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填写地名的诗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错把沆州作汴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以下两首,在小学生部落的回答里,先吸收过来,不知道这样应不应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填空题 填写地名的诗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错把沆州作汴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以下两首,在小学生部落的回答里,先吸收过来,不知道这样应不应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所有带地名的古诗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牡马,不敢过临洮 君为张液近酒泉,我蹿三巴九千里 带有地名的古诗句。 (100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____。(黄鹤楼、扬州) 2、____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 3、不识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 4、朝辞____彩云间,千里____一日还。 (白帝、江陵)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 。 (杏花村) 6、朝辞 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白帝、江陵) 4.古诗中描写地名的诗句要5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代贾岛《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白《娥眉山月歌》 娥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不少地名,仿佛二者不解之缘似的。 地名是质实的专门名词,而诗歌是文艺作品,主要在于表达感情,着重创造意境。在诗歌中使用地名,对于创造意境,是否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还是削弱破坏,我们的回答是前者,因为诗人对在什么地点、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才触发起他的感兴,总得指点明白,这就需要使用地名;否则,会使一切描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唐代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是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其中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句叙述句,指出了地点,看来平淡,但有了这一句,才能使前面二句的"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村渔火对愁眠"所描写的情景,有所附丽,得到着落;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句,才引出下一句的"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就把此时此地,一种特定的环境,完全和盘托出了。 现在就七律、七绝和古体几种诗体,举数例,稍加分析,以资说明。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是延续多年的安史之乱结束的一年,叛军因首领史朝义自杀,全部瓦解,归降唐王朝,收复了以蓟城(即今北京)为中心的南北一带地方。这一喜讯传到了当时流寓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杜甫,使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七律名篇。 起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劈头就用两个地名,因梓州在剑门关之南,所以称为"剑外",说明了诗人是在千里以外的地方听到这一消息的;另一个地名"蓟北",泛指以蓟城为中心的收复地方,表示消息的内容。下文五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诗人惊喜交加这种心情的进发情景,并准备回乡。下二句便立刻进入行动,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里情绪极为昂扬,连续用了四个地名来说明回乡的行程,由梓州出川,要经涪江、嘉陵江和长江等河流,所以用"巴峡穿巫峡"来代表这段航程;"襄阳下洛阳",这里的两个常见地名代表了当时南北间往来的大道,它以长江北岸的江陵为起点,经荆门、襄阳,出南阳盆地,而至洛阳。这四个地名,前后两对,末一字都是同音,吟咏起来更觉顺口,且音节响亮动听。 全诗用了六个地名,过去的诗评家对于这点,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在这里是统率之意)多者。" 再看**所写的《长征》,这首七律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万人传诵。 开头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雷霆万钧之势统摄全局。下文一连使用五个地名--五岭、乌蒙山,大渡河,金沙江和岷山,为我们展开了气壮山河的长征画卷。 长征途中所经过的山山水水何止千百,为何独独选中了这五个地名?因为它们在长征进程中是有关键性意义的地点,包含有丰富的史实,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在中国地理上,又是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重要地名,气象雄伟,非一般山水所能及。所有包孕这五个地名的诗句,一方面是对当地地理特征的刻划,实质上是抒发了革命战士的开阔胸襟。 当我们吟咏这首革命的诗篇时,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地名,使我们的情绪也跟着逐步昂扬、升华,到达顶点 七律中的三、四两句,称作颔联,讲究对仗工整,在对仗之中又往往使用一些地名,来寄托诗人的感兴。如杜甫在寓居成都时所写的《登楼》,其颔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远眺,俯视澄流,仰观山色,点出这两个地名是即景之作,是写实。锦江在成都市南,为岷江分支走马河的下游,因古时用此水濯锦,鲜于他水",故名,当地也称做府河。 玉垒是山名,唐代于此设置关口,来控制通往藏族地区的要道。以河流与空间联系起来,以关隘与时间相联系,不但使对仗贴切工稳,而且气象雄浑,为下文引出诗人的感慨开了先路。 再如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两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向为历代传诵的名句。瓜州渡和大散关,诗人所以选择两个地名,实含意很深。 前者位于长江北岸,在江苏江都县之南,为南北往来的要津;后者是秦岭的一个隘口,在宝鸡西南,扼通往关中的要道。这两个战略要地,一水一陆,一东一西,当时都是宋金相峙的前线。 诗人通过两个地名来抒发他的爱国热情;而且这两个地方,又都是诗人早年在镇江和南郑军中亲临过的,现在回首往事,无论于国于己,怎么不使他感到悲愤呢? 七绝仅有四句二十八字,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深刻,有不少佳作,声辞俱美,情韵无穷,向被认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在这种字数有限的诗体之中,能否运用地名,挥洒自如呢?在一首七绝之中,有一句含着地名的,极为常见,固然不必多论I就是二句、三句甚至四句都使用地名,在唐代名家作品之中,也比比皆是,而且也有连用地名达五,六个,之多的。 现在且由我们略举几。 5.写两句含有地名的诗句含有地名的诗句: 1.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4.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7.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6.写一个有地名的古诗词世人谓我爱长安,其实只爱长安某。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