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心安处是吾乡相关的诗句

1. 苏轼的词定风波,是此心安处是吾乡那首,求赏析,谢谢~~~

定风波·赞柔奴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 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的广西宾州,其歌女出身的小妾柔奴毅然随行,两人一起在宾州生活了多年。王巩在宾州泼墨吟诗,访古问道,柔奴则歌声相伴,温柔慰藉,助其奋发。

后来,王巩奉旨北归,途中宴请苏轼。苏轼发现虽遭此一劫,王巩不但没有仓皇落拓的容颜,还觉胜似当年,且性情更加豁达,不由疑惑:怎么“定国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在逆境中,王巩精神不倒,技艺大进,著述不绝,“尤为坡所折服。”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免于沉沦?王巩笑了笑,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窈窕的柔奴便手抱琵琶,慢启朱唇,轻送歌声。

苏东坡以前也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觉得她的歌声越发甜美,容色也越发红润,看来宾州的水土真是养人啊!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地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苏轼试探地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这般豁达之语,苏东坡大为赞赏,立刻填词以赞之。 (一)串讲句意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上片着重写人物的外在美。开头先让两个主人公出场,一个王巩,一个是与王巩风雨同路的柔奴,而主要讲的是柔奴。

琢玉郎”指的是王巩。东坡常在王巩的岳父张方平面前戏称王为“琢玉郎”。

又可能化用了唐人卢仝《与马异结交》“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诗,则“琢玉郎”也有“情种”的意味,倒是一语双关。王巩本来就白白胖胖的,经过五年的贬谪生活,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白里透红,所以苏轼在词里再戏称他为琢玉郎。

这样一个美玉琢成的郎君,理应请求上天赐给他一个漂亮的姑娘。“点酥娘”指的就是柔奴,柔奴还有一个小名叫点酥。

“点酥”本是宋时制作糖食的一种工艺,后来把“点酥”衍生为有梅花花容的姑娘。林逋便有“剪绡零落点酥干”之句。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这几句的意思是:柔奴能歌善舞,自已能作歌,再经她皓齿轻启,清歌一曲,似乎微风兴起,炎热的大海上飞着雪花,顿时变得清凉无比。

作者在这里变抽象为具象,以视角和触觉来描述听觉形象,很好地运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手法。苏词天马行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的特别动人。

美好的歌声发自美好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

换头承上启下,先写出了作者的疑惑。大凡人经历磨难,都以身心憔悴为代价,所谓“忧伤使人老”,作者不解的是柔奴在那样一个环境恶劣的谪居地生活了五年,回来后竟似越来越年轻。

但柔奴却只是“微笑”,而且这一笑容似乎还带着岭南梅花的香味。作者对柔奴这一表情的捕捉很见功力,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历程,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这一“微笑”也是她能够笑对苦难的原因所在,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使最后的问答合情合理。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苏轼忍不住问起柔奴贬谪生活是不是很艰苦,而柔奴,这位兰心蕙质的姑娘回答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心中安宁,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也都如同在家乡一样心安理得。

这个回答具有深刻的意蕴,既是歌颂柔奴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感悟。 (一)评述全篇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也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适的旷达襟怀。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苏轼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王巩幸甚,虽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而有安处他乡的柔奴毅然随行;东坡亦幸甚,虽历经波折,漂泊四方,而前后三位妻子,也安心异地,一直陪伴着他。第一个妻子王弗,聪明温婉,无奈早亡,苏子在她的坟前栽下了三万株松苗,这个“短松冈”,寄托了苏子无尽的哀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第二个妻子王闰之,贤淑良善,随苏轼二十五载,苏子有诗:“步转回廊,半落梅花。

2. 阅尽千帆终执手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谁的诗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3. 网络倾城战记里面有一首诗,里面的一句是此心安处即吾乡

《定风波》的创作背景:著名画家王巩因与苏轼往来讽刺书信过多,被贬至岭外宾州,三年后北归.苏轼与之相见后,发现王巩神情不减当年,便问王巩的侍妾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却答“此心安处,便是家乡。”

其实静下来想一想,北京和兰州,哪个才是“乡”呢?我初到北京时,只觉得这里处处不好,怀念在兰州时如何如何的生活,这一次寒假归乡,我充分的意识到我喜爱的兰州,只存在于回忆中,只存在于我仍生活在那里时的兰州.而如果我离去,这个地方就不再是乡了.人变了,环境变了,我爱的兰州,只在过去,只在回忆.当我在几千米的高空看到脚下一片灯火辉煌的北京城时,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丝欣慰和心安.这里有我的朋友,老师和我牵挂的一切,不知不觉中,我早已喜欢上了这个城市.融入了这个城市,融入了这里的生活,这里的人.北京,开始让我觉得温暖,觉得安心,这里已然成了我有一个“乡”。 “乡”不是你出生的地方,也非你成长的地方,“乡并非遥不可及。

其实,“乡”随心而变,心安之处,便是家乡。

4. 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家,在哪诗

”此心安处是吾乡“意思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作品原文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白话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