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送别的诗句与典故

1.古时候关于告别,分别,离别的典故,意象

柳,取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相送.其来源一般认为是古代的兵役,阳春三月的时候新兵入戍边疆,亲人沿河(护城河)相送,恰逢杨柳新枝,又有留的谐音,故而折柳相送,久而久之柳就成了离别不舍的象征.亭,古代军事交通机构,十里一亭.其起源大概也和古代兵役制度有关.后来亭变为行政单位后就成了地理标示.古人送别友人的时候为表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往往会在长亭中驻足遥望,只到友人的身影消失或夜幕降临.李叔同的《送别》就是取义亭以表离别之意的.还有的一些要放于诗词中辨别,比如孤舟,孤帆,辽阔的江面,飞鸟,甚至是常见的表其它意义的意象如:青雨、孤灯、甚至是山等等.典故的话就不很清楚了,大概一些长说的十里相送什么的。

2.关于送别的诗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关于送别的诗句大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二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和董传留别》

4.关于送别的古代故事

用目光送别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

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

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

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

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能、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此其二。

李白二十岁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岁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几遍中国东南,江汉平原的辽远壮阔,江南山水的纤巧秀丽与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惯蜀中山水的李白,自然会对雄浑广阔的自然景色有其敏锐的感受和准确的把握,此其三。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诗写得神采飞扬。

同在江夏、同是送别,他晚年所写的一首《江夏别宋之悌》便显得异常凄婉。这首诗写道: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历尽坎坷的李白,再也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神采,送别诗也一改旧时风貌,可见心境与诗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其四。

情意深挚,是这首送别诗的第二个特点。宋方回论李白诗曾说:“最于赠答篇,肺腑见情愫”(《杂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情惊主要表现在后两句。

这里诗人从自己一方落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有本作“孤帆远影碧山尽”,或“孤帆远映碧山尽”。

但从抒发感情的角度说,还是通行本的文字最为贴切。可以想见: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地东流。

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妙处,在于拉开了诗人与孤帆的距离,在诗人的极目远眺中,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惜别之情。

而“孤帆远影碧山尽”,以山做参照物,诗人与孤帆的距离便受到限定。若把“远影”改作“远映”,更将船行的情景坐实,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和心理感受。

李白在另一首题为《送别》的诗中曾写过这样类似的诗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虽诗语较“孤帆”两句更为质朴,情绪也较低沉,但以此为注脚,正可体会李白的思维方式与抒情方式,玩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底韵。踏歌送别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诗文解释】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词语解释】 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

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

以酒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部注释 1.元二,名不详。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内。

2.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浥:润湿。

3.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

5.关于送别的诗句有哪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武林门外送行舟,万种离情逐水流。今夜月明何处泊?天涯回首不胜愁。

6.有哪些关于离别的一些优美的诗句或者短故事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7.有关送别的古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

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