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首唐诗素描和一首宋词素描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一九七三年开始)。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 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七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八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十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民国六十一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 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 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二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八十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玩味。 2.唐诗素描完整的《蝶恋花》: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3.仿写宋词素描的作文 ,要有三个画面导航唐诗素描宋词写意作文训练及素材大全32012-04-19|兰黛公主|转藏(10) 唐诗写意11篇青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青春,是你王勃定格在青史上的形象。 刘昫撰《旧唐书文苑传》,说你二十八岁弃绝红尘;欧阳修编《新唐书》,称你二十九岁英年早逝。史料上有太多这样的语焉不详和互相矛盾,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生卒年代至今不也众说纷纭吗?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讲究“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一个王朝的是非善恶无法由当代人自己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必须交付给后人与时间评说!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与聚讼。 刘昫撰《旧唐书》已是公元940年,欧阳修编定《新唐书》已是1060年,就算你王勃辞世是675年吧,他们与你都隔着几个世纪的风尘。几个世纪的风雨能消蚀多少往事,几百年的大江东去会淘尽多少风流人物,但你王勃没有被岁月掩埋,为什么?因为你有不朽的华章,有不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滕王阁序》。 且不管你活在这个世界是二十八年还是二十九春秋,总之你是不满三十个春秋就溘然长逝了。孔圣人曾回首自己的人生路,为自己画出了一条这样的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圣人尚且年至三十才找寻到一条安身立命的道路,而你王勃呢,未至三十即才华动京师,文名播四海。九岁时,你读到了《汉书》,那是唐代大儒颜师古作注的《汉书》。 一卷《汉书》读罢,你写下了一卷《汉书指瑕》,指摘颜师古的缺失,向那个时代的经学大师叫起了板,一时传为佳话。十四岁,你上书当朝右相刘祥道,被刘祥道视为神童举荐给了唐高宗。 朝堂之上,你面对君王关于时局与经济的提问,从容不迫,应对如流,被列为优等。龙颜大悦,朝散郎的冠冕就这样赐与了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少年。 高宗的第六子沛王李贤比你年少几岁(据《旧唐书》记载,他是文明元年即公元684年辞世的,时年三十二岁,由此可知,沛王生于653年。)你的才华他怎能听而不闻。 沛王出于对你的仰慕,奏请父皇准许你王勃常伴他的身旁,于是你便成了沛王的修撰官。汉代的一位佚名诗人道尽了人生的况味:“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苦短,给历史留下些什么呢?立德、立功、立言就是每一位有志之士的梦想。因而少年即志得意满,想必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应该是最值得赞美的事。 怪不得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也说;“出名要趁早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你任沛王修撰官时所作的一首青春的骊歌。仿佛没有忧伤,没有怅惘,惟有三春阳光般的明媚,鹤鸣九天般的飘逸,登高望远般的博大,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 二唐代的县令又称明府,县令的佐官就是县尉,人称少府,县令是正七品的官衔,少府自然是从七品的官位。你的杜姓朋友,就是这样一位即将辞别京都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赴蜀川就职的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浓浓的情结——“龙城凤阙情结”。 任职京都,那是一个夙愿,出入禁城,那是一种荣光。你的杜姓朋友又何尝不想在朝堂之上天子之侧一展鸿图呢,但毕竟幸运之神眷顾的只是少数人。 在朋友的眼里,你王勃无疑是人们艳羡的对象。陪伴在皇子身边,对于一个人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王佐之才,意味着青云直上,意味着一条鲜花铺就的灿烂前程在脚下延伸。 与你话别,你朋友的心中或许就带着这几份失落,脸上或许就露出这几许自卑。他落寞地与你携手走出了长安城的东门,那里有霸陵,送别的人都要在那里为远行的人设宴饯别,那里有古老的驿道,从此一别,马蹄声响,风尘扬起,就是天各一方。 如何抚慰一颗远别离的心,如何叮咛一声珍重与祝福,如何表白友谊的弥足珍贵,又如何藏起自己的优越感不伤害朋友的心?你没有提霸桥柳,你没有赋“西风古道音尘绝”,你没有诉执手相看泪眼。饯别的酒宴上,你挥毫泼墨,起笔就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大手笔,大写意。 是啊,古老的长安曾见证过战国时干戈扰攘,曾目睹过项王的叱咤风云,曾亲历过董卓的烧杀抢掠,曾伤悼过五胡的中原纷争。古老的长安也留下了“履至尊而制六合,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秦始皇的足迹,也传唱过“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汉高祖刘邦的高歌,也叹息过杨家王朝如昙花一现般的匆匆三十七年的兴亡。 如今的长安又一次定为天下的都城。又逢四海为家日,大唐的天空是湛蓝的,大唐的疆域是辽阔的。 遥远的西域古国龟兹再次纳入了大唐的版图,高丽国王向长安派出了称藩的使节,岭南的广州成了大唐节度使的府第,难于上青天的蜀国剑阁古道又由大唐的将士戍守。你王勃是青春的王勃,你生逢其时,此时的大唐也是青春的大唐。 你和朋友杜少府立于京都长安的高楼。 4.唐诗素描的全文《唐诗素描》系列作品是湖南作家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关于唐诗的释义迥然不同的文本。它以原诗为载体,在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凝练的诗词扩展成浓酽的散文,把唐诗描绘成了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唐诗的意境、韵味和形象。《游子吟》、《渭城曲》、《夜雨寄北》、《题都城庄》是写情的佳作,《绝句》、《清明》是写景的名篇,在曾冬的笔下,这些优美的诗歌意境都得以一一再现。 《唐诗素描》最新完全版(收录120余篇)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并附配乐朗读CD。这些美丽的文字必将成为这个喧嚣的尘世里不可多得的心灵鸡汤,让你重新找回那份最初的宁静。 5.唐诗素描完整的《蝶恋花》: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6.8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古诗的唐诗素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诗1.《赠从弟》(其二) 刘桢 汉末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初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7.《无题》 李商隐 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8.《相见欢》 李煜 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9.《登飞来峰》 王安石 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自)缘身在最高层.10.《苏幕遮》 范仲淹 北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参考资料:语文书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东晋23 马说 韩愈 唐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明初25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宋2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明30 诗五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泊秦淮 唐诗素描淡淡、轻飘的烟雾和那柔美、轻盈的月色笼罩着整个秦淮河水,那些沙粒、水流静静的像刚出生的婴儿,享受着母亲的柔抚般似的,享受着美丽的恩赐的柔光. 我将船只慢慢的划向岸边,靠近河边的一家酒店.我下了船,独自漫步在这美而详和如仙境般的境界里,静静的漫步…… “啊…….”一阵响亮而令人沉思的《玉枝后庭花》打断了我的一切美好,我缓缓的抬起头,随着那传声望去,只见一个卖唱的歌女,边唱边跳,似乎没有丝毫的忧伤,悲痛之感,似乎感觉不到亡国之恨,正在那对岸酒楼里欢唱着《玉树后庭花》,我暗暗的叹息,世间的一切怎么会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