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品品的诗句《甲寅寒食日访徐子融子融同出游晚归志所历二十六韵》 年代: 宋 作者: 陈文蔚 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华。往往天气少,多与人事差。 今年特清朗,川原烂红霞。埋头卷书册,访友况不赊。 尽日俱襄阳,满城同看花。百种斩红紫,意气各雄奈。 忽焉有如呼,径醉碧桃家。主人意厚甚,更约观金沙。 而我方与子,浩荡兴无涯。但恐催日驭,所幸未西斜。 行行复行行,小筑逢异葩。杂然不知名,品品亦自嘉。 园翁旋相问,酌酒仍烹茶。珍重颇深简,市井避喧哗。 子乃若有告,未语先咨嗟。愿言更出郭,前林路非遐。 会当有奇遇,始信我不讹。果见山下蒙,一泓莹无瑕。 渊然蟠蛟龙,不为藏黾蛙。稍稍出奇怪,罗列如髻丫。 须臾耸崭绝,炼不经女娲。特立如丈夫,匪可干以邪。 相与发浩叹,题品乃未加。因念世沈晦,岂但如尔耶。 乘风且归欤,投林有昏鸦。聊为赋此诗,醉笑歌龙蛇。 2.关于品德的诗句短歌行》曹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咏蝉》唐.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史记.李将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论语.里仁》 德不孤,必有邻.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求通亲亲友》曹植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淮南子.修务训》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有关品德修养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求关于品的古诗文诗句文言文 急西掖早秋直夜书意 自此后中书舍人时作。 (白居易) 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 夜半秋暗来,万年枝袅袅。 炎凉递时节,钟鼓交昏晓。 遇圣惜年衰,报恩愁力小。 素餐无补益,朱绶虚缠绕。 冠盖栖野云,稻粱养山鸟。 量力私自省,所得已非少。 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 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白居易)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 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潇洒可终身。 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 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张良、疏受并为太子少傅。] 官俸初罢亲故见忧以诗谕之(白居易) 七年为少傅,品高俸不薄。 乘轩已多惭,况是一病鹤。 又及悬车岁,筋力转衰弱。 岂以贫是忧,尚为名所缚。 今春始病免,缨组初摆落。 蜩甲有何知,云心无所著。 囷中残旧谷,可备岁饥恶。 园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 不求安师卜,不问陈生药。 但对丘中琴,时闻池上酌。 信风舟不系,掉尾鱼方乐。 亲友不我知,而忧我寂寞。 [安与陈皆洛中艺术精者。 ]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白居易) 楚匠饶巧思,秦筝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直双金。 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 和思黯居守独(白居易) 宫漏滴渐阑,城乌啼复歇。此时若不醉,争奈千门月。 主人中夜起,妓烛前罗列。歌袂默收声,舞鬟低赴节。 弦吟玉柱品,酒透金杯热。朱颜忽已酡,清奏犹未阕。 妍词黯先唱,逸韵刘继发。铿然双雅音,金石相磨戛。 5.求关于品的古诗文诗句文言文急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白居易) 命服虽同黄纸上,官班不共紫垣前。 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九年。曩者定交非势利,老来同病是诗篇。 终身拟作卧云伴,逐月须收烧药钱。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着了好归田。 王夫子(白居易) 王夫子,送君为一尉,东南三千五百里。道途虽远位虽卑,月俸犹堪活妻子。 男儿口读古人书,束带敛手来从事。尽将徇禄给一家,远则行道佐时理。 行道佐时须待命,委身下位无为耻。命苟未来且求食,官无高卑及远迩。 男儿上既未能济天下,下又不至饥寒死。吾观九品至一品,其间气味都相似。 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 王夫子,别有一事欲劝君,遇酒逢春且欢喜。 6.关于“品德修养”的诗句有哪些1.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释义: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释义: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 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4.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释义: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5.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释义: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释义: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 2.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释义: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 3. 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 释义: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 4.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释义: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释义: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7.急用关于优秀品德的诗句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重视精神修养。诸葛亮在《诫子书》的开篇便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这篇短文中,“淡泊”、“宁静”的气息处处弥漫。然而,我们如果从《诫子书》中读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来,愿意将“淡泊”、“宁静”作为座右铭,以此安放自己的灵魂,做一个精神上的自养自足者,这可是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那么增长才干又是为了什么呢?了解我国历史议价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知识分子提倡的修复,作为内在道德实践与出世的宗教家所讲究的修养之不同就在于其强烈的入世精神。诸葛亮自不例外。《诫子书》所谈之养心修身学问是有明确的终极指向的,那就是“接世”——为世所用,有用于世!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有所益处。这就是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所要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其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做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抗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致远”的执着 8.关于“品行”的句子有哪些1. 不要说谎,不要惧怕真谛。 2.坦率是老实跟英勇的产物。 3.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4.没有失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5.信誉既是无形的力气,也是无形的财产。 6.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7.人们不太重视自己的气力――这就是他们脆弱的起因。 8.创业不像读书,一天能够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足迹走。 9.品牌包括了公司多年来积聚的诚信名誉,是一笔宏大的无形资产。 10.求珍品,咀嚼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11.尊敬是一缕东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暖和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12.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咱们毕生的声誉。 13.宽容光滑了彼此的关联,打消了彼此的隔膜,扫清了彼此的顾虑,促进了彼此的懂得。 14.信用是一种古代社会无奈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束缚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本身的道德力量。 15.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重大性和迫害性。但抱怨不用,更不能等候。重树社会信用必需靠每个人的尽力,要从当初做起,从本人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