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人生情怀

1.李白诗歌的人生情怀

一、李白的情怀:

1、鹏飞九天的情怀:盛唐国力强盛,士人多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2、自由不羁的情怀: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3、忧国伤民的情怀: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古风》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4、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扩展知识: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结合宋词分析宋代文人的民族情怀

词的特点:

1. 词是音乐文学,起源隋唐时,雅乐(古代)清乐(魏晋南北朝)燕乐(隋唐),词配合燕乐而生

2.词是城市文学,世俗性,这是词作为新兴文学的本质所在(宋词的“俗”,是世俗的俗,宋代文学的俗,是以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为代表的被传统士大夫阶层所排斥的民间文化的新兴)

3 词是南方文学,作词的人(唐圭璋《两宋词人占籍考》),词中所言之物绝大多数都是南方有的

江南景象,有地域性 词牌《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梦江梅》、《望江南》

4. 词是女性文学,女词人很少,男词人因为“男子作闺音”【出自清代徐嗟凤的《词正》】,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浅议传统诗词中的文人情怀

古人一向对自己的情史及闺房之乐讳莫如深,更不消说将其付诸笔端了。大家关起门来胡天胡地,娈童面首,歌妓艳婢,无所而不至,但打开大门,人人都是目不斜视,道貌岸然。

然则文人除外。不过范围只限男性,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作祟,女子的诗词文章作的再好,也不过是“才女”,不被纳入文人之列。

只有文人足够大胆。他们不但勇于而且乐于通过诗词来淋漓尽致地渲染自己的情感生活,从而独领风流,从大气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婉约的“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从含蓄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到直白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从隐晦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到缠绵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从无限期许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到痛心疾首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从惆怅的“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到大胆的“纵被无情弃,不能休”;从香艳的“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到露骨的“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单从词句来看,文人们统统堪称“情种”“情痴”之楷模。可华文之下,果真如此么?只怕未必尽言然。

举两个令我最不能接受的例子。

每当人们想表明情有独钟时,总要引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此是唐朝诗人元稹思念昔日情人所作。除此之外,多情的他还作过多首诗来悼念亡妻,以排遣丧妻之痛,其中以“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和“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两首最为著名。字里行间真情流露,哀感顽艳,传诵至今。

但实际上元稹作这些诗的同时,先是纳妾韦氏,后又续弦裴氏,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无论古今,强迫寡妇守节固然有失人道,让男人丧妻后长鳏不娶更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可无论如何,当一个男人一边厢哭着喊着:“我的心上人啊,没人可以取代你在我心中的位置,我连看都懒得看别的女人一眼。还有,老婆你自己先走了,抛下我一个人多么悲伤!我虽然独享着荣华富贵,却想你想得整夜整夜地闭不上眼睛。为了报答你的情意,这辈子我都不会另娶她人!”而另一边厢却忙不迭地左拥右抱,倚红偎翠,大享齐人之福,年已五十,还能生出一个大胖儿子来,这岂不太过可笑!?可见文人自诩的深情,不外如是。

同时著名的悼妻之句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然而我很置疑,当鬓如霜的苏老携着年轻貌美的侍妾朝云游山玩水时,如何还能"不思量,自难忘"?并且抚着便便大腹得意地道:"知我者,朝云也."恕我斗胆说句放肆的话罢:德行!

说起文人的薄情无德,还有汉朝卓文君的《白头吟》为证。诗云: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首诗是司马相如在京城为官欲娶茂陵女为妾时,卓文君愤然而作,此来表示要与其断情绝意。不过“苟富贵,便移志”乃古今中外男人的通病,倒也并非文人的专美。

其实还是杜牧坦率:“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诚然。酒才是这些文人的至爱,青楼乃惯去之处,而薄幸,则是他们情德的真实写照。

许多深情款款的诗词很美,很感人,可惜讽刺如黑色幽默。

我以为。

4.【有没有哪些唐宋词表达超脱潇洒情怀或者悠闲自在生活的】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张志和《渔父》词五首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父》原为渔歌,又名《渔歌子》、《渔父乐》,本为唐教坊曲,张志和用为词调,借以描写渔隐之乐,表现其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情怀.。

5.求一篇关于唐诗宋词历史情怀的论文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 沮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

