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对国人的影响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 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 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 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 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 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图片,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 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 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 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在说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古典诗词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更是中国人情感的一种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以往诗词的背诵达到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可以这样说,中国文化赋予了古典诗词浩如烟海的内涵和缤纷多样的情感---或贬谪之痛,不得志之苦;或国破家亡,流离之感;或相思情浓,儿女情长。。。我们在任何时候几乎都可以找到那样切合我们心情的句子,隔着千载的时光和岁月扑面而来,寻到了知音。 秦汉大漠,三国鼎立,两晋风骨,唐松,宋柏,元骑,明枪,清碑。。。历史渐行渐远,凭吊的,抒情的,感慨的,呼吸吐纳间,自成文章,成了胸廓里不吐不快的诗情词章。 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情感流露表达,分外的诗情与画意。 而正如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反作用于意识一样,古典诗词也滋养了中国人敏感、内敛的情感内核。(下面是lz关心的内容,o(∩_∩)o~) 1.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古典诗词传承着文化,积淀着历史,仿佛隔着千载却又近在眼前,一灯如豆,挑灯夜读,侧有红袖相守墨香萦绕; 2.古典诗词凝练的语言,锤字的精髓,无一不体现着对于文字运用的智慧,体现着朴素的中国哲学,给人以警示与启迪; 3.古典诗词多样的内涵,是研究我国文化的第一手材料,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读古典诗词犹如是一幅风俗卷轴画正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4.腹有诗书气自华,毋庸置疑,饱读诗书之士,谈吐之间,自有一番别样气度,使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成为一朵奇葩。 (是原创哦,应该不会和别人撞车,放心用吧,\(^o^)/~)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o(∩_∩)o~ 3.中国古典诗歌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古典诗歌讲究意境,有画面感和音乐美。 古典诗歌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唐诗宋词,诗主要在言志,而宋词讲究理趣。由于宋代市民生活的繁荣以及苏轼以文入诗的推动,宋词也摆脱了靡靡之音,关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体会。 如果要说古典诗歌对中国人的影响,首先要从影响了古代诗人的精神要素说起,比如说儒、释、道思想。儒家思想鉴定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唐诗体现得最充分。 但是唐诗中也兼具道家、佛山思想,这与唐代开放的文化政策和氛围相关。到了宋词,苏轼是集大成者,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论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 他说他从陶渊明那里找到了精神的故乡,而后代诗人失意的时候又会从苏轼那里寻求精神的慰藉。因此,中国古典诗歌对中国人的影响,不光要谈到诗歌本身的美感,还要从主体,也就是诗人的精神状态的角度谈他们的继承性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