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望尽

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词

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全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3.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4.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2.带有“观”“望”“月”字的唐诗宋词

带有“观”字的唐诗宋词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美女篇》(曹植) ……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行路难》(李白)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梦觉尚心寒。

《望海潮》(柳永)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 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带有“望”字的唐诗宋词 1、蜀道难(唐)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春台望(唐)李隆基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 4、、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5、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鹤冲天(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7、玉蝴蝶(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8、留客住(宋)柳永 偶登眺。

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 海千里,潮平波浩渺。

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

远信沉 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

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 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带有“月”字的唐诗宋词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

3."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谁写的

宋 晏殊《蝶恋花》一、《蝶恋花》是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的一首名词,这首词,经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把其中的句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境界”的第一境界之后,更是人尽皆知宋词中的佼佼者!词的意旨也明确得很,似乎并不需要再作解释。但我读了不少现代大多数的词学名家的解释后,总觉心有未安,非要把心中要说的话写出来不可。

现在,先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二、在解释这首词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深获真宗的赏识而赐同进士出身。

后复试,擢秘书省正字,尽阅秘阁藏书,学问益博。迁翰林学士,深为真宗所倚重,《宋史》本传载曰:“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槁(应高上木下)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继位后,更加信任他,历居要职。庆历中,更晋官至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文武二职的宰相)。

一年后罢相,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出任颖州、陈州、许州等地的地方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仁宗虽亲临丧事,但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仁宗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高才硕学,识见过人,知人善任。

1027年,他留守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时,鉴于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于是“大兴学校,以教诸生。”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吸引贤才,当是时,四方求学者咸集,其后显身于场屋与朝廷的,大多出于此。

除范仲淹外,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历史名臣,都出自他的门下。一时间把五代以来荒废已久的教育事业很快地振兴起来,一方面为国兴学,并且另一方面也为国养才和储才。

除了在教育上有所改革外,《宋史》也提到两件事显示出他的高超识见。本传说:“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另一事是:“陕西方用兵(指西夏寇边),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

足见他真是识见超群,文武全才。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

能诗善词,文章瞻丽,四六文、书法无不工。《宋史》本传说他“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现尚存世为《珠玉词》及清人所辑的《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仅存残本。

他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己的影响,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一般评论认为他的词作内容贫乏,这是很不公允的。

因为词在当时仍以写景抒情为主调,一直到了范仲淹才开始将边愁融入词作中,但也未能蔚以成风。冯煦《蒿庵论词》说得比较平实。

“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要而言之,他在宋词的地位是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上,并对欧阳修、晏几道有一定的影响。

他一方面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舍之间从而形成自己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诚为恰当的评论!三、对作者晏殊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后,我们便可以进一步去探究他这首词的确切意旨了。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离别以及离别后的伤痛。

明显地,跟他离别的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去无回,也未曾留下地址。整首词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就在昨天黄昏到今天的清晨,并且事件的直接结果是让晏殊澈夜无眠与悲痛无已。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给人带来的苦楚,它的光辉斜斜地照射入诗人红红的门内,直照到破晓时分。

诗人晏殊失恋了,对方离他而去,他连月亮也怪罪起来了。是不是正因为他深深爱着对方,但对方却离他而去,才引发出这深深的伤痛?“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是稍后一点儿另一位词人欧阳永叔的名句。

诚然,假如你在情感上没有深陷进去的话,离愁也只不过是淡淡的一种无可奈何而已!当前真实的悲痛,不正因为是无法自拔的一往情深所引致的吗?那又干风月底事?也正因为是澈夜无眠,他见证了清晨门外栏杆旁笼罩在一片惨雾愁烟中的菊花,见证了哭泣的兰花叶尖上的泪珠(露珠),见证了横梁帷幕上双双的燕子竟因为才刚刚有点儿初凉却不辞而别。这一系列清晨的秋景居然是这般的令人神伤!但是,还不止如此而已,下面才是诗人晏殊要真切表白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门前原先是绿意盎然的一棵树,现在经秋日的西风在昨夜一吹之后,竟然开始凋谢了。

树经受不起西风的轻寒,开始凋残萎谢,而人呢?他在词里真的只是说那棵树。

4.有关离别的宋词二十首

柳永

雨零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昼夜乐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旦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宴几道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金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晏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尽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浣溪沙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芳草渡·留征辔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欧阳修〔蝶恋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

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周邦彦〔尉迟杯〕)

憔悴一天涯,两厌厌风月。(贺铸〔石州陵〕)

啼春细雨,笼愁淡月,恁时庭院。(卢祖皋〔宴清都〕)

柳永的绝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吴文英的“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周邦彦〔风流子〕)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贺铸〔蝶恋花〕)

辛弃疾在《粉蝶儿》中唱道:“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对不起,只找到这些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