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里的趣事批注

1.诗词的趣事和从中明白了什么

典故推敲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2.关于古诗的趣事

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该诗问世以后趣事颇多,广为流传的要数诗宴、诗画菜和诗厨。

诗宴 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弃官西去,穷居成都草堂。一日,几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诗会友,杜甫实在拿不出好一点的饭菜来招待客人,杜夫人着急万分,不知所措。

正在犯难之际,杜甫发现灶房间尚有一把韭菜、两个鸡蛋和一大盘豆腐渣,当即如获至宝,转忧为喜,面带笑容地对夫人说了几句悄悄话后,就请客人入座闲谈。 时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汤摆在桌上。

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着两个蛋黄;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着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么都没有;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汤,上面还漂着几片洁白的蛋壳。 杜夫人当即示意杜甫对客人抱拳发话:“诸位光临寒舍,深感荣幸,特备‘诗宴’,以表寸心。”

正当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时,杜甫拿起筷子,指着第一碗菜说,这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指着第二碗菜说,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着第三碗菜说,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指最后一大碗汤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时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绝。

诗画菜 四川民间,有位出奇女子,才貌双全,烹饪绝伦,闻名蜀地。一天,两位才子慕名远道而访,女子理当盛情款待,可因家中仅有韭菜一把和鸡蛋两个,不知如何是好,好在女子饱读诗书,顿时想起杜甫的一首诗。

她为两位客人敬茶后,便含笑下厨,不一会就做出一桌富有诗情画意的菜。第一盘以绿韭菜垫底,面上放着两个圆滚滚的蛋黄,取名“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盘还是以绿韭菜垫底,面上洒着一溜蛋白,唤作“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盘将韭菜铺成山峦状,山尖遍染蛋白,呼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盘是一大碗清汤,面上漂浮着四片洁白的蛋壳,便称为“门泊东吴万里船”。

女子举杯敬酒,略表歉意之时,两位才子异口同声地赞道:“您巧作的‘诗画菜’,胜过世间山珍海味!不必客气。” 诗厨 江南一地有家颇有名气的“唐诗菜馆”,一天有位客官傲气十足而至,仅以八文钱和两个鸡蛋,苛求要按杜甫的七言绝句做三菜一汤,厨师明知客官出难题,硬是知难而上,欣然同意。

不一会,只见厨师端上三菜一汤放在桌上:第一道菜是两个蒸蛋黄,伴以几根小葱,象征“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是青菜叶上铺着一丝蛋白,意为“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清炒白蛋花,连根葱儿都没有,寓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更简单,是一大碗清水,上面只漂着几片雪亮的蛋壳,酷似“门泊东吴万里船”。客官见此“三菜一汤”,连声赞口不绝,后来这位厨师被誉为“诗厨”。

3.求一则有关诗词的趣事

《岁暮归南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浩然啊。这孟浩然也是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大诗人。

他是襄州襄阳人,就是现在的湖北襄樊人。所以,人们都管他叫孟襄阳。

一生之中作了很多有名的诗,他的诗属于山水田园派,与当时的王维齐名,并称为“王孟”。孟浩然,大才啊,苏轼苏东坡赞扬孟浩然说他为“造内法酒手”,这是很高的评价。

“内法酒”就是宫廷御酒,能造内法酒的人,那自然是高手。没听说二锅头对凉水的人进宫给皇帝造酒的。

这就说明孟浩然才华横溢。孟浩然自己也这么认为。

他生活在襄阳,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啊。关于这些名人贤士的故事数不胜数,这对年轻时期的孟浩然,影响很大。

孟浩然在青少年时期读的都是儒家经典,他姓孟啊,据他自己考证,春秋的亚圣孟子使自己的老祖先。所以,孟浩然以此为荣,发奋图强,刻苦读书,希望有一天学业有成,入仕为官,也好光宗耀祖。

但事情就是这样的,你有大才,未必能当官。你觉得挺有能耐,哎,仕途老不顺利。

在当时一提起孟浩然来,大家都知道,“哎呀!这小子诗写得好,大才!”大才,不管用。孟浩然眼巴巴盼着能够得到朝廷的重视,哎,朝廷还没一个人重视他。

真是年年失望年年望啊!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地呢?为什么我这一身才华无人赏识呢?为什么朝廷上那些不如我的人,甚至说那些没有学问的人,都深居高官,这,这不公平!不公平啊,那年代就那样。 怀才不遇的人多了去了。

