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越剧的古诗词《咏越剧》尺调弦下哀婉情,起调拖腔意无穷。江南灵秀出莺唱,啼笑喜怒成隽永。 1、姜夔《暗香》(是这首吧,这个还没听呢,土豆的视频总打不开。)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2、白居易《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3、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凤求凰 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遨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何时见许兮,慰我旁徨,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使我沦亡。 5、陆游《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描写戏曲的诗词都有哪些呢 急求赞美戏曲的诗句赠河北梆子剧院跃进剧团 老舍 全民齐跃进,戏曲奋争先。 壮士劈山去,英雄拦马前。 红旗明晓日,粉墨好青年。 八月秦皇岛,歌潮浪接天。 热戏乐 [唐] 张祜 热戏争心剧火烧,铜槌暗执不相饶。 上皇失喜宁王笑,百尺幢竿果动摇。 观《连升三级》 老舍 泉州高甲戏,三级喜连升, 独辟新风格,时翻古乐声; 状元无点墨,皇帝似多情, 入骨肆嘲讽,人民眼更明。 3.越剧里的优美曲词麻烦叫 唱词 很多的 越剧的唱词很多都很美的 给你一个我喜欢的 《西厢记.琴心》 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 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 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 莫不是那梵王宫殿夜鸣钟. 我这里潜声听声在墙东, 却原来西厢的人儿理丝桐. 他不作铁骑刀枪把壮声冗, 他不效猴山鹤吠空, 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 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 他思已穷恨未穷, 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已通, 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 感怀一曲断肠夜, 知音千古此心同, 尽在不言中! 4.急求赞美戏曲的诗句1.“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2.《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 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 3.正如老歌适合于用黑胶唱片来收藏一样,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动听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 若有心,请停下匆忙的步履,找一间戏院,品一壶香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4.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5.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6.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7.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8.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个故事。煮一杯茶,西湖柳瘦;翻一本书,红楼春秋;听一出戏,最爱黄梅。 9.我不会唱戏,但我喜欢看着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本来就带着欢乐,在戏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对答。 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0.戏曲毕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说,她爱昆曲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戏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缕情丝,佳节观灯也能观出那么多乐事。 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很难得,荡涤了千年的时光,还有这样的艺术能让我们细细品尝。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11.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诸君漫说登场好,曲部风流斗巧妆。 12.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1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14.水袖并不易运用得好。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做到出神入化,让心绪与水袖一同飘飞。 正如母亲教我儿时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需要那反反复复的重叠,周而复始的轮回,然后挥收自如,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15.每当戏中的女子情到深处,牵挂便如水袖般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间凝固。 那份深沉的情感,则在台上久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 姐姐又说,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难分难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手,总要被水袖层层叠叠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顾影自怜,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无地涵盖着。 5.描写嵊州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出处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剡指的就是嵊州。嵊州的秀美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贤士名流人剡揽胜。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多次来嵊州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的佳作绝句。“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嵊州秀美山水的由衷赞叹。 杜甫有诗曰:“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可谓是古人对剡溪的钟情写照。 嵊州 嵊州,位于浙江东部,北邻杭州150公里,东靠宁波110公里。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辖17个乡镇、4个街道。1995年8月28日经**批准,撤嵊县设嵊州市,是著名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 嵊州古称剡县,历经了2148 年历史。这里早在秦汉之际就建县称剡,有秦始皇东巡时挖剡坑以泄王气的遗迹。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改称嵊县。嵊州自古以来就名声遐迩。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剡指的就是嵊州。嵊州的秀美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贤士名流人剡揽胜。王羲之、戴逵等人在嵊定居终老剡地;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多次来嵊州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的佳作绝句。“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嵊州秀美山水的由衷赞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嵊州的青山、剡溪的绿水哺育了这里众多仁人志士和优秀人才。这里是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理论家马寅初的故乡,音乐家任光、辛亥革命志士王金发、近代山水画家郑午昌、当代画坛名家刘文西、著名优家魏金枝、理论家邢贲思、围棋国手马晓春、琵琶演奏名家章红艳都是土生土长的嵊州人,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也都是嵊州人。 嵊州是海内外闻名的“越剧之乡”。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既是嵊州的特色文化,又是嵊州的传统产业。古有“锣声响响,田稻长长”之说,今有“嵊州人,人人都能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之誉。越乡已被人们作为嵊州的代名词。嵊州儿女创造了越剧艺术,越剧已成为嵊州人民的宝贵财富,并且使嵊州进人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浙江省文化先进县 (市)之列"。 6.关于嵊州的诗句,作者及出处嵊州 嵊州,位于浙江东部,北邻杭州150公里,东靠宁波110公里。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辖17个乡镇、4个街道。1995年8月28日经**批准,撤嵊县设嵊州市,是著名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 嵊州古称剡县,历经了2148 年历史。这里早在秦汉之际就建县称剡,有秦始皇东巡时挖剡坑以泄王气的遗迹。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改称嵊县。嵊州自古以来就名声遐迩。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剡指的就是嵊州。嵊州的秀美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贤士名流人剡揽胜。王羲之、戴逵等人在嵊定居终老剡地;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多次来嵊州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的佳作绝句。“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嵊州秀美山水的由衷赞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嵊州的青山、剡溪的绿水哺育了这里众多仁人志士和优秀人才。这里是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理论家马寅初的故乡,音乐家任光、辛亥革命志士王金发、近代山水画家郑午昌、当代画坛名家刘文西、著名优家魏金枝、理论家邢贲思、围棋国手马晓春、琵琶演奏名家章红艳都是土生土长的嵊州人,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也都是嵊州人。 嵊州是海内外闻名的“越剧之乡”。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既是嵊州的特色文化,又是嵊州的传统产业。古有“锣声响响,田稻长长”之说,今有“嵊州人,人人都能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之誉。越乡已被人们作为嵊州的代名词。嵊州儿女创造了越剧艺术,越剧已成为嵊州人民的宝贵财富,并且使嵊州进人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浙江省文化先进县 (市)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