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三百首收录

1.《唐诗三百首》总共收录了几首诗

4.89万

全唐诗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一部汇集唐朝诗歌的集子。全书共 900

卷,目录 12 卷,共收唐、五代诗4.89万首,作者2 200多人。在中国,

还没有一部集子像《全唐诗》那样收辑这么多的诗歌和作者。

最早考虑编纂此书的人是清圣祖玄烨。1705年春天,玄烨在第五

次南下巡视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江宁织造曹寅。曹寅邀请了彭定求、沈

立曾、杨中讷等十人参加编书。次年十月,全书编辑完工。全书的编排体

例是这样的:帝王后妃的作品编在最前面,其次是乐章、乐府,接着是唐

代诗人的作品。诗人按时代先后排列,并附作者小传。最后是唐、五代的

词。由于内容浩繁,编纂时间仓促,书中误收、漏收、重复,以及张冠李

戴、次序混乱、考证粗疏等问题不少。尽管有这些欠缺,《全唐诗》还是

一部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

为使《全唐诗》更加完整、正确,1960年重新排印出版,改正了

一些明显的错误。此后,又出版了《全唐诗外编

2.《唐诗三百首》中一共收录了多少位诗人的诗

《唐诗三百首》中一共收录了77位诗人的诗。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一共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这77位诗人是:白居易、岑参、常建、陈陶、陈子昂、崔颢、崔曙、崔涂、戴叔伦、杜甫、杜牧、杜秋娘、杜审言、杜荀鹤、高适、顾况、韩弘、韩偓、韩愈、贺知章、皇甫冉、贾岛、金昌绪、李白、李端、李频、李颀、李商隐、李益、刘长卿、刘方平、刘慎虚、刘禹锡、柳中庸、柳宗元、卢纶、骆宾王、马戴、孟浩然、孟郊、裴迪、綦毋潜、钱起、秦韬玉、邱为、权德舆、僧皎然、沈佺期、司空曙、宋之问、李隆基(唐玄宗)、王勃、王昌龄、王翰、王建、王湾、王维、王之涣、韦应物、韦庄、温庭筠、无名氏、西鄙人、许浑、薛逢、元结、元稹、张祜、张籍、张继、张九龄、张泌、张乔、张旭、郑畋、朱庆余、祖咏。

3.《唐诗三百首》收录内容是什么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 诗选集,全书选诗310首,或作6卷或8卷, 基本上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乐府等诗体编排。

四藤吟社的版本又 增补杜甫的3首《咏怀古迹》。该书收录了 77人的作品,其中既包括帝王、士大夫等贵 族,也有僧侣、歌女,还有无名氏等,但大 多数是唐代重要诗人,并重点突出了盛唐时 期的李白、王维,兼顾中唐、晚唐如杜甫、李商隐等人。

诗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唐代的社 会生活和诗歌风貌。此书原本是为童蒙学习 诗歌而编的家塾课本,因编者汲取了《千家 诗》易于成诵的优点,该书雅俗共赏、流行 久远。

4.《唐诗三百首》总共收录了几首诗

4.89万 全唐诗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一部汇集唐朝诗歌的集子。

全书共 900 卷,目录 12 卷,共收唐、五代诗4.89万首,作者2 200多人。在中国, 还没有一部集子像《全唐诗》那样收辑这么多的诗歌和作者。

最早考虑编纂此书的人是清圣祖玄烨。1705年春天,玄烨在第五 次南下巡视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江宁织造曹寅。

曹寅邀请了彭定求、沈 立曾、杨中讷等十人参加编书。次年十月,全书编辑完工。

全书的编排体 例是这样的:帝王后妃的作品编在最前面,其次是乐章、乐府,接着是唐 代诗人的作品。诗人按时代先后排列,并附作者小传。

最后是唐、五代的 词。由于内容浩繁,编纂时间仓促,书中误收、漏收、重复,以及张冠李 戴、次序混乱、考证粗疏等问题不少。

尽管有这些欠缺,《全唐诗》还是 一部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 为使《全唐诗》更加完整、正确,1960年重新排印出版,改正了 一些明显的错误。

此后,又出版了《全唐诗外编。

5.《唐诗三百首》全集一共有多少首诗

共311首。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

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

此后 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

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诗集部分诗人介绍:

1、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3、崔颢

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

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4、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唐诗三百首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