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读宋词先从谁读起

1.宋词里的几个读音问题

1.骑 念ji 第四声

2. huan 第二声 重念 chong第二声,表示多的 意思

3. 干 念gan 平声

4.散 念san 第三声 解念 jie第三声(很少情况才念 xie第四声)

5。旋 念xuan第二声 琤琮 念 cheng第一声cong第二声,表示玉器撞击声

7.棹 念zhao第四声,表示撑船用 的桨之类

9. 钿念dian 第四声,表示装饰的花纹

10. 帏 念wei第二声,表示房间 里面的帘子

有些不懂的 话,可以根据 词的平仄来推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2.找唐诗和宋词读读,哪个好人帮我下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忆秦娥·临高阁》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多丽·小楼寒》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邮箱我也发了,你看看,没有告诉我一声我重发。

3.《少读宋词》(肖复兴)

30多年前,5元钱买三本书,还能剩下钱。那时,我上初中二年级,偷了家里的5元钱,跑到了新华书店,买了三本书。回到家里,挨了爸爸的一顿打。大概那是生平第一次挨打。我牢牢地记住了那滋味,30多年过去了,许多书在岁月的迁徒中丢失了,这三本书却一直保存着。书的封面和里面的书页已经卷角或破损,那是青春和时光留下的纪念。

这三本书中,有一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宋词选》,胡云翼先生选注。因为在买书之前,我刚刚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胡先生在三十年代写过的散文,一看他不仅写散文,还选注宋词,便买下了这本书。小孩子买书,问题凭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

我很喜欢这本《宋词选》,即使30多年过去了,以后我见过其他宋词的选本,我依然认为这本选本最有特点。虽然,在当时时代大的背景下,里面的前言和注解有一些硬贴上去的政治色彩,但总体上选择得精当,前言论述宋词发展的脉络清晰,评价得当。每位词家前面的介绍,文字不多,却学问精深,有很多史料价值。那时,我每天晚上读这本书上的一首宋词,然后抄在一张纸条上。第二天早上上学时带在衣袋里,在路上背诵。我好长时间上学是走路,要走半个小时到学校,这半个小时足够把这首宋词背下来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黄延坚《虞美人》),“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望海潮》),“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多少美妙无比的宋词,都是在这上学的路上背诵下来的。有这些宋词相伴。那些个日子真是惬意得很,一张张秒满宋词的小纸条揣在我的衣袋里,沉醉在悠悠宋朝的春风秋雨落花流水之中,上学一路,身旁闪过车水马龙喧嚣的街景,便都熟视无睹,或都幻作宋代的勾栏瓦舍。半个小时的路,一下子显得短了许多,也轻快了许多。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我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对于宋词,我喜欢辛弃疾,喜欢秦观,喜欢辛弃疾的阳刚之气, 我喜欢秦观的阴柔之美,秦观的《鹊桥仙》和《踏莎行》用精美的意象和朴素的词句传达了人类共同拥有的感情,那时我背得滚瓜烂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即使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辛弃疾的许多词句更令我心怦然而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杆,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跑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流”……不用说,喜欢辛弃疾的这些词,染上了我初中二年级学生心中向往和想象的色彩,和辛弃疾一起登上建康赏心亭、赣州造口壁、京口北固楼,以及带湖他的那轩窗临水、小舟行钓、春可观梅,秋可餐菊的稼轩新居。那种词句和心境合二为一的情景,大概只有在初中二年级读书时才会拥有,那些妙不可言的词句才刻在青春的轨迹上,到现在也难以磨灭。

相比之下,我最喜欢辛弃疾的《八声甘州》一词,是辛弃疾夜读《李广传》的感慨,那里融有太多辛弃疾自身的心迹和心声。李广抗击匈奴战功卓著,却不仅未被封侯,反倒被罢免职务,被迫自杀。这与辛弃疾抗金大志未遂而落职赋闲回家的境遇一样,词便写得感情浓重,苍老沉郁:“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当时也不知看懂看不懂,只清晰记得读罢这首词让我心里怅然许久,尤其是最后一句“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仿佛那寒冷的斜风细雨也扑打在我窗前。其实,当时以一个少年的心情触摸老年的心事,自然难免雾中看花;世事沧桑,人生况味,只有到今天方才领悟一点点。领悟到这点点,但已经很难再有读书时那种身同感受般的境界和那种风雨扑窗的情景,以及遥望历史追寻词章的梦幻了。这是没办法的事,人长大的过程中,得到一些什么也必然要失去一些什么,就像狗熊掰棒子,不可能把所有的棒子都抱在怀里。

