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母爱有关的诗句如游子吟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母爱是女人心中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雨果)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穆尼尔纳素夫)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尔基)母爱的诗歌《纸船》 作者: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含有游子吟部分诗句的一首老歌《健康快乐》 作词:古雨云 作曲/主唱:安迪 歌词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亲手缝的布衣 游子身上的暖意 匆匆岁月的脚步 传承了千万年 夜深人静的时候 独自伫立在窗前 想起离家时 伤感 泪眼模糊的画面 孩儿远行千里外 孝字永远记心间 祝福父亲健康快乐 恩~平安 孩儿远行千里外 孝字永远记心间 祝福父亲健康快乐 恩~平安 父亲脸上的皱纹 装满浓浓的爱意 一杯思乡的老酒 醉在我心坎上 记得离家的那天 父母眼中有泪滴 叮咛和嘱托 轻声 在耳边依稀响起 孩儿远行千里外 孝字永远记心间 祝福父亲健康快乐 恩~平安 孩儿远行千里外 孝字永远记心间 祝福母亲健康快乐也平安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3.和游子吟含义相同的诗有什【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意恐:担心。 3、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5、吟:说 6、归:回来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 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