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古代科考或赶考”的诗句有哪些1、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唐代:韦庄《喜迁莺·人汹汹》 译文:彩色旌旗一队队绚烂如天上虹霓,绛红色仪仗一排排壮丽如彩霞,引领着中举的士子去拜见皇后。 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唐代孟郊《登科后》 白话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3、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唐代: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 译文:晚上驾着马车去送举人,东方还没有天明。自己以为自己出来的已经够早,没想到路上已经有了马车行走。 4、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宋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译文: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5、时光似箭如流星,进京赶考求功名。——近现代:卢青山《同前述其歌》 译文:时间如射箭一般如流星一般划过,急着进京赶考去求取功名。 2.古代学子进京赶考赶考高中的诗句有哪些1、唐代·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2、唐代·赵嘏《喜张沨及第》: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3、唐代·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译文: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榜上三十三位及第者都骑马向长安进发。关中的少年朋友们,你们多准备美酒吧,我们很快就会把春色带进关内来。 4、唐代·章孝标《及第后寄广陵故人(一作寄淮南李相公绅)》: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译文:进士及第比任官更为荣耀,我现在好比镀了金,出京回家省亲。旅程已经快要到扬州,故寄此诗报告朋友们,请大家洗净眼睛,改变对我的看法。 5、唐代·白居易《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译文:在慈恩塔下我们曾一起留刻名字,而我是一行十七人中最年轻的啊! 3.关于书生赶考的诗句1、若个书生万户侯唐李贺 《南园》 2、胜作一书生唐杨炯 《从军行》 3、白发书生神州泪宋刘克庄 《贺新郎 九日》 4、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现代** 《沁园春·长沙》 5、不独笑书生争底事宋苏轼《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6、问书生、何辱何荣宋苏轼 《行香子·三入承明》 7、昔有书生荐寿杯宋王以宁 《鹧鸪天·昔有书生荐寿杯》 8、孤坐书生能意就宋王之道 《减字木兰花·鳖头龟手》 9、不奈书生习气宋杨无咎 《水龙吟·智琼娇额涂黄》 10、旧日书生宋沈瀛 《柳梢青·相逢今夕》 11、万事尽出汝书生宋陈亮 《水调歌头·事业随人品》 12、谁识书生心事宋魏了翁 《水调歌头·高氏八千古》 13、长把书生阁束宋魏了翁 《水调歌头·堪怪两外府》 14、会得音书生羽翼宋黄机 《浣溪沙·流转春光又一年》 15、书生老去宋刘克庄 《沁园春 梦孚若》 16、饶得书生穷命宋刘克庄 《念奴娇·比如去岁前年》 17、白发书生神州泪宋刘克庄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 18、薄命书生鸡肋尔宋刘克庄 《贺新郎·谪下神清洞》 19、怅书生浪说宋陈人杰 《沁园春·我自无忧》 20、忍及书生宋陈人杰 《沁园春·尽典春衣》 21、未必书生能点墨宋无名氏 《望江南/忆江南》 22、千古书生元元好问 《江城子·草堂潇潇淅江头》 23、空自笑、洛下书生元虞集 《苏武慢·放棹沧浪》 24、书生怜白发元王冕 《漫兴 其六》 25、白首书生乐太平宋陆游 《春游》 26、天公元不负书生宋陆游 《冬夜》 27、不妨也是一书生宋陆游 《读史》 28、天公成就老书生宋陆游 《读书》 29、书生不自怜宋陆游 《遣兴》 30、百年铅椠老书生宋陆游 《秋思》 31、书生事业无多许宋陆游 《秋思》 32、书生饿死寻常事宋陆游 《秋思》 33、自笑书生无寸效宋陆游 《书事》 34、书生有泪无挥处宋陆游 《书叹》 35、天公不负书生眼宋陆游《书喜》 36、书生事业绝堪悲宋陆游 《有感》 37、枉着书生待鲁连元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38、书生技痒爱论量元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39、书生辛苦竟何为宋张九成 《论语绝句一百首》 4.古代两书生赶考的故事春秋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归,西羌积石山,有一个贤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那时候左伯桃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侯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所以一向没有做官的念头,后来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迳奔楚国而来,迤逦来到雍地,时值严冬,雨雪霏霏,再加一阵阵如刀如刺的狂风,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湿透了,勉强忍住寒冷前进,看看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远远望见远处竹林之中,有一间茅屋,窗中透出一点灯亮来,伯桃大喜,就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屋里走出一个书生来,四十四五年纪,知道了左伯桃的来意,便一口欢迎他进屋去。左伯桃进得屋内,上下一看,只见屋中家具简单,而且破陋不堪,一张床上满堆了一些书卷,左伯桃请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爱好读书,想救国救民的人,二人三言两语,便十分投机,大有“恨相见之太晚”的意思,两人便结拜做异姓骨肉。 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这个心思。一日天晴,两人便带了一点干粮往楚国而去。 晓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粮将要用尽,而老天又降下大雪来,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一人受用,还能到得楚国,否则两个人都要饿死。他自己知道学问没有羊角哀的渊博,便情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想罢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了一口气。羊角哀大恸而号。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速去求取功名。言毕死去。 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 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给左伯桃香汤沐浴,择一块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这里守墓。 左伯桃的坟和荆轲墓相隔不远,相传荆轲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精灵不散,见左伯桃葬在他的旁边,鬼与鬼便起了纠纷。一夜: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而来。诉说荆轲的凶暴,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到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的忙罢。”说罢,自刎而死。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天明:荆轲的坟爆开了。 这消息给楚元王知道之后,给他们建立了一座忠义祠,勒碑记其事,至今香火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