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蝶恋花韵律

1.蝶恋花诗词格律

标准体【蝶恋花】词牌格律

蝶恋花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双飞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 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1.标准【蝶恋花】的【主韵律】统一是标准【律句】的“仄平平仄”单仄入韵,即四个【意群】,句号结尾。

2.特别注意上下阕第一、四句是【主格律】“平平仄仄”双仄促韵,逗号结尾,使之韵律呈现双/单交错节奏。

3.标准平仄谱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

2.蝶恋花的词牌格律

1、正体

对照例词:《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宋)晏殊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译文: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2、变体一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3、变体二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扩展资料

关于“蝶恋花”的诗词

1、《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清代: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译文:我早已历尽天涯离别的痛苦,想不到归来时,却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我跟她,在花底黯然相看,都无一语。绿窗下的芳春,也与天时同样地迟暮了。

本来准备在夜阑灯下,细诉别后的相思。可是,一点点新的欢娱,又勾起了无穷的旧恨。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

2、《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蝶恋花

3.谁帮忙解析一下蝶恋花的韵律

蝶恋花为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

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括号内的你不必苛求平仄。但如果连二四六字都不管,特别是押韵的平仄搞错,不能说绝对不能这么写,但这就不能称为词了。

比如唐朝人也写平仄不严的诗,但他们从不敢称其为五绝或七律什么的,而是客气地说是古风,或者说难听叫打油诗也行。 如果你只有偶尔一两个字没搞定平仄,人家顶多说你是不严谨的词,大词家也难免(不是不知,是怕因韵害义),但你完全不管平仄那肯定是不能称为词的。

只要不冠以"蝶恋花"等词牌名,你爱怎么写都没人管,但加上词牌名就免不得被人笑话了。

4.据说宋词蝶恋花是仄韵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 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 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 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 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 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 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 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 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 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 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 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 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 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 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 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 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 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 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 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 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 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 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 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 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 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 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希望采纳

5.怎样区别宋词《蝶恋花》和《凤栖梧》

楼主您好,

(*^__^*) 嘻嘻……

蝶恋花和凤栖梧是两个不同的词牌名的。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还有以《蝶恋花》为名的电影和歌曲。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1]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凤栖梧》又名《蝶恋花》,介是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唐代教坊曲,最初名《鹊踏枝》,宋时晏殊改为蝶恋花,取意自梁简文帝诗--“翻阶蛱蝶恋花情”,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这两个词牌名的叫法不同其实是一样的,只是针对于具体的词人比较喜欢用哪个作为词牌。

(*^__^*) 嘻嘻……希望可以帮助到楼主。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