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代诗词中有关耳环的诗句

一、戴着耳环的诗句7个字

1.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2.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3. 束如腰素摇珰玉。束如腰素摇珰玉。

1、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出自李商隐的《春雨》,意思是:有玉耳环一双作为信物,怎么样才可以送达;我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2、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出自李贺的《大堤曲》,意思是: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环在两边挂上。

3、束如腰素摇珰玉。束如腰素摇珰玉。

出自曹勋的《菩萨蛮》,这是一首比较有意思的回文诗,主要表达的是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并盼望其归家的心情。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F%B0

二、形容女人带耳坠有哪些诗词

1、《春雨》——唐代李商隐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译文:有玉耳环一双作为信物,怎么样才可以送达,我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2、《大堤曲》——唐代李贺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译文:头上的发髻仿佛是用乌云挽成,耳上的玉饰好像明月珠一样皎洁。

3、《纪梦曲》——宋代薛师石

双眉浅淡画春色,两耳炫濯垂珠珰。

译文:两个眉毛的颜色画得很淡,如春天的颜色一般,两只耳朵上垂着耀眼夺目的缀珠耳饰。

4、《孔雀东南飞》——汉代佚名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译文: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

5、《艳歌》——两汉佚名

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

妲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

译文:工于鼓瑟的南斗星,长于吹笙竽的北斗星,都前来表演他们的拿手好戏。耳垂明月珰的嫦娥前来献舞,身穿彩衣的织女奉上了美石与佩玉。

三、有谁知道关于耳环的情况

耳坠,俗称耳环,古代称它为“珥”、“珰”等。耳坠是国人佩戴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的一种饰物,至今长盛不衰。字太多自己看 清初李渔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中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古人审美观念里,耳环在女性装饰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耳饰中最早出现的是充耳,又叫耳,是古时男女共用的佩饰。《诗·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描写一个戴着充耳的迎亲男子的丰美仪容;《诗·风·君子偕老》“兮兮,其之翟也。发如云,不屑也,玉之也,象之也”,说著名美女卫夫人宣姜佩戴着玉制的充耳,诗中“发如云”的形象再配上玉充耳,生动地描画出宣姜之美。充耳还有告诫佩者自重自律的含义,古人解释“”:“镇也。悬当耳旁,不欲使人妄听,自镇重也。”佩戴充耳,其实也就是提醒人们要有所闻,有所不闻,言语、德行、举止要谨慎稳重,保持人格的尊严。

后来的耳饰又发展出耳丁、耳 、耳环、耳坠等样式,但男子不再佩戴,成了女子独有的装饰,而充耳象征尊严之意却一直保留下来。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自褪簪珥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褪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很羞愧,于是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对比姜后,汉武帝的赵夫人,即被民间附会了传奇色彩的钩弋夫人,也曾无罪而自褪簪珥谢罪,留下的故事却凸显出政治现实的残酷。赵夫人是汉武帝晚年所立的婕妤,她生的儿子弗陵资质聪颖,汉武帝立他为太子,又怕弗陵年幼,年轻的赵夫人会擅权干政,成为第二个吕后,于是他横下心先除去“隐患”。一天,汉武帝借一点小事故意寻衅,厉声斥骂赵夫人,赵夫人吓得连忙褪去发簪、耳环,跪下谢罪,汉武帝却命宫人把她拖入掖庭狱中。赵夫人不由泪下如雨,频频回顾,希望汉武帝能念及往日情分与她幼小的孩子而回心转意,汉武帝却高声喊道:“快去,快去!你不能活了!”并在当天夜里就下令处死了赵夫人。

史书记载这一天大风扬起漫天灰尘,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很伤感,至今犹触人潸然。帝王的家事往往因为关系到国事,才更显伤心惨目。

宋靖康之难以后,宋徽宗派官员曹勋逃回南方,让已经坐上皇帝宝座的儿子赵构起兵相救,并让曹勋带回了赵构许多至亲的随身物品作为凭信,其中有赵构发妻邢氏的一只耳环。当年的康王赵构与康王妃情深爱浓,耳环的来历想必自有一段故事,这或许能唤醒偏安一隅的赵构卧薪尝胆,解救苦难中的亲人。然而家国巨变,情随事迁,半壁河山尚无力收回,更何况一个“失节”的妻子?可怜的邢氏留着另一只耳环,残生只有血泪空流,望断了归路。

古人通常以“明”或“明珠”指代耳环,耳环作为信物也串起了一桩桩情事。曹植《洛神赋》“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 写洛神与他告别时送他耳环,以示自己“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之句,道出了一场相爱而不能相守的苦恋。元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睹物思人:“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郎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这些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难以表达的悲情。

四、描写“女子佩戴首饰”的诗句有哪些

1、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唐朝 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2、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和乐天春词 》[ 唐 ] 刘禹锡 【释义】: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南北朝 ] 佚名 【释义】: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4、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西汉 罗敷陌上桑》, 【释义】: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长恨歌》 5、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唐朝 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珍贵头饰一根根。

6、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妻 【释义】: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

7、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点绛唇》宋 李清照 【释义】: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8、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李白《玉阶怨》 【释义】: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9、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妻 【释义】:国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穷再贫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荆钗陶簪,也得买上几支,清晨起来,绾起头发,对着朦胧不清的铜镜,灵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五、与耳环有关的情诗,词

你好:我只能找到这么多,望采纳。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唐·李贺《大堤曲》(珰)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三国·繁钦的《定情诗》(明珠)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清初·李渔《闲情偶记·生容》(珥)

宴罢入兰房,邀人解佩珰——前蜀·魏承班 《菩萨蛮》(佩珰)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三国·曹植《洛神赋》(珰)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郎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元·张惠莲《竹枝词》(明珠)

六、有关写首饰的诗句

秦女腰肢轻若燕,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

——鲍溶《霓裳羽衣歌》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吴伟业《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赪。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魏王绮楼十二重,水晶帘箔绣芙蓉。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咏水精》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魏王绮楼十二重,水晶帘箔绣芙蓉。

——崔颢《卢姬篇》——《锦瑟》李商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