为此事,孟浩然一直闷闷不乐。一生气!我隐居去!我,我不当官了!当官有什么好?不如做个隐士!到这时候,他有点阿Q精神了。

一跺脚,隐居鹿门山。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诗作。

这些诗传出去,得到了人们很高的评价,名声一时传遍京师啊。当时很多名人都与孟浩然有书信往来。

哎,孟浩然觉得机会来了。我认识这么多的当今名士,而且还有很多都是朝廷命官。

今年可是大考之年,平我的才华,凭这些人在京师的关系,我要是去考试,能考不中么?可是,我这要是一去考试,就不能够隐居在此了,是不是可惜啊?但又一托自己的胡须,都已经花白了,看着胡须,喊着自己的名字:“孟浩然啊孟浩然,难道你真的心甘情愿在此鹿门山隐居,了此一生么?”看来这个孟浩然还不是真正的隐士,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想当官。 于是孟浩然,离开鹿门山,赶奔京师长安,他要参加进士考试。

这个时候,孟浩然多大了?四十岁了!到了长安,参加考试。觉得自己答的挺好,高高兴兴把试卷交上去。

等着放了榜了,找了半天,榜上无名。没中!哎呀!孟浩然失望之际啊。

找了家酒楼喝闷酒,正喝着,走进来一个人。 “哎呀,孟兄,你在这儿呢,找你找的好苦啊。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喝酒呢。”孟浩然抬头一看,好朋友,也是当时的大诗人,名士,王维王摩诘。

咱不说了么,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那不仅因为两个人写诗的风格有相近之处,也是因为两个人是好朋友,交情莫逆。但同样是大诗人,两个人的境遇大不相同。

王维还比孟浩然小两岁,头七年,人家就中了进士了,官拜太乐丞。后来由于一些事情遭贬离了京师。

但是,过了些日子,又被重新任用,召回了长安。孟浩然和王维交情深厚,到了长安,没少受王维的照顾。

今天王维知道发榜,也提朋友着急,他就出来看榜,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没找到孟浩然。 完了!准知孟浩然落榜了。

怕孟浩然想不开,赶紧到店房中找。店房里没找到,他就满大街逛酒馆。

因为孟浩然爱喝酒啊,可以说有点嗜酒,平常王维没少陪孟浩然喝酒。果然这么一找,给找到了。

“哎呀,孟兄,你跑这来了。别自己喝闷酒了。

我明白,不就是今年落榜了么?咱们来年再考啊。 另外,孟兄,我给你透露个信,当今圣上看到你的诗了,赞不绝口啊。

这就是没有人递一句话啊,这要是有人一递,一举荐你,您就上去了。别喝闷酒了,别喝了。

我哪天碰到皇上,找机会给你说说。你别着急!”“哎!摩诘,这就是命啊!你不认不行啊。

在这个世界里,你有才也白搭,无人赏识。 ”“哎,别说这些牢骚话!别喝了!走!正好今天翰林院没人,我带你到哪儿,咱俩好好聊聊,聊点痛快地事儿。

想这些烦心事干嘛呀,没用!走走走!”说着,王维一挎孟浩然的胳膊,生拉硬拽给拽到内署去了。内署是哪儿?就是翰林院。

现在王维在翰林院供职。私自把孟浩然拉这儿来了。

其实孟浩然经常过来,咱说了,孟浩让当时交接了一大批名人高士,翰林院来过几趟。今天一看,翰林院果然空无一人。

王维呢,在这里还藏着酒呢,拿出来,“在这儿喝多好,又没人打扰。你我边喝边谈。

赋诗唱和,岂不美哉!”孟浩然一看,也乐了,“唉!也是,不想那烦心事了。 中举也是活,不中举四十年也活这么大。”

