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争议唐诗

1.求有争议的古诗词

李商隐《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00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00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00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00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00 ——李商隐《锦瑟》 00《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

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了开她神秘的面纱。 00李商隐之诗大都不易解,而诸诗之中以《锦瑟》为首。

李商隐之诗之所以难解,典故的运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李商隐之诗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时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乃至一典多用。故诗句的意义往往已与原典故所表现的意义有所不同。

《锦瑟》一诗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个,而这些典故经诗人加以融合,“经过主观想象的创造,而具现一个全新的意象。它已脱离原典的历史时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独立为一种当下赶法的意象了。”

本文将归纳分析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评析,并通过分析典故在该诗中的运用试图作出解读和赏析。 解 题00汉魏六朝以前的诗歌,诗与题的关系较为松散,但自唐起,诗与题的关系开始紧密结合,诗句不仅“将题目字字写到”,“且诗意的理解往往仰赖题目提供线索”。

反过来说,由于唐宋之际的制题多半明确,于是“题目空泛者,往往暗示了该诗诗意反而别有所指。” 00《锦瑟》一诗的诗题亦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不少论者认为“锦瑟”此题只取此诗句首二字为名,实同于无题诗。

如《澹周诗话》:“义山好为无题或失题之诗以寓意,非必实有所指,《锦瑟》特其一曲。其做法与《碧城》三首相同……同取首二字以为题,实亦无题。”

喻守真和施蛰存也同意此说。此说虽有理,但也有破绽。

既然李商隐有意为一种无题的诗体,为何不将风格与做法和无题诗相若的诗篇也定名为“无题”呢?故此,《锦瑟》虽似乎只取二字为题,实应有其含意。此诗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虽所写的事情与瑟相关,但却有所寄托。 赏 析00纪晓岚评说:“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

00这是一位富于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话您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悲歌。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的时代中正直而又不免于软弱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环境;既有所追求想象,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00从通体看,这首诗和诗人托物自寓的篇章性质是相近的。但由于他在回顾华年流逝时并没有采用通常的历叙平生的表现方式,而是将自己的悲剧身世境遇和悲剧心理幻化为一幅幅各自独立的显证性图景。

这些图景具有形象的鲜明性、丰富性,又有内涵的虚泛、抽象 和朦胧等特点。这就使得他们既缺乏通常抒情方式所具有的明确性,又具有较之通常抒情方式更为丰富的暗示性,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但这些含义朦胧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思华年”和“惘然”这个范围内,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悲剧身世境遇个悲剧心理。这种总体含义的明确性和局部含义的隐约性,象征性图景的鲜明和象征性含义的朦胧构成了该诗的最大特点,同时,该诗的优点和缺点也都寓于其中。

00纪晓岚所谓“中间四句迷离惝恍,所谓‘惘然’也。”的确,该诗最让人捉摸不透、把握不定的就是中间四句。

如果我们仔细一想,不难发现这四句所展示的象征性图景在形象的构成和意蕴的暗示方面,具有诗、画、乐三位一体的特点,它们都是借助诗歌的语言和一向,将锦瑟的各种艺术意境化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各种人生境界和人生感受,传达他在华年时迷惘、哀伤、寂寞、怅惘的心声。这和西方的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PICASSO)的名作《格尔尼卡》(GUERNICA)表达手法相近。

我们都知道《格尔尼卡》是一幅关于战争经验的画,“这幅画的内容是要用象征的手法来反映普遍性的暴力,当然也要反映格尔尼卡的惨剧,而这幅画的形式,我们已经看到,是要打破里和外的对立,要建立起一种不确定性、模糊性”画家在表达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痛苦时,经理了“从极度的痛苦到表达的困难这样一个过程。画上有很多张开的嘴似乎都在呼喊,表示出极大的痛苦,但这却是一幅画,是没有声音的。

通过这些张开的嘴和伸出的舌头,毕加索似乎在说,我要表达,表达这种恐惧,但艺术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我能做的只是‘我要表达’。绘画不能发出声音来,不能说话,因此艺术家要做的就是展示没有声音的呼喊。

毕加索想使他的艺术达到呢感直接说出来的强烈程度,使艺术充满力量,但绘画却做不到,因此他只能表现这种没有声音的呼喊。”(那么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认为,诗人要表达自己的迷惘、哀伤、落寞和惆怅,但是诗人不可能大叫“我迷惘”、“我内心痛苦”。

因为诗贵于含蓄,歇。

2.唐代时期有哪些诗歌比较有争议

李商隐,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李商隐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其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

在这些无题诗(类无题诗)鉴赏方面,有的认为,其主旨是抨击社会现实(主要是政治挂帅的一伙人);有的认为纯粹是对男女感情的描写;有的认为是借用男女之间爱情多舛来感叹仕途艰险,抱负难伸等等。

由于其在唐诗中的极高的地位,他的无题诗成为历史上最为众说纷纭的文学作品之一。

3.关于《卧春》古诗争议,这首诗是真实存在于历史吗

《卧春》不是陆游作品,纯属无聊之人故意编出来的无聊之作,毫无诗意可言。

首先,从形式上说,所谓《卧春》非诗非词,说诗不合格律,说词没有词牌,但凡只是一首为了契合《我蠢》逗笑的顺口溜,所以不是陆游的作品。诗至唐代已经发展到艺术的巅峰,作为宋代的大诗人陆游继承前人的衣钵,写诗“对仗工整,使事熨帖”,时人称之为“小李白”,肯定不会写出如此非驴非马的诗句来。

词自晚唐五代肇始,至宋已臻于完美。宋人的每一首词大凡直接标明词牌,即使是自命题也是在词牌之下才标明题目,比如:《水龙吟·春日游摩祠池》、《渔家傲·寄仲高》、《齐天乐·左县道中》等等,极少甚至没有简单命题而不标明词牌的。

陆游是治学严谨的大家,想来不会把《卧春》这样不伦不类的诗词轻易示人的。其次,从风格上看,所谓《卧春》非咏非赞,用字啰嗦重复,行文牵强拖沓,但凡是善做文字游戏的才子杜撰而成的诗不诗词不词的玩意,所以不是陆游的作品。

陆游对祖国有着强烈的爱,他的报国理想长期遭到冷酷现实的扼杀,因此他的诗歌在回荡着昂扬斗志的同时又多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愤懑,带有浓厚的苍凉沉郁的色彩。当然,陆游也写过《月照梨花·闺思》之类情调的作品,但绝然不会在一首诗词里不厌其烦地反复使用“卧”字,更不会啰里啰嗦不知所云地说什么“岸似绿,岸似透绿,岸似透黛绿”。

陆游的作品注重锤炼,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说他“或者以其平易近人,疑其少炼,抑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

放翁工夫精到,出语自然整洁,他人数言不了者,只在一二语了之。此其炼在句前,不在句下,观者并不见其炼之迹,乃真炼之至矣。”

读如此评论再看《卧春》,也就不言而喻了。

4.绝句绝句二首古诗

《绝句二首》

——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扩展资料:

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鸟:指江鸥。

⑸花欲燃:花红似火。

《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第二首则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春色和乡思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这两首诗极生动地、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闲适情怀。

创作背景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暮春,时杜甫在四川草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绝句二首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