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花丛觅诗”的诗有哪些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译文: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译文: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译文: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译文: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6、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译文:农历五月间,走在临平山下的路上,可以欣赏到汀洲间的水面上,盛开着许多鲜艳的荷花。 7、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译文: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8、梅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译文: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9、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春枝秦观。——秦观《春日》 译文: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10、人面不知何处处,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译文: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12、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 译文: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13、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译文: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1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译文: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译文: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2.《山亭夏日》把这首诗的所有诗句写下来《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这是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3.山亭日暮 古诗有《山亭夏日》《空亭日暮》《春日山亭》,就是没有《山亭日暮》。 山亭夏日 作者: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空亭日暮 (明末清初·沈谦) 空亭日暮。记声断骊歌,摇鞭欲去。沙草半连云,雪花时带雨。 梦难凭,期漫许。但相看无语。才转眼,散发披襟,江南酷暑。 我有离情怎诉。想望月芦沟,也思旧侣。斫地为谁哀,谈天何自苦。 妙文传,芳信阻。正金台吊古。愁多少,骏骨如山,寒烟宿莽。 春日山亭 (唐·牟融) 醉来重整华阳巾,搔首惊看白发新。莫道愁多因病酒,只缘命薄不辞贫。 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正是圣朝全盛日,讵知林下有闲人。 4.诗名里带觅字的诗词有哪些1、膏泽入土难寻觅,滋润禾苗郁郁葱。轻捻菩提经慢诵,梵音袅袅惠尘生。胡秉言《惠泽》 2、一朝飘泊难寻觅。清曹雪芹 《葬花吟》 3、难寻觅。宋柳永 《其二》 4、归来故苑重寻觅。宋张先 《木兰花/玉楼春》 5、盛睡里、起来寻觅。宋晁补之 《少年游·当年携手》 6、寻觅上天梯。宋朱敦儒 《朝中措·新来省悟一生痴》 7、怎生寻觅。宋史浩 《瑞鹤仙·是花堪爱惜》 8、正须千骑寻觅。宋毛并 《念奴娇·丽谯春晚》 9、清香无处重寻觅。宋张抡 《醉落魄/一斛珠》 10、暂时不见犹寻觅。宋袁去华 《忆秦娥·月照席》 11、空花昨梦休寻觅。宋陆游 《醉落魄/一斛珠》 12、相寻觅。宋吕胜己 《满江红·惨惨枯梢》 13、过眼难寻觅。宋赵长卿 《念奴娇·银蟾光满》 14、梦中寻觅。宋石孝友 《忆秦娥·秦楼月》 15、谁与同寻觅。宋赵师侠 《酹江月/念奴娇》 16、何日重寻觅。宋汪晫 《念奴娇·谁家野菜饭炊香》 17、须寻觅。宋吴渊 《满江红·秋后锺山》 18、何处寻觅。宋李曾伯 《醉蓬莱·倚栏干一笑》 19、相寻觅。宋李曾伯 《满江红·镇日山行》 20、宜春馆里香寻觅。宋王义山 《乐语》 5.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山亭夏日》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原文】 山亭夏日》 年代: 唐 作者: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赏析】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