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带止字的诗句有止的地方,我都用<>标点符号标出来了,如果需要原文,请追问。 《送王汶宰江阴》包何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转正郎后寄献集贤相公》郑谷予名初在德门前,屈指年来三十年。自贺孤危终际会,别将流涕感阶缘。 <止>陪鸳鹭居清秩,滥应星辰浼上玄。平昔苦心何所恨,受恩多是旧诗篇。 《谕怀》白居易黑头日已白,白面日已黑。人生未死间,变化何终极。 常言在己者,莫若形与色。一朝改变来,<止>遏不能得。 况彼身外事,悠悠通与塞。 《赠戍兵》韦庄汉皇无事暂游汾,底事狐狸啸作群。 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 <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 《上元县》韦庄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 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 <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 《古离别》韦庄一生风月供惆怅,到处烟花恨别离。 <止>竟多情何处好,少年长抱少年悲。 《投孟郊》贾岛月中有孤芳,天下聆薰风。 江南有高唱,海北初来通。容飘清冷馀,自蕴襟抱中。 <止>息乃流溢,推寻却冥濛。我知雪山子,谒彼偈句空。 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录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 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生平面未交,永夕梦辄同。 叙诘谁君师,讵言无吾宗。余求履其迹,君曰可但攻。 啜波肠易饱,揖险神难从。前岁曾入洛,差池阻从龙。 萍家复从赵,云思长萦萦。嵩海每可诣,长途追再穷。 原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晨坐寓兴》权德舆清晨坐虚斋,群动寂未喧。 泊然一室内,因见万化源。得丧心既齐,清净教益敦。 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亭柯见荣枯,<止>水知清浑。 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 《唐享太庙乐章•登歌》张说<止>笙磬,撤豆笾。 廓无响,窅入玄。主在室,神在天。 情馀慕,礼罔愆。喜黍稷,屡丰年。 《晦日宴高氏林亭》王茂时践胜寻良会,乘春玩物华。还随张放友,来向石崇家。 <止>水分岩镜,闲庭枕浦沙。未极林泉赏,参差落照斜。 《六年春遣怀八首》元稹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高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婢仆晒君馀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次用旧韵》元稹海亭树木何茏葱,寒光透坼秋玲珑。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一拳墺伏东武小,两山斗构秦望雄。嵌空古墓失文种,突兀怪石疑防风。 舟船骈比有宗侣,水云滃泱无始终。雪花布遍稻陇白,日脚插入秋波红。 兴馀望剧酒四坐,歌声舞艳烟霞中。酒酣从事歌送我,歌云此乐难再逢。 良时年少犹健羡,使君况是头白翁。我闻此曲深叹息,唧唧不异秋草虫。 忆年十五学构厦,有意盖覆天下穷。安知四十虚富贵,朱紫束缚心志空。 妆梳伎女上楼榭,<止>欲欢乐微茫躬。虽无趣尚慕贤圣,幸有心目知西东。 欲将滑甘柔藏府,已被郁噎冲喉咙。君今劝我酒太醉,醉语不复能冲融。 劝君莫学虚富贵,不是贤人难变通。 《代文宣王答》罗隐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 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皎然大厦资多士,抡材得豫章。 清门推问望,早岁骋康庄。作用方开物,声名久擅场。 丹延分塞郡,宿昔领戎行。始驭屏星乘,旋阴蔽茀棠。 朝端瞻鹗立,关右仰鹰扬。威令兼宁朔,英声重护羌。 三军成父子,杂虏避封疆。身执金吾贵,时遭宝运昌。 雍容持汉槊,肃穆卫周堂。排难知臣节,攻疑定国章。 一言明大义,千载揖休光。践职勋庸列,修躬志行彰。 优游应慕陆,<止>足定师张。中扆怀殊政,南州伫小康。 仁为桂江雨,威是柏台霜。謇谔言无隐,公忠祸不防。 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切玉锋休淬,垂天翅罢翔。 论文征贾马,述隐许求羊。肘后看金碧,腰间笑水苍。 诗题白羽扇,酒挈绿油囊。旷达机何有,深沈器莫量。 时应登古寺,佳趣在春冈。止水平香砌,鲜云满石床。 山情何寂乐,尘世自飞扬。已遇炉峰社,还思缉蕙房。 外心亲地主,内学事空王。花会宜春浅,禅游喜夜凉。 高明依月境,萧散蹑庭芳。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馀生于此足,不欲返韶阳。 《夏日作》白居易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 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 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 <止>于适吾口,何必饫腥膻。饭讫盥漱已,扪腹方果然。 婆娑庭前步,安稳窗下眠。外养物不费,内归心不烦。 不费用难尽,不烦神易安。庶几无夭阏,得以终天。 2.止的所有诗句,成语,古文1. 扬汤止沸 成语发音:yáng tāng zhǐ fèi 成语释义: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2.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成语发音: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 成语释义: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成语示例: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 不破不立,~,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新民主主义论》十一3. 为山止篑 成语发音:wéi shān zhǐ kuì 成语释义:比喻功败垂成。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4. 心同止水 成语发音:xīn rú zhǐ shuǐ 成语释义: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成语示例:骨将槁木齐,~净。笔头指金波,座上横玉柄。 ★唐·李山甫《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5. 抽薪止沸 成语发音:chōu xīn zhǐ fèi 成语释义: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语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成语示例:~,剪草除根。(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文》)6. 止暴禁非 成语发音:zhǐ bào jǐn fēi 成语释义: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 制止种种坏事。成语出处:《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 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7. 以杀止杀 成语发音:yǐ shā zhǐ shā 成语释义: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成语出处:《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成语示例:盖闻~,圣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 ★明·刘基《拟连珠》8. 不随以止 成语发音:bu shui yi zi 成语释义: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9. 投膏止火 成语发音:tóu gāo zhǐ huǒ 成语释义: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 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10. 以刑止刑 成语发音:yǐ xíng zhǐ xíng 成语释义:犹以刑去刑。 成语出处:《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成语示例:不立制度,则未之前闻,故曰~,以杀止杀。★《唐律·名例一》11. 流行坎止 成语发音:liú xíng kǎn zhǐ 成语释义: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 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成语出处:汉·贾谊《鹏鸟赋》:“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12. 止戈为武 成语发音:zhǐ gē wéi wǔ 成语释义: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13. 