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中的叠韵是什么.比如一叠韵,三叠韵.综上所述.顺便举几个例子叠韵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两个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例如“荒唐”,“螳螂”,“徘徊”等就是叠韵的词.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芒”. 叠韵是将本调再重叠一遍,即由小令叠为长调. 如柳永叠用毛文锡《接贤宾》,另名《集贤宾》 晁补之叠用《梁州令》,另名《梁州令叠韵》 周邦彦叠用王铣《忆故人》,另名《烛影摇红》 贺铸叠用《梅花引》,另名《小梅花》 叠韵是词调增多异体变格的常用方法. 不过,它们并不改变乐津与腔调,这一点与转调、犯调、偷声、添声等不同.。 2.诗词中有哪些富有美感的叠韵词叠韵三答(清·孙原湘)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压鬓花钿翠似苔,文窗窈窕竹间开。 风情别有三生契,月旦能空一世才。 身为聪明常病扰,光因亲合觉神来。 幽兰带得骚人性,合是灵均作赋材。 叠韵四答(清·孙原湘)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楼中凤屧不沾苔,楼上珠帘飏日开。 无目亦应知绝色,有情方许得兼才。 衣翔轻影愁仙去,镜迸圆光讶佛来。 朔雪梅花春月柳,是卿身分是身材。 叠韵五答(清·孙原湘)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绿窗间闭锦纹苔,落尽春灯销未开。 怕听子规添旧恨,偶翻花样见新才。 玉屏罢算围棋劫,瑶札偏期斗草来。 偶抱雪猧犹胆怯,当熊终竟是粗材。 叠韵再寄(清·孙原湘)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自分情无似我深,深情除是我知音。 发肤以外皆君物,眼耳丛中罄妾心。 死去定成双抱木,生怜亲赠四知金。 天然守礼矜严甚,不为因循误到今。 叠韵简顾虹桥秀才(清·孙原湘)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纸瑶章奏绿天,花台诗史早分传。 虎头笔果工添颊,蟾影图真①合比肩。 清福自来关智慧,奇才方许赋神仙。 眉山叠韵还能否,更博群芳一冁然。 3.古诗中有双声词有那些1、简述: 鸳鸯、踌躇、玉宇、琵琶、秋千、瀚海、蒹葭等等都是古诗词中的双声词。 2、诗句: (1)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2)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我要吃风期,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4.词常识中的叠韵有什么特点叠韵亦作“迭韵”,也是词调增多异体变格的常用方法,即将本调再重叠一遍,由小令叠为长调。 叠韵并不改变乐律与腔调,这一点与转调、偷声、犯调、添声等不同。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云:“余作诗,雅不喜迭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代沈涛的《瑟榭丛谈》云:“余复叠韵酬之。”例如晁补 之叠用《梁州令》,另名《梁州令叠韵》;周邦彦叠用王铣《忆故人》,另名 《烛影摇红》;贺铸叠用《梅花引》,另名《小梅花》等。 从平仄格式本身来看,叠韵之后并没有对本调做出任何改变,只是把本 调重叠。有很多最初为单调的词牌都被后来人叠为双调,甚至本来就是双调 的词牌,也是可以被叠用的。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后来者在叠用过程中,往 往会对本调的平仄句读做细微的改变,例如柳永叠用毛文锡《接贤宾》,另名 《集贤宾》。叠韵比较好理解,这里不再举例证明。 5.宋词里面的句和韵是什么意思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韵是韵诗的简称。其规则由林方亮于2009年提出,2015年定稿。韵的主要特点是"句内格律、句子押韵、诗句对称、诗长不限"。具体规则见林方亮《韵及其规范》。 韵的规范 (一)名词含义 在阐述韵的规范以前,先约定一下规范中名词的含义。 1,字音 字音:指一个汉字的读音。韵创作中注重字音所含的字韵和字调。字音以现代汉语拼音为准。 字韵:指一个汉字的汉语拼音韵母。 字调:指一个汉字的汉语拼音声调。四声调加上轻声,共5声,对应5个字调。字读第几声,字调为几;读轻声,字调为0。所以,字调分为1、2、3、4、0。如"林",拼音为"lin"第2声,那么"林"字字调为2。 字调具有高低相对性。如字调3,较1、2为高;较4为低。因此,字调2、3具有高低两重性。 字调调向:指一个汉字字调的方向。字调1、2向上;字调3具有双向性,可向上或向下;字调4、0向下。 2,句步 句步:指诗句中不超过3个字的基本语节。分为一字步、二字步、三字步。如句子"莫负婵娟再登高。"(林方亮《相约登赤城》),句步为:莫负/婵娟/再/登高,分别为二字步、二字步、一字步、二字步。 句步的含义与通常语法中语节的含义有所区别。超过3个字的单纯词,语法上,不许破词,算1个语节;韵中,为反映阅读的真实性,控制句长,实现建筑美,允许破词,将其继续划分为3字以内的句步。如"爱新觉罗",是4字,超过3字,语法上是1个语节,但句步划分为2个:爱新/觉罗。 辅步:辅助句步的简称,指与对称(见下)共同表达语义并与其组成语法意义上的句子的句步。如"也知道/你的清白不能使潭水清白,你的清白只可能使你淘汰。"(林方亮《荷露》)中,"也知道"是辅步,"你的清白不能使潭水清白,你的清白只可能使你淘汰"是对称的二个诗句。 步音:指一个句步末字的字音。 步韵:指一个句步末字的字韵。 步调:指一个句步末字的字调。根据字调,步调对应为1、2、3、4、0,共5调。与字调一样,步调也有高低相对性,步调2、3具有高低两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