也是当时作词最多,对后世长短句的发展影响极大的词人之一。 庭筠出身于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虽为唐初名声显赫的太原温氏后裔,但是,到他父亲这一代时,早是家道中落,衰微而已。

他少年时代,即以善思敏悟。才华横溢而称著乡里。

逮至长成,更是博闻强记,通晓音律,善为管弦,而且,尤以诗词文赋见长。世传,庭筠每入试,押官韵作赋,从不起草, “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得“温八吟”之号。

曾经“八叉手而成八韵”,又别称“温八叉”。大约是因为其长相较为丑陋的缘故吧,所以时人亦有称他“温钟馗”的。

温庭筠虽然甚有才思,弱龄有志.然而,仕途却闭不得意。从28岁到35岁的八年之中,他屡屡应试,屡屡不第,尤其是最末一次应试,竟因恃才傲物,讥讽权贵,触犯上司,被诬为“有才无行”,再次名落孙山,以至于一生都未能得中进士。

大约是唐直宗大中三年(849年)的前后,温庭筠以善于诗词,被当朝宰相令狐绹选用为考功郎中,进入相国的书馆工作。有一次,令孤绹看到他填的一首《菩萨蛮》词很好,就假冒自己的名字把它进献给唐直宗,并再三嘱咐庭筠为其保密。

但是,温庭筠非常鄙夷令孤绹的这种行为,很快便把此事宜捅出去,弄得堂堂相国尴尬异常,大失体面。又一次,宣宗赋诗,上句用了“金步摇”,但对句一时怎么也想不出来,遂令庭筠来对。

庭筠立即以“玉条脱”应对,宣宗听罢非常满意。当时在旁的令狐相国不知温庭筠所对词语的出处,庭筠便告诉他典出《南华经》,井很不客气地指出:“《南华经》是一部极普通的书,并非什么生僻著作,相国在公事之余,应读一点古籍才是。”

他的这一番语带教训的批评,使令狐绹出乖露丑,遂把他忌恨在心。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庭筠替应试者提笔代劳,事发后,令狐绹便以他搅扰科场罪名,贬为隋县尉。

此后,庭筠依附徐商,被任为巡官。在这段时间,他常与段成式、余知古、徐商等,往来唱和,吟诗作赋,度过他一生最愉快的几年。

咸通七年(865年),徐商攉升宰相,任庭筠为园子助教。然而,好景不长。

是年秋试中他竭力赞赏推荐邵谒的文章,而邵谒之文以激切的育词揭斥了时政,温庭筠也因此被罢官。从此,他落魄江湖,四处飘流,几年后,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但是,他的诗作,无论思想境界,表述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远不能和李商隐相提并论。

至于他的词,尽管存在着题材狭窄,用词轻艳的不足,但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津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半个世纪之后出现的花间词派,就是在他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对于温庭筠的品行,历来毁誉参半。不过从他那些充满脂粉香泽,浓艳重抹,刻意描述女子体态、容貌的词作来看,他的生活确是比较轻浮,比较放荡。

这必然会影响他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升华,同时,也给后世的词人带来了不甚良好的影响。 婉约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相近。

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 《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

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

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

6.关于感叹命运凄苦的宋词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以上五首均为李清照南渡后作品,多抒发有家难归之清,以及悼念亡夫的词句。李清照南渡后,所做词句大多悲苦、离愁,喜欢的话可以多看看!

7.现在最浪漫的文人,最具情怀的诗词

顾城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式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如《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我们需要

土地,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用木鞋挖着

泥土,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

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还有徐志摩,如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还有泰戈尔,席慕蓉,海子等。

可以推荐古代的吗?纳兰容若,他的词清丽婉约,人也温润如玉。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梦江南·昏鸦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还有晏几道,晏殊,李煜,秦观,冯延己,欧阳修,温庭筠,苏轼(他的婉约词)等的词都很有意境和情感,很美。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8.运用古诗来表达个人的情怀

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辛弃疾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楼钥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 谁

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梁启超 世

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魂.____陆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杜甫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表达思乡的情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王建 (唐)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李煜 (唐) - 《清平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 (唐) - 《春望》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 白居易 (唐)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孟郊 (唐) - 《游子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 (唐) - 《次北固山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 (唐) - 《杂诗》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 (唐) - 《渡荆门送别》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 (唐) -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 佚名 (汉) - 《悲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