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方法的成语诗句

1.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5古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1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3』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2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25』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 『26』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7』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28』子曰∶「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29』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0』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 『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5』陈亢问於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 『36』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 『知』不好学,其蔽也 『荡』;好 『信』不好学,其蔽也 『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 『狂』。

」 『37』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38』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3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 『4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4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4』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仲尼焉。

2.关于方法重要性的句子,要简短的一句话

1、[格言]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2、[格言]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3、[格言] 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大学还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它传授的是一代又一代学生一生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他要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它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和理想培养,而不是实际的操作和现实的受协方案.4、[名言警句]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5、[名言警句] 所有的人都以快乐幸福作为他们的目的;没有例外,不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如何不同,大家都在朝着这同一目标前进.——帕斯卡6、[名言警句]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7、[名言警句]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8、[名言警句]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来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拉姆9、[名言警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10、[名言警句]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11、[名言警句]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12、[名言警句]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3.关于方法的名言警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关于方法的名人名言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形容办法的成语

安坐待毙八仙过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百计千方百计千谋百计千心半筹不纳半筹莫展别出心裁别无出路别无它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兵来将迎,水来土堰兵无常势兵无常形搏手无策补疮剜肉拆东墙补西墙车到山前必有路沉机观变成算在心出奇用诈传经送宝措置裕如大眼瞪小眼蹈常习故蹈常袭故蹈故习常底死谩生独出心裁独出新裁断港绝潢对症发药对症之药反经从权反经行权反经合权反其道而行之方以类聚费尽心机费尽心思费尽心血改弦易辙干瞪眼刚克柔克拱手无措观变沉机过屠大嚼画策设谋缓兵之计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极天爬地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急脉缓灸急脉缓受急则计生急中生智计穷智短计无付之计无复之计无所出计无所之计无由出见景生情见兔顾犬教导有方揭债还债捷径窘步紧打慢敲锦囊妙计井井有方救火投薪救燎助薪举无遗策举无遗算绝渡逢舟渴而穿井渴而掘井叩阍无计叩天无路苦心孤诣癞狗扶不上墙离削自守力屈道穷厉精求治励精图治敛手待毙临渴穿井临渴掘井临渴之掘临难铸兵灵机一动零打碎敲罗掘一空罗雀掘鼠没法奈何没可奈何面授方略面授机宜妙药灵丹摸索门径莫可奈何莫能为力莫展一筹迫不得已七返灵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千方百计千方万计情急智生请君入瓮穷极思变穷极则变穷则思变权宜之策权宜之计群策群力人贫智短人穷智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年之艾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善自为谋生搬硬套十全大补事后聪明事急计生束手待毙束手待死束手就毙束手就殪束手无策束手无措束手无计束手无术水因地而制流死搬硬套速战速决索垢指瘢偷奸取巧徒呼奈何挖空心思万般无奈万能钥匙万全之策万全之计万应灵丹万应灵药万验灵药万应灵丹亡可奈何亡羊补牢黔驴技穷微文深诋为之以歙,应之以张无从企及无法可施无计可生无计可施无可奈何无可如何无其奈何无如之何无如之奈无所措手无所措手足无所错手足无所施其伎无所施其技无所施其术无以自解无以自遣吾自有处想方设法想方设计心劳计绌扬汤止沸仰屋兴叹一筹不画一筹不吐一筹莫展一刀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仍旧贯以不济可以简御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柔制刚因地制宜饮鸩解渴饮鸩救渴饮鸩止渴应付自如用尽机关缘木求鱼缘木希鱼缘山求鱼远水不解近渴远水不救近火远水解不了近渴再作道理再做道理执两用中止渴饮鸩抓耳搔腮钻天入地坐以待毙坐以待亡。

6.关于方法古诗.名言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1、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2、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3、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5、对于学了许多而对他们无用的词汇的人们,或学许许多多词汇而不能运用的人们,好象具有一大箱的工具而不能使用的木工一样,比不上一个工具少而能使用自如的木工。

--(韦斯特)《语言教育》6、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 --(戴布劳格利)7、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8、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韬奋文集》9、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选集》10、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11、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12、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13、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14、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青年人要努力学习》15、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16、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鲁迅全集》17、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发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18、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19、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20、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象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1、我们可以由读书而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富斯德)22、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23、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24、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李四光)25、好问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不惑集》26、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 --(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27、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孔子)《礼记·学记》2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礼记·学记》3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

7.关于方法的名人名言

1、死记硬背得不到真知识,投机取巧学不到真本领;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闭门造车结不出好硕果。

2、学习靠积累,记忆靠理解,经验靠反思,熟练靠练习。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7、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利器,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是理解知识的妙招,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8.关于学习方法的诗句

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三、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四、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

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五、《论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