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乡愁的古诗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卞之琳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 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 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罢, 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唱。 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 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 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 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 。 >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放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2.关于乡愁的诗句,名言.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老乡见老乡眼泪汪汪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唐·王建)●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求人不如求己,他乡不如故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汉·王粲)●饮水者怀其源(南北朝·庚信)●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南北朝·阴坚)●青山明月梦中看(唐·王昌龄)●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方言是籍贯的护照(日本)。 3.关于乡愁的诗句就是那只蟋蟀 流沙河 台湾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 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厅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谁知道有关乡愁的诗句和文章乡 愁余光中小时候 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长大后 而现在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乡愁海里浪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候读静夜思,只感觉它朗朗上口,由于与故乡没有距离,加上少年不知愁滋味,也只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它的含义.异乡漂泊多年之后,才逐渐领悟诗中隐含的浓郁乡愁.乡愁,是游子对故园的思念,是游子对故人的离愁.这种思念、这种离愁在夜阑人静、孤独寂寞的时候尤为清晰和真切.每当明月升起的时候,我深深地怀念亲爱的故乡,愿天上的明月隔着千里传递我对故乡的思念.月亮也就因了离愁因了思念而被注入人类深沉的情感,月圆的时候思念也圆,月缺的时候思念也缺.那一轮皎洁的月啊,化作一行行深情的诗、一首首动人的曲,寄托人们那无限的乡愁!当自己在青藏高原看见天边动人心魄的月,便真正明了,月是故乡明,分明只是乡愁给故乡明月赋予的魅力.在余光中眼里,乡愁是一枚枚饱含时代特征的邮票,是一封封散发着温馨的信笺.在我心里,乡愁还是一首皎洁的诗 — 一首沐浴月亮的清辉,挂着思念的泪,在心底低声吟诵的小诗.故园16年的青葱岁月与异乡20多年的漂泊里程,凝聚成绵长浓郁的乡愁.四处漂泊的我,仿佛就是天上飘飞的风筝,那根无形而又坚韧的丝线就是根植在心底的乡愁,握住这根丝线的,是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和故乡那连绵起伏的山峦.乡愁就像陈年美酒,离乡的年岁越久远,乡愁的滋味就越纯浓.年轻时代,离家的时候几乎没有依依不舍情,还以为自己情感淡漠、没心没肺.时光荏苒,尤其是为人母之后,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离愁就总是在他乡的季节变换、风霜雨雪、清风朗月的牵引下绕满心房.多少个月华如银清风吹拂的夜晚,不论自己身处白雪飘飘的北国还是花香四季的南方,总会遥望天边的明月,怀念亦幻亦真、如梦如烟的故乡.我知道母亲一定也和我一样,思念着远方的女儿,那明月分明就像母亲殷殷的眼神;故乡山谷里的野百合一定也在牵挂异乡的游子,那清风中分明夹带着百合的清香和微笑.乡愁如梦如歌.夜深人静的时候,纯浓的乡愁时常化作一帘馨香的梦,在梦里,我插上了翅膀,飞回了久别的小山城,山青青,水涟涟,炊烟袅袅入画廊,捧一口清溪水,甜透了心房……如今,离开故乡开满杜鹃花的山那么久远,但山上的花草树木,山脚下清清的溪水构成一幅和谐自然的风景画,总是那么真切地展现在我眼前.乡愁在游子的心底扎了根发了芽长成了参天大树……不老的乡愁啊,一篇小文又岂能道得清、写得完?挥挥手转身远走不去看亲人泪流微风吹动袅袅炊烟把乡愁布满心间遥望窗外的蔚蓝已幻化成淡淡的远山多雨的黄昏街头哆嗦成一只淋湿的小鸟夜晚银月高挂是否从家乡的山头爬到游子的身边如亲人殷切的祁盼心已飘回故乡身幻化成树桩乡愁则是年轮一圈又一圈.终日奔波,客居异乡,已多年之久,儿时似乎急切渴望出走,也许那时的家不是太忧愁,只记的那吕家的包子,老闷的粥,至今颇有回味.记的在外多年,画了很多的家乡的小道,每次似乎不是画画却只是为解那淡淡的乡愁,画多了家就近了,心也清了,像是少有的一种空灵,每次和朋友聊起故乡,都无型之中多了几丝怀旧,也许这就是恋乡情节,可似乎每个人都要极力掩饰这种哀愁,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在他乡的坚强和那谨留的思乡,.大约是在暑假吧,也是偶然的一天自己想往日一样一人在画室画画,照旧一杯苦丁,一首佛曲,画着平静的画,画着画这,我突然在想也许把它画完之后,它就会和其他的画一样,被一个陌生人买走,他也许会把它带到一个我再也看不到的地方,也许那里会是空荡荡.看这自己的工作室,一个空空的大仓库,也许此时我也是空空的,远处长江上的汽笛还在响,我却很想问他们你们从那里来,又要到那离去那.