“说得就是啊,别想那个了,来来来……”王维拿出了酒杯,给倒上酒。两个好朋友就在这翰林院内,赋诗唱和。

几杯酒一下肚,人一晕晕乎乎,再有知己在身旁,什么烦心事都没了。两个都是大诗人,约合越高兴,越谈越高兴。

高兴起来,拍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这一笑一拍坏了。 怎么?惊动人了。

这是朝廷里面,今天当今皇上唐玄宗李隆基闲暇没事儿,由宦。

4.诗词趣事

晋朝时,有一个叫谢尚的人,从小就很懂事。

谢尚八岁的时候,他父亲谢鲲当上了太守。太守是地位很高的地方长官,权势很大。

因此,不少人都来奉承巴结谢尚的父亲,家中的宾客来往不绝。 有一次,谢鲲领着谢尚去会见客人。

客人们见这个小孩长的很聪明可爱,就向他提出一个个问题来考他。小谢尚对答如流,谁也难不倒他,客人们不住嘴地称赞他。

谢尚对人们的赞扬心理有数。他知道有些人是出于真心;有些人是出于应酬场面,随声附和;而更多人则是为了向父亲讨好,而过高地赞扬自己。

谢尚很看不惯庸俗地吹捧他的人,就想找个机会反驳这些人一下。 正巧,有一次,谢尚家举行宴会,宾客满座。

有个客人看到谢尚在座,对谢鲲献殷勤说:“到底是有其父必其子。咱们太守有谋略,公子也年少聪明。

谢公子真是一座之中的颜回啊!” 颜回是古代有名的聪明少年,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学生。谢尚觉得自己比不上颜回,那个人的夸奖也太过分了。

于是,立即站起来反驳他说:“满座上的人,没有一个比的上孔夫子的,哪里来的颜回?” 言外之意是,颜回那样贤能的人,是孔夫子教育出来的。现在,你们这帮成年人中没有一个向孔夫子那样有学问,怎么能培养出向颜回那样有学识的学生来呢?。

5.谁知道唐诗中的轶闻趣事

人薛用弱的《集异记》曾记载着这么一桩趣事: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席间,有四名美貌歌妓演唱,唱词都是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

三人私下相约说:我们三人的诗名常常分不出高低。一天,天寒微雪:“黄河远上白云间……。”

大家于是大笑。四歌妓问明情况后竞拜,现在且看这些歌妓讴歌,“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

适逢梨园伶官十多人会宴,“自以得名已久”,就指着“诸妓之中最佳者 ”说。”四人中之“最佳者”结果果然唱了一首王之涣的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结果,第一人唱的是王昌龄的诗,第二人唱的是高适的诗:“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第三人唱的还是王昌龄的诗。王之涣不服气,三人一起到旗亭小饮。

6.诗词的趣事和从中明白了什么

典故推敲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7.写事的古诗或宋词 注:要有赏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正在山东密州做官,这一年也正是爱妻王氏谢世的第十年.正月二十日夜,词人梦见亡妻,醒来后便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死别之苦,思忆之深.词人含泪向亡妻诉说心中的思念与悲伤:十年来生死相隔,天上人间两茫茫,不需要刻意追思怀想,自然而然地萦绕心头难相忘,你孤零零的坟墓在那千里远的地方,我无处倾诉满腹凄苦悲凉.上片末三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透露了词人凄凉困顿的身世之感.下片写梦游故乡与王氏重逢的情景,似真似幻,温馨而又迷离.“小轩窗”四句,白描乍逢场景,意幻情真,虚中带实.“料得”写梦后设想对方怀念自己,“年年肠断”,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以词悼亡,苏轼首创.这首词之所以写得如此凄婉动人,除了词人所怀有的那一腔缠绵真挚的爱情之外,还得力于“生死”和“幽梦”这两大因素形成和产生的“距离感”,而“距离感”又产生和加强了“审美感”。

8.唐诗宋词里流传的经典句子及解释

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2、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3、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4、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 6、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7、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置疑. 8、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9、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词. 10、水调歌头 中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

9.搜集外国人学习中国唐诗宋词的趣事和另外

外国人学中文的尴尬趣事 -------------------------------------------------------------------------------- 多伦多信息港 2004-12-23 22:20:00 深圳新闻网 【多伦多信息港】望文生意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老外评老外 初到美国时,几个中国同学请我到一家中餐馆上给我接风洗尘。

小林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在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 小王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他们再也不是只会叫杂碎、春卷了。”

小张正要开口,只见邻桌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我们桌前来,用他那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请你们搞清楚,在这里,你们才是老外。” 打架三次 一位美国友人回国,请他谈谈观感。

他说:“在你们这儿吃一餐饭,要打三次架。” 他解释说:“一进餐厅,为了推让座位,主客就开始互相拉扯,接着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挡一番,最后为了付账,更会展开一场精彩激烈的争夺战。”

无法控制 一位外国留学生在大陆某地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我与贵国语文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关系一样,我很爱它,却又无法控制它。”

外国人的好与更好 有一个刚来中国不久的外国人,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好”、“更好”。 一天,仆人说:“我要请假两星期。”

外国人说:“很好。” 仆人说:“因为我父亲死了。”

外国人说:“更好。” 不是东西 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等等,所以,你和他都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外国人看麻球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球回国去,逢人便说:“你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 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再说,你们看,这芝麻,一颗颗地贴,需要多少时间啊!”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

