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干部退休 是什么诗句来源网页: 妙趣横生的古人“退休诗” 转载▼ 退休制度,古已有之。据《周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意即做官的到了70岁就要“还禄位于君”,告老还乡。但退休后,朝廷是不再发给俸禄的。例如东汉大臣郑均在建初六年(81年)退休时,章帝(刘旭,76年-88年在位)只赐给他一个“终身尚书”的空名,没有分毫退休金。 到了唐代,朝廷规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退休后才发给一半的禄米,但不发银两。极个别的经皇帝特批,才多少发点钱。至于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后俸禄也即停发。因此,绝大多数官员一般情况下,只要身体和精力应付得了,都不愿退休,能混一天是一天。 直到宋代,据叶梦得(1077年-1148年,高宗时官拜尚书左丞)所著的《避暑录话》一书记载,998年,真宗帝赵恒登基后才正式颁诏规定:文武百官退休后一律按其俸禄发给一半退休金,从此,才形成一种固定的退休金制度;明代,退休年龄提前到60岁,由于退休后,地位和权力都失去了,所以不少官员尽量拖延退休时间,成为官场上的一大弊端。有人写诗讥讽道: 绿水红莲客, 青衫白发精。 过厅无一事, 咳嗽两三声。 这首诗生动地勾勒出这种官员吃喝玩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尸位素餐的丑态。 与上述情况相反,也有少数有自知之明的贤达之士,退休年龄一到(有的还不到)就主动请求退休,让年轻官员顶替上来。他们当中有人还作了退休诗以表明心志。 南北朝时期的梁代,文学家、医学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456年-536年)就作过“退休诗”: 眼前流水自悠悠, 歇卧偷闲恋绿畴。 笑看金笼牵鼻去, 等闲落得用鞭抽。 这首诗题在一幅画上。画面上有两头牛,一头牛悠闲自在地吃草;一头却被套上笼头,牵着鼻子,受人抽打驱使。两牛形成鲜明对照。陶弘景作这幅 画并题上这首诗,送给礼请他再度出山任职的梁武帝(502年-549年在位),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意。“山中宰相”的雅号便是由此而来的。 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雍熙年间,时任苏州太守的孙冕已60多岁,他自感体力不支,精神不振,在给太宗写了告老还乡的奏折后,写下退休诗以明心志: 人生七十鬼为邻, 已觉风光属别人。 莫待朝廷差致仕, 早谋泉石乐天真。 去年河北曾逢李, 今日淮西又见陈。 寄语姑苏孙太守, 也须抖擞旧精神。 写罢,不等皇帝批准,他便带着家小离任回归家乡新淦(今江西新干县)。诗中表明知老而退,扶持新人的观点。归隐山林,安度晚年,乐观中不乏幽默。 明代开国功臣,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1311年-1375年)也曾作退休诗自娱。诗云: 买条黄牛学种田, 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 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 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都增价, 老了文章不值钱。 洪武四年(1371年),他刚满60岁,以弘文馆学士身份退休。 这里 2.有哪些关于重阳节的老干体诗(老干部体诗)1 日出东方万象新,九州五岳艳芳晨。 风云平熄小康迈,科技创研天宇巡。 孤雁齐归同比翼,群花共放合争春。 八旬雨露蟠桃裕,百岁甘露百福臻。 2 日出东方万象新,九州五岳艳芳晨。 风云平熄小康迈,科技创研天宇巡。 孤雁齐归同比翼,群花共放合争春。 八旬雨露蟠桃裕,百岁甘露百福臻。 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改革新蓝图。 深化改革全推进,开启伟大新征程。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持久进行时。 进军“两个一百年”,梦想复兴我中华 3.形容“老干部活到老学到老”的词语有哪些1、皓首穷经 发音 hào shǒu qióng jīng 释义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出处 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2、学无止境 发音 xué wú zhǐ jìng 释义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3、学海无涯 发音 xué hǎi wú yá 释义 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出处 明·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4、积少成多 发音 jī shǎo chéng duō 释义 读书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知识。 出处 《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5、积水成渊 发音 jī shuǐ chéng yuān 释义 比喻知识可以积少成多。 出处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