棹。

采莲人和渔家傲。雪后西山崖壁峭。

奇观难与他人道。煨宇有炉无客造。

从壑诮。巡檐且索梅花笑。

冷蕊疏花开矫矫。水村妆点霜林槁。

赖有此君同节操。成二宝。

浅斟低唱渔家傲。云外宾鸿声渐杳。

羁人听罢如尝蓼。我对清尊时复倒。

风露早。黄鸡果是能催晓。

莲褪残红凉乍到。水天一色供游眺。

短笛悲秋知音少。吹别调。

新翻商意渔家傲。以上许有孚作品《渔家傲》共4首 注释 【注释】:。

4.渔家傲四首课后答案如何找到

标题 渔家傲四首 作者 许桢 年代 元 内容 鸿雁翩翩云路杳。

芦花如雪迷红蓼。荷叶不禁风雨倒。

秋意早。诗怀清似霜天晓。

独掩柴扉谁得到。高台日暮宜瞻眺。

清致日多尘事少。歌古调。

新声移入渔家傲。青入西山烟渺渺。

天机只在菰蒲杪。风解冰澌融小沼。

人静悄。一声何处啼山鸟。

杖策寻芳逢野老。草芽柳眼明残照。

归到圭塘还独钓。心事了。

箫声缓和渔家傲。万木凋零岩壑峭。

一机消长观天道。松竹园亭时一造。

谁敢诮。敲冰煮茗供谈笑。

自负平生心矫矫。三闾何事形容槁。

琴到无弦谁与操。怀我宝。

相逢且赋渔家傲。众绿如生如羽葆。

池光摇漾连汀草。红杏已无春意闹。

风致好。水中三屿如三岛。

荷叶如钱蒲袅袅。石渠静听泉声小。

从此圭塘时检校。停短棹。

柳阴高唱渔家傲。以上许桢作品《渔家傲》共4首免费 注释 【注释】:。

5.渔家傲四首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标题 渔家傲四首 作者 元无名氏 年代 元 内容 精养灵根神守气。

天然子母何曾离。昼夜六时长在意。

三田内。温温天地中和水。

十二楼前白雪腻。九宫台畔黄芽遂。

日月山头朝上帝。神光起。

腾身直上烟霄外。神是气兮气是命。

神不外驰心自定。幸有崔公入药镜。

如究竟。全真固蒂归根静。

主客内明方外应。灵台粲发天光莹。

两个壶中一片景。急修省。

莫待临渴去掘井。我有光珠无买价。

光明常照芝田下。更无之乎并者也。

知音寡。世间谁是能行者。

一万精光神守舍。四百四病都斋罢。

透出火龙归造化。回仙驾。

更无一点尘随马。至道不遥只在迩。

毫厘差失如千里。道是难求元却易。

如相契。一超直入如来地。

水火交时为既济。三尸六贼都回避。

只此长生仍久视。身口意。

化成一点冲和气。以上元无名氏作品《渔家傲》共4首 注释 【注释】:。

6.诗词范仲淹渔家傲

渔 家 傲①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②,衡阳雁去无留意③。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④,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⑤,燕然未勒归无计⑥。

羌管悠悠霜满地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词牌,双调,六十二字。

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②塞下:边界戍守的要塞,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相传衡阳有回雁峰,北雁至此而不再南飞。④边声:边地的悲凉之声。

角:军中号角。嶂:屏风一样的山峰。

⑤浊酒:米酒,色浑浊。 ⑥燕然未勒:没有击溃敌军,边境还不安宁。

《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返。燕然山,即蒙古境内杭爱山。

勒:铭刻。⑦羌管:即羌族人吹的笛子。

【作者】 范仲淹(980——1053),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字希文,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幼年孤苦贫寒,但勤勉自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

历任参军、知州、司谏、吏部员外郎等职。范仲淹在政治上力主革新,曾针砭时弊提出改革措施;在军事上,战功卓著,在指挥边地军民抗击西夏入侵中,以文才武略出众,获得很高声望。

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5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点评】1040至1043年,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略。长期的边地生活,使作者非常熟悉边陲景物特征和将士的情感细节。

因此,作者只写出了几个景物特征:“衡阳雁去”、“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便展示出一幅苍凉的边地画面。词的下阕则用“浊酒思家”、“胡虏未灭”、“征夫难眠”一组情感细节的描写,反映了边境将士的真实情感。

他们虽然思家,借酒消愁,甚至是难以入眠,但保卫国家的高度责任感是明确的,“燕然未勒归无计”,人能在十分艰苦的时候还能想着国家,克制自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渔家傲》一词曾受到一些文人的讥讽,称其为“穷塞主之词”。

而在我看来,作者正是通过这首词写出了当时边防将士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情感,不失英雄气概。词的风格苍凉壮阔,一反五代以来柔弱词风,开慷慨雄放风气之先。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 ——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 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