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鹅鹅鹅古诗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2.如何教儿童学古诗:《咏鹅》背景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等特点,而3—13岁是人生记忆力最好年龄,从小让孩子接触古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在对古诗的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重点难点 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大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大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1、引导幼儿观察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大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大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吧。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大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大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那么大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大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大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中,我采用先声夺人的办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即让幼儿听声猜动物,实践证明,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当我把白纸揭开,栩栩如生的大白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时,孩子们的脸上更是满溢着兴奋的表情。 对古诗的教学,对于幼儿特别又是小班的幼儿来说显得有点枯燥,但是如果运用适宜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也会让他们兴致盎然,并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考虑到小班幼儿因知识经验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咏鹅》这首易于小班幼儿理解的古诗来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呢?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趣味性的挖掘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肢体动作模仿来表现古诗内容。通过让幼儿模仿大白鹅头抬的高高的伸着脖子唱着歌、在水里像划船一样游泳等动作来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诗的意境。这个活动环节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强,模仿得也很不错,师幼互动也很好。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大白鹅基本的外形特征,如鹅长长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 但在“听一听,读一读”这一环节中,也许是教法设计还不够理想,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些,因此幼儿学习朗读的情绪有所下降,有几个幼儿注意力开始转移,开始东张西望,不十分愿意跟老师朗读古诗。我想,如果我变换一些方式来教读,如由教师朗读诗句幼儿模仿动作;或教师一边指着白鹅的不同部位,一边诵读相应的诗句;或者让全体幼儿来诵读,我来指挂图。这样就增加了形象性,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就不至于削弱。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在欢快愉悦的歌曲声中学习表演古诗里的情景,在游戏活动中孩子表现的很开心,也学的很像。通过模仿白鹅戏水的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3.少儿古诗六十首如江南啊咏鹅啊儿子要的敕(chì)勒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凉州词 (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guàn)雀楼(唐)王之焕(huàn)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 晓(唐)孟浩(hào)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凉州词 (唐)王翰(hàn)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sài)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教(jiào)胡马度阴山!芙(fú)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Chài)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 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唐)李 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唐)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唐)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绝 句 (唐)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唐)杜 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nǎi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 枫桥夜泊 (唐)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yín)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翁,独钓寒江雪。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lù)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赋(fù)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 居 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悯(mǐn)农 (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唐)李 绅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行 (唐)杜 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 (唐)杜牧(m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古朗月行 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天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别董大 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塞下曲 唐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唐五代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唐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池上 唐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清明 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北宋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元日 北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泊船瓜洲 北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苏轼水光潋滟。 4.《鹅》的古诗1、原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3、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5.关于鹅的古诗,越多越好一、鹅的古诗: ?fr=qrl 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鹅的故事 现在放假对于我来说已毫无兴致,空闲在家的感觉一点也没意思,常常突袭而来的落莫感会排山倒海的扑来,我就这般被活生生的肢解掉,像个被线牵着的木偶人般,魂儿早被抽掉,身体早已不再受意念的控制。一只愚蠢的鹅,呆呆的,蜷缩在偌大的床上,空洞洞的瞳孔盯着电视屏幕,回过神来才发现根本没有电,哈哈大笑自嘲自己几声,想着某日billboard榜上的那歌还真他妈不错,突然又瞟到某个角落里堆积成山的参考书,回想当初信誓旦旦的要将他们全部做完,现在也只能任其搁浅在那,因为身心疲惫,一点也不想动,愚弄,疲倦,现实,压抑,一样也不能让我轻松,脑子里嗡嗡作响,我甚至像下一秒就可能会出现幻觉,我有可能由此疯掉.突然风扇又突然转动起来,从而将我一脑子的奇怪思想全部绞碎,强打兴致又将《8 mile》看了一遍,Em的理想又让我多了很多感悟,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时竟发现自己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想目标,顿时觉得自己有些窝囊,现在只想尽快仰视自己的未来发现点什么.下午被一通电话彻底毁灭,可以说是自己毁了自己,我居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球场泡了4个多小时,最后不得不佩服自己可以如此作践自己,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压抑转化成为了动力,充满愤怒的动力,我唯一能做的是将其一点一点消耗殆尽,之后好好的睡一觉,享受新的一天的阳光。最近常常做噩梦,梦到自己横卧在冰冷的铁轨上,呼啸而来的火车头直挺挺的开来,我未被任何东西束缚,却逃不开,只能眼睁睁看着轮子压来,庆幸是瞬间醒来伴随全身的冷汗,还好,梦中的自己没有死去,现实的自己救了自己,还好,还好……希望总会存在~ 鹅的故事: 传说王羲之特别喜欢鹅,有两个相关故事: 一是鹅换黄庭经。据说有个道士多次求他写经,他不写。后来道士想出一计,弄来几只很好的鹅,王羲之果然想要,最终书写了《黄庭经》换来鹅。 二是“大雄宝殿”的故事。传说有个老太太带了几只好鹅,让王羲之替她写字,写了“宝贝大雄鹅”、“宫殿”等等。王羲之醒悟过来,没再写下去。但老太太(观音变的)把已经写好的字拿走,并用作庙主厅的名字。 6.古诗《鹅》谁写的《咏鹅》是唐朝诗人骆宾王写的一首“咏物诗”,相传是其七岁诗的作品,骆亦因此被目为“神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浮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7.鹅鹅鹅古诗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