探观止矣 成语发音:tàn guān zhǐ yǐ 成语释义: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14. 望门投止 成语发音:wàng mén tóu zhǐ 成语释义:投止:投宿。 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 成语示例:你兄弟在外,隐姓埋名,或是找一个地方藏身,或是到处漂泊,~。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15. 扇火止沸 成语发音:shàn huǒ zhǐ fèi 成语释义: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 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16. 举止言谈 成语发音:jǔ zhǐ yán tán 成语释义: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 指人的外在风度。成语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成语示例:那做人的一切~,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17. 抽薪止沸 成语发音:chōu xīn zhǐ fèi 成语释义: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语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成语示例:~,剪草除根。(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文》)18. 止谈风月 成语发音:zhǐ tán fēng yuè 成语释义:止:只,仅。 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成语出处:《南史·徐勉传》:“今昔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19. 叹为观止 成语发音:tàn wéi guān zhǐ 成语释义: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20. 坎止流行 成语发音:kǎn zhǐ liú xíng 成语释义: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 3.李白 的带止字的诗句“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全诗: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李白《公无渡河》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全诗: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李白《猛虎行 》 4.古文观止的名篇名句有哪些《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二是两汉时代,本期散文进一步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五是元明清时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 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马并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 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故选入了一些八股气息浓郁的文章。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精彩篇章推荐1.《冯谖客孟尝君》 这是《古文观止》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食客3000,贫困潦倒的冯谖自称“无能”、“无好”,却常常在廊檐下弹着长剑抱怨食无鱼,出无车,家中无人照顾,孟尝君在众人的不平声中满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迹的发生。 果然冯谖自告奋勇去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结果烧了债契空手而归,大惑不解的孟尝君无奈而微愠。宦海浮沉,失势的孟尝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时,百姓扶老携幼相迎于道的感人场面使孟尝君恍然明白冯谖用债契换来了什么。 故事并未结束,在孟尝君的叹服声中,冯谖却深谋远虑地告诉他狡兔有三窟。冯谖奔走各国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尝君复位,而且“立宗庙于薛”,永远地留下了退路。 情节之曲折,辞令之巧妙,令人叹服。2.《谏逐客书》 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一篇则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 秦王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离开咸阳的路上李斯上此书达秦王,秦王看后,派人急驰挽留,可见此书之强大说服力与强烈感染力。李斯针对秦国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启发诱导与批评警告并施,言之有情与持之有故齐发,有如长江大河,千帆竞渡,满纸生气勃勃,势不可档,这样的文章为先秦的纵横家们作了一个滞后但完美生动的注脚。 3.《过秦论(上)》 早夭的西汉才子贾谊才20乡岁就写出了轰动一时千古传颂的这篇《过秦论》,此文论证分析秦王朝的过失错误为汉朝帝王提供借鉴,以“过秦”而“规汉”。贾谊精心经营,敛气蓄势,高屋建瓴,一路铺排,时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时而有大潮波澜壮阔,千折百回,写尽秦国之强大,六国之实力,陈涉之寒微,层层对比,步步为营,在文章最后逼出了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然后戛然而止,将思索留给了汉文帝,也留给了我们。 4.《报任安书》 这封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诉尽了司马迁的委屈、耻辱、悲愤与哀叹,它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它道出了司马迁接受屈辱的宫刑以发愤作书的苦涩悲壮的心态。它波涌云连,纵横排宕,堪称一篇小《离骚》。 全文铺排淋漓,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气势非凡。前人评价说:“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 识得此书,便识得《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5.《前出师表》 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大诗人陆游也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 如此的赞誉,并非溢美,这篇奏表是诸葛亮走出隆中之后的半生奋斗经历的结晶,展卷捧读,诸葛丞相劳碌勤苦、呕心沥血之情状,声泪齐下,剀切陈辞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畅淋漓、痛切愤激的气势背后,总有一种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动。有人说《前出师表》“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 5.顾城的带止字的诗句结束 一瞬间—— 崩坍停止了, 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 戴孝的帆船, 缓缓走过, 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多少秀美的绿树, 被痛苦扭弯了身躯, 在把勇士哭抚 砍缺的月亮, 被上帝藏进浓雾, 一切已经结束 河口 没有成为鸽子和花朵的人仰面躺着 那个梦想的土堆 那个梦想得到的村子 有人在山坡上种牛蒡,有人在墙上 涂水,这时他躺着不愿出来 他知道花的阴影,海星的阴影 他知道阴影就是海水 茂盛的队列赞美着向前走去 总有人要变成草原的灰烬 变成雪水流出村庄,乌鸦在枯萎 一枚枚沉重的鸟打翻土地 总有人要变成盲人的道路,歌的道路 总有手伸向灵魂的国土 总有人在思想,脸上现出阴凉的光辉 总有树要分开空气、河水,分开大地 使生命停止呼吸,被自己的芳香包围 6.含依 的古诗词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月下独酌》其三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 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 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 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独酌》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春日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