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 国画: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2.宋词中的佳句有哪些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六玄令 晏几道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贺 铸 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曲玉管 柳 永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浣溪沙 晏 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浣溪沙 晏 殊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八声甘州 张 炎 一时左计,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 摸鱼儿 朱嗣发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风入松 俞国宝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阮郎归 晏几道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苏 轼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踏莎行 周紫芝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齐天乐 蝉 王沂孙 一襟幽事,砌虫能说。 玉京秋 周 密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杨州慢 姜 夔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临江仙 陈与义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夜合花 吴文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 苏 轼 十里杨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琵琶仙 姜 夔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莺啼序 春晚感怀 吴文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苏 轼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霓裳中序第一 姜 夔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 晏 殊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满庭芳 周邦彦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独自追寻。 满庭芳 促织儿 张 鎡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垂帘碍。 薄幸 贺 铸 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 三殊媚 史达祖 又争知、吟骨萦消,渐把旧衫重剪。 瑞鹤仙 吴文英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江红 岳 飞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声声慢 李清照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贺新郎 叶梦得 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 高阳台 吴文英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西河 金陵怀古 周邦彦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满庭芳 秦 观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苏幕遮 范仲淹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琵琶仙 姜 夔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 辛弃疾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新郎 赋琵琶 辛弃疾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媚妩 新月 王沂孙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 苏 试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柱枝香 王安石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摸鱼儿 辛弃疾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少年游 柳 永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 苏 轼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踏莎行 晏 殊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高阳台 吴文英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贺新郎 辛弃疾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风流子 周邦彦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石州慢 张元干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木兰花 晏 殊 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 月下笛 张 炎 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 长亭怨慢 王沂孙 天淡银河垂地。 御街行 范仲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晏 殊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定风波 柳 永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晏 殊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 秦 观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木兰花 晏 殊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木兰花慢 辛弃疾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 尉迟杯 周邦彦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长亭怨慢 姜 夔 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 张 先 不如桃杏,犹解嫁区风。 一众花 张 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 辛弃疾 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箫娘,书一纸? 夜游宫 周邦彦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望湘人 贺 铸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媚妩 新月 王沂孙 历历数,西州更点。 天门谣 贺 铸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定风波 柳 永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 李之仪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永遇乐 李清照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木兰花 晏 殊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暗香 姜 夔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少年游 柳 永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木兰花慢 辛弃疾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语,别情无极。 六丑 周邦彦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兰陵王 周邦彦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 苏 轼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 宝鼎现 刘辰翁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鹧鸪天 晏几道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浪淘沙 欧阳修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点降唇 姜 夔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飞 毛 滂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柳 永 今霄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3.有关下列古诗的写作背景、《赤壁》 1、关于本文的作者。 《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诗人。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2、关于本文的主题。 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