朋友的脚步声打破我的思考,是小山,我的一个画友,一个像诗人一样的朋友,画的很好,很完美,我没招呼他,之倒了杯苦丁给他,他和我一样对茶有着钟爱,我们没说话只是看着我的画默默的喝着茶,这是我们一惯的做法,他突然站了起来说他要回家,然后就径直离去,快到门口是回头对我说‘你好像几年没回家了把’.就头也不回的离去了我猛然一楞,是在说我吗,是啊我确实好几年没回去了,手中刚拿起的画也自己滑落了,我近视发疯般的跑了出去,去那,我在想,应该是回家把,我到了汉中门,售票员温和的问我去那,我近乎本能的用了多年未说的丰县话说丰县,当时自己都一楞,我真的要回家了.在家呆了十几天就回来了去了所有我儿时去的地方,临走只时朋友送我,在上车时朋友突然说你怎摸留泪了,我似乎说也许是进了沙子把,可感觉告诉我没风,车已远去,泪不由自主的掉下来,我始终不明白为何这次走比儿时的离去要伤感那,后来一个朋友说也许是人大了奔泊累了把此时已是十月十八日晚快近黎明,我还在画着安静的画.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 5.有关思乡情感个诗句诗中思念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关于思乡的名言,不要诗句关于思乡的名言,很难排除众多的诗句.请参看:●故土难离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唐·王建)●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求人不如求己,他乡不如故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汉·王粲)●饮水者怀其源(南北朝·庚信)●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南北朝·阴坚)●青山明月梦中看(唐·王昌龄)●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唐·赵嘏)●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宋·张咏)●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宋·刘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本山牛,只吃本山草●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宁恶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西游记)●他乡不似故乡亲(东周列国志)●月是故乡明 ●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元·廖大奎)●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柯尔克孜族)●家乡的水是仙水,家乡的土是金子(蒙古)●一个人绝不应忘记最初哺育自己的那块土地(苏联)●在异乡看到故乡的乌鸦也感到高兴(苏联)●喝到故乡水,想起故乡人(日本)●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唐·李白)●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唐·杜甫)●万里归心对月明(唐·卢轮)●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唐·灵澈)●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唐·柳宗元)●十年流水见归心(唐·罗隐)●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宋·柳永)●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赏归心生羽翼(宋·柳永)●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宋·秦观)●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金·元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南北朝·谢眺)●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唐·杜甫)●还家万里梦,为客无更愁(唐·张渭)●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临流多自美,况还故乡(南北朝·刘孝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攻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唐·元稹)●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战国·屈原)●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汉·应汤)●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三国·曹操)●树高万丈,落叶归根●天涯迁客,海外思归●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口音是语言的核心,它使语言具有情感的真实感(卢梭)●少小离家才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方言是籍贯的护照(日本)●乡音是一地的标志(日本)●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都德)。 7.【与思乡有关的古诗句】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里还有更多./。 8.关于思乡情怀的诗句王维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 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这首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释】 ①异乡:他乡. 为:做. 异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 ③遥知:这里是在遥远的地方想象着的意思. 登高:古代风俗,重阳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认为九月九日登高时佩带茱萸,可以避邪. 【诗意】 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