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剪梅诗词叫什么歌名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江苏阳羡(今宜兴)人。 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隐居山中。词作有追昔伤今之意,文辞精美, 自然秀逸,别具一格,有《竹山词》。 一剪梅 蒋 捷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上片起首,“一片春愁待酒浇”,词人漂泊在外,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思归之情更是难以抑制。 坐在船上行驶在江中,看到岸边酒楼的酒旗正迎风招展,招袜顾客,心中不由地想借酒浇灭这浓浓的思归之情。 船儿渡过了秋娘渡与泰娘桥,偏偏又遇上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恼人天气,更加增添了旅人的春愁。 下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有人给自己洗客袍,调银字笙,烧心字香,何等地美满惬意唉,现在还不能回去,还是独自一人漂泊不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而去,“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挑,绿了芭蕉”,时光远远地将人抛在后面,岁月不饶人啊!不信你看那红红的樱挑和绿绿的芭蕉,春天即将逝去,夏天就要到了。 上片是就眼前所见,借景写愁;下片转入对愁怀的直接述说。 作者因感春而生乡思,所以说“何时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是想见回家的欢乐情景,银字笙是一种乐器,在笙管上镀有银字作标记,故名。 如白居易《夜听高调凉州诗》:“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和调。”心字香是一种香名。 作者不写归家后如何同父母妻子相见欢聚之乐,而用“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八个字轻轻地勾勒出一个柔和温馨的氛围,恰和“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意境形成对比反差,这是虚写,让读者充分地去品味想象。 思归而曰“何时”,则知归家之事一时还无法实现,可是时光并不待人,冉冉春色又在飘泊羁旅中渐渐老去,所以作者最后又生出了“时光容易把人势”的感慨,春愁和乡愁是二而为一,互相关联的。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对得很新巧,红和绿本是形容词,这里却用作了动词,作者不说“樱桃红了,芭蕉绿了”而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写出了春光老去的动态,显得活脱形象,口吻之间又露出了主人公对春光的恼恨无奈之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意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动形象深受后人喜爱。 2.宋词《一剪梅》的平仄调是什么一剪梅(双调60字) 舟过吴江 蒋捷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片春愁带酒浇。 (仄)仄平平, 江上舟摇, (仄)仄平平。 楼上帘招。 (平)平(仄)仄仄平平。 秋娘容与泰娘娇。 (仄)仄平平, 风又飘飘, (仄)仄平平。 雨又潇潇。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日云帆卸浦桥。 (仄)仄平平, 银字筝调, (仄)仄平平。 心字香烧。 (平)平(仄)仄仄平平。 流光容易把人抛。 (仄)仄平平, 红了樱桃, (仄)仄平平。 绿了芭蕉。 (前后阙同) 3.求宋词<一剪梅>一剪梅 宋·蒋捷《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飘飘。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张炎《一剪梅》 剩蕊惊寒减艳痕,蜂也消魂,蝶也消魂。 醉归无月旁黄昏,知是花村,不是花村。 留得闲枝叶半存,好似桃根,可似桃根。 小楼昨夜雨声浑,春到三分,秋到三分。 宋·吴文英《一剪梅》 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蛾鬟。 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 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清·柯煜《一剪梅》 来往横塘忆旧时,桃叶人儿,兰叶舟儿。 而今休道不相思,红叶诗儿,梧叶眉儿。 欲待消愁不自持,荷叶杯儿,竹叶尊儿。 夜来深雨闹前池,蕉叶声儿,梧叶风儿。 柯清·煜 又一体 西风作弄一天秋,鸿雁惊秋,蟋蟀鸣秋。 可怜诗瘦不胜秋,未到深秋,便以悲秋。 个人多病是三秋,不道今秋,却背前秋。 相思空度一年秋,捱过新秋,又是残秋。 金·候善渊 《一剪梅》 一个尘劳一个忙,一自别离,一得真常。 一天精秀一天凉,一点轻光,一带凝阳。 一气相交一气涨,一结神丹,一命延长。 一灵透入一云房,一对金童,一引仙乡。 宋·卢炳 《一剪梅》 灯火楼台万斛莲,千门喜笑,素月婵娟。 几多急管与繁弦,巷陌西窗,毕献芳筵。 乐与民偕五马贤,绮罗丛里,一簇神仙。 传柑雅宴约明年,尽夕留连,满泛金船。 宋·曹勋 《一剪梅》 不占前村占瑶阶,芳影横斜积溅开。 水边竹外冷摇春,一带冲寒,香满襟怀。 管领东风要有才,频移歌酒上春台。 直须日日坐花前,金殿仙人,同往同来。 4.有一首歌 唱的是宋词(一剪梅) 请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安雯的《月满西楼》 很老的一首歌了,但是很好听。开始的旋律有点长 月满西楼 演唱:安雯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5.李清照宋词一剪梅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