譬如: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处处都漂亮 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这位朋友却吓了一大跳!想不到笼统地赞美,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需举例说明,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数学中文 一位美国数学系的研究生来台湾搜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资料,朋友请我代为招待。他是首次来到东方,也没有学过中文,可是竟在短短半小时内学会写错综复杂的“张”字——而且还是草书。

惊讶之余,不免向这位天才请教。他说:“这没有什么,我只是用一笔把三又四分之十三这个数字写出来而已。”

“吻”字新义 美国青年比利学习中文。当学到“吻”这个字时,比利提出了疑问:“吻字会意就是‘勿’,‘口’,不动口如何接吻?” 有人想了想,笑着回答:“中国人个性比较含蓄,‘勿’‘口’就是‘不必说话’的意思。

你接吻的时候,会说话吗?” 吃水饺 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我亲眼看见一位外国朋友吃水饺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习惯,先喝汤;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先喝完,然后开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将每一只饺子切开,使肉馅和饺子皮分开,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再吃一口馅…… 慢慢咀嚼、品尝,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我投来微微的一笑。我见状,走近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如果再能配上一点果子酱和奶油,那会更加OK。”

魏什么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某日遇一老翁,两人寒暄起来。

老翁:“您贵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么?” 德佬:“为什么?姓魏也要为什么?” 各种各样的“汁” 有一次,专考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托福”试卷上出现了一道填空题:“绞尽___汁”。

试卷收上来,老师发现答案多种多样,但都没答对,如: “绞尽墨汁”; “绞尽乳汁”; “绞尽果汁”; “绞尽汤汁”; 老师在后来评讲试卷时,对这批未来的来华留学生说:“你们真是‘绞尽脑汁’也没写出‘绞尽脑汁’。”。

10.急:作文 《唐诗宋词那些事儿》600字

黄昏,日落,天灰暗。深巷幽邃,屋舍俨然。纷华敛尽时,天地皆缄默。

—题记

雁断夕阳,掬一捧花溪,聆一流汩曲,猎半缕游烟,绕萦萦岚雾。诗情画意般的文字,经过时间的酝酿,都幻化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雨水的伤恸,寒蝉的凄鸣,都是大自然的恩泽。休憩在一阕唐诗与宋词的雅韵中,是思维的释放,是人性的修整。我无法拒绝他们的诱惑,每一次顒望,就能收获一盏夕阳,每一次俯首,就能撷取满手花香。

负手而立,看见一代盛唐的辉煌。在那个繁华的年代,永不退色的是一抖诗篇。是举杯消愁,对影三人的无奈么?是高堂明镜悲白发的苍茫么?当然不是,在那个雕栏玉砌的时代,诗词并没有沾染到那些浓重的脂粉气息。他仍旧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由与豪迈。他仍然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自在与逍遥。浪漫瑰丽的想象,奇特大胆的手法,寥寥数笔,勾勒出的豪情壮志绵延了千年仍旧影响深远,我们的李太白呀。

伫立在宋词江畔,想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想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缠绵,想到“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豪放,想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

江南细雨时,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思念聚到黄昏,雁过也,风惊动,吹斜敧,翘首期盼,何处将息?深沉的夜在雨中显得更寂。青石板,凭栏倚,一壶月华,斟酒飘零。静想当时明月,仿佛捅破了那层隔世薄膜,当时的细雨,当时的梧桐,如今有谁赏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念月花黄时,对影聊歌,耽词思渠。三杯两盏淡酒,敌他风急,再金樽,酩酊酬君。香系天涯客,损落珠脆颜。

沈园的邂逅你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开口。雨送黄昏,闲花易落,拆开黄封,纤手斟酌。冰冷的酒杯,颤抖的双手,熟悉的场景,以往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你醉了,醉得如此深沉,麻醉你的不是杯中酒,而是心中情。东风穷恶,你囿于“为争者不讳”的枷锁,没能挣脱,决然休书。桃花损落,闲池孑阁,向时山盟犹约,此时无语言说。你把心头的几寥思绪题在那斑驳的墙壁上,上天看得,后人看得。错、寞、难、瞒,你们明明近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涯。直到香消玉损后,你才敢复踏沈园,寻觅她的影踪,但是时间的链条不会把现实扭转,你失去的不只是一个唐琬,你丢弃的不只是一段姻缘……

梦回江南,细雨还在飘飘洒洒。幽深的巷陌,凉意习习。我渴望以它的清澈洗净我身上的污垢,以它的纯洁荡涤我心中的斑点.美丽的宋词,我看到了你,我需要你来抚慰我的心灵……

(网上找的,又帮你拼凑了一下,凑合看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