4.【诗歌应该怎样去读】

开始读古典诗词,首先可能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怎么读?因为大家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原来的诗词功底差别很大,解答这两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只就多数初学的同志的情况谈点意见.一、读什么?学诗词不像学数学,必须先学算术、代数……再学微积分.不一定按诗经、汉赋、乐府、魏晋古诗、唐诗、宋词……的顺序学.正像学书法,大多是从临唐碑开始的,而不是按甲骨文、钟鼎文、汉碑、晋帖这样的顺序学的一样.学诗也应从读唐诗开始.前面曾提到,我国诗歌发展到唐代,名家蜂起,流派纷呈,题材广泛,达到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正如鲁迅所说,一切好诗到唐代都已做完,后人作诗全未能跳出唐人的如来佛掌心.鲁迅这话不等于说后人就没有好诗了,而是指:"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焉."(康熙《全唐诗序》)现代人不论是把读诗作为艺术欣赏,还是通过读诗来学写诗,一般应从读唐诗开始.读唐诗,又有两个问题:一是留传下来的唐诗五万余首,量这么大,啃不完,怎么办?二是对唐诗发展的总体过程及各流派、各名家不了解,好像看电视,不知道各"频道"的节目及其内容,难于挑"频道",怎么办?读诗不论时间上、经济上都要讲究节约.开始,不要读《全唐诗》之类帙卷浩繁的大部头.可以读《唐诗三百首》这样的选本.选本有两类,一类是古本,清朝编篡的就有很多种,这类读本,注释是文言,又没有新式标点符号,初学的人读起来比较困难,还是选读今本好.今本可能不下十种,选那种?相对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的编辑出版质量要高些;新出版的、尤其是再版的,经过增删重订,要比以前出版的完备些.读完《唐诗三百首》,还是起步,进一步读什么呢?那就看你爱好哪一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贺……?你爱好哪一家或几家,就多读精读他们的作品.像李、杜、白等都留下数以千计的诗篇,量大,可以先读他们的诗选;作品少的,如李贺只活到二十七岁,留下诗歌只233篇,数量不大,如果你喜爱他的作品,可以读他的全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收集了196位诗人的1105篇诗作,也可以从中选择你所喜爱的作品.可惜该书对典故、古语注释过于简单,而对某些篇章的赏析又过于絮繁,忽视了启发读者自己去驰骋想象.词的数量虽然没有诗那么大,但是从花间派词人到清朝词人作品也是以万计的,可以先读选本,也按选《唐诗三百首》版本的原则来挑选好的版本.初学者大多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此书本着"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原则,录两宋名家词三百首,注释简明扼要.读完后,再去读你所喜爱的作者的全集或选集.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收上起唐代、下至清末337位词人829首词.读了《宋词选》之后,也不妨从此书中选读你所喜爱的作品,或去读你所喜爱的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人物的全集或选集.读了唐诗、宋词,如果还行有余力,可以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来读.这部书,从先秦原始歌谣到近代苏曼殊、柳亚子的作品都选编进去了.199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通典》,收录上自先秦原始歌谣,下迄五四运动历代诗歌4318篇,作者1045人,注释简明扼要,还附文白对照.这些选集,你可以通读,也可以选读.学诗,除读唐诗外,还应兼读宋人苏轼、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人的诗,清人龚自珍的作品也值得一读;学词,除宋词外,还可选读晚唐温庭筠、南唐冯延巳、李煜、元人萨都拉等人的传世之作,若你喜爱清丽婉约的,不妨读读清人纳兰性德的词.爱看电视的,总是先要看看《中国电视报》,了解一下哪个频道有什么自己喜爱的节目及其内容概要.读诗词之前,最好先浏览一下《中国文学史》的有关部分.读唐诗可以看看游国恩、王起、季镇淮、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册有关部分;读宋词可以看看第三册有关部分.这样你对唐诗或宋词发展的整体过程,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个大体了解,以后读诗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并对作品的理解也有所帮助.没有学过诗词的同志,读《中国文学史》碰到的主要困难是书中所例举的作品,没有注释,看不懂,怎么办?你可以暂时"不求甚解",跳过去,等到正式读诗词时,再去弄明白,不要把时间过多地花在预备起步上.二、怎么读?如果有条件,参加个诗词学习班,听教授讲课,当然非常好.但是你真想学会读诗词,主要还得靠自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授讲课,也是选些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引发大家读诗词的兴趣.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各人学习中碰到的难点不尽相同,所以分别解惑比集体传道授业效果可能更好些.经验证明,完全依赖听课是学不会读诗词的,往往教授课讲完了,学习也就停滞了.开始读诗词难点是很多的.只有逐渐克服了这些难点,才能入门,从而领略到诗词的意境,从中获得艺术享受,产生乐趣.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中国的字义、词义变化很大,往往一字一词。

5.唐诗和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你知道唐诗和宋词各有哪

唐诗代表人物 :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孟浩然等 宋词代表人物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 代表作品: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全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感受: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