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诗经》的韵例二、《诗经》的韵例 从三个方面观察: 1、韵在句中的位置: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2、一章中所用的韵数: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 3、韵脚的相互距离:情况较为复杂,大致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C、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总的看来,《诗经》用韵的主要格式有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2.关于《诗经》中《氓》的韵最近看到了一本讲解诗经的书,在原文后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铎韵)落,若 是压uo的韵注明 “铎 duo” 是因为这里要告诉你这句话压的是“铎”这个字的韵母韵 不知道这样说你明白不明白.再如: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元韵)则是压“元 yuan”的 “an ”韵后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之韵)则是“之 zhi”的“i”韵.(其实在现在看来这句并不押韵,因为zhi、si、i 是不同的,参考文献:现代汉语(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这样说,你能明白吗?古代的注音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他们用已知的字注未知的字.。 3.《诗经》的韵部是怎样归纳出来的比较正式的是清初古音学家顾炎武在陈第启发下,发现《诗经》里篇目中可以互相押韵的字在上古同属一个韵部,于是,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 后来又有许多古音学家在此基础上做过许多研究,如江永分十三部,段玉裁分十七部,孔广森分十八部等等,分得越来越细。 王力先生考订《诗经》时代古韵为十一类二十九部,其中每个部的字都是根据做韵脚字的字归纳出来的,至于没有用作韵脚字的,则主要根据谐声偏旁。一般地说,同一谐声偏旁的字属于同一个韵部。汉字里形声字占百分之七八十,所以根据声符就能把先秦出现的字差不多否分别归属到古韵各部中了。 在谐声偏旁和《诗经》用韵发生矛盾的时候,古韵归字就只好以《诗经》用韵为根据了。 4.诗歌中的韵级是什么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不包括声调,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编辑本段内容 韵这个概念来自于诗歌。自有诗歌起,就有韵的事实,但是上古并无韵的概念,因此,顾炎武称“考自汉魏以上之书并无言韵者,知此字必起于晋宋以下也”。也就是说,上古有押韵的事实和现象,但是人们并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因而也没有指称这一现象的术语。 后代的文人逐渐注意到诗歌韵文同声押韵形成韵律美的音韵现象,才逐渐出现了韵的概念。押韵的意思,是句子中相对应位置的字,收声相同,称为押韵。所谓收声相同,就是说字的音节末尾的部分相同。 汉字的一个音节由声母、介音(也就是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部分组成,(刘复称之为“头颈腹尾神”五分),那么 五部分中哪些部分相同就算作“收声相同”?这可以从古人的用韵实际中归纳出来。从诗歌押韵可以看出,收声相同就是指音节主要元音(韵腹)、韵尾和声调相 同,就称为押韵。其中,宋词和元曲的用韵,还可以不同声调通押,因此可以看出“韵腹加韵尾”是押韵的基本单位,为了便于称呼,就把音节中韵腹加韵尾的部分 称为“韵基”。 韵书所谓韵,就是押韵的韵。韵基相同是同韵的基本要求,不同体裁的韵文对押韵要求不同,有的仅要求韵基相同,有的不 仅要韵基相同,而且要求声调相同。因此,不同的韵书韵的概念也有不同,如《切韵》系韵书是区别声调的,他的韵,是韵基、声调相同的字。《中原音韵》是不区 别声调的,他的韵仅是韵基相同的字。因此辨别古书中“韵”的概念,须视情况而定。 韵部是比较晚起的一个概念,在清代古音学出现之前,韵书和音韵学只称“韵”而不称“韵部”。所谓韵与韵部,实际是内 涵与外延的关系,汉字之间具有韵基相同的关系,就叫“韵”;具有同韵关系的一组字,就形成一个“韵部”。在清代以前,无论韵还是韵部,都可以叫做“韵”。 从清儒开始,一般韵基相同的一组字,就称为“韵部”,而“韵”则专指韵基、声调相同 编辑本段韵部 韵部,与汉语音节的声部相对,特指狭义上的韵母,由汉语音节的韵基和韵调构成。 韵基(普通话)包括:a\o\e\ai\ei\ao\ou\an\en\ang\eng\er\i\u\v;其中:e读作“鹅”或“也”尾韵,v读作“鱼”。 韵调(普通话)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五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