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贵州的诗词林贵州哀诗二首 宋 刘克庄 岁晚淹留潦雾间,朱幡虽宠变苍颜。 颍川凤下来何晚,浪泊鸢飞去不还。 道远返丧新燧改,州贫无赙旅囊悭。 新邱莫叹封茔俭,绝胜痴人锦裹山。 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清 曾国藩 妙年作赋动明光,又策星轺赴夜郎。 文采边陬瞻泰斗,仪容寸步中宫商。 沈湘过访三闾庙,宛叶行经百战场。 定有新诗传万口,归来吾与解奚囊。 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清 曾国藩 六年陈迹君能记,病骨秋风入剑关。 曾洗人天清净眼,饱看巴蜀怪奇山。 君今岩壑搜群玉,自有光芒照百蛮。 不似老夫徒碌碌,昆冈一网手空还。 贵州杂咏 明 杨慎 绮缯缠髻作雕题,铁距穿鞋学马蹄。 清晓樵斤探虎穴,黄昏汲瓮下猿梯。 2.关于贵州的诗词到贵州 宋 赵希迈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 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 谢师恩 答皇亲见召 元 王处一 三冬凛冽彤云布。六出飘飞絮。地冻天寒难进步。满途冰雪,唤回童稚,且向茅庵住。贵州大醮无推诉。必要功圆聚。远逝新亡皆济度。加持妙道,展舒云宴,一会朝元去。 唐开州文编远寄新赋,累惠良药,咏叹仰佩, 唐 权德舆 风雨竦庭柯,端忧坐空堂。多病时节换,所思道里长。 故人朱两轓,出自尚书郎。下车今几时,理行远芬芳。 琼瑶览良讯,芣苡满素囊。结根在贵州,蠲疾传古方。 探撷当五月,殷勤逾八行。深情婉如此,善祝何可忘。 复有金玉音,焕如龙凤章。一闻灵洞说,若睹群仙翔。 三清飞庆霄,百汰成雄铓。体物信无对,洒心愿相将。 昔年同旅食,终日窥文房。春风眺芜城,秋水渡柳杨。 君为太史氏,弱质羁楚乡。今来忝司谏,千骑遥相望。 归云夕鳞鳞,圆魄夜苍苍。远思结铃阁,何人交羽觞。 伫见征颍川,无为薄淮阳。政成看再入,列侍炉烟傍。 题贵州南山岩 宋 曾丰 崒嵂穷头与汉齐,谽谺深处著招提。 居焉若寝琼为室,登者如仙玉作梯。 云窍旁通吞日月,烟萝倒拔挂虹霓。 我来已落葛翁后,姑拾其余细品题。 留别贵州父老 宋 袁宏德 鄱笑行藏不自由,邮亭杯酒又淹留。 罢官却喜身还健,报最空惭政未优。 截镫只今难击马,卖刀自昔已牵牛。 蛮烟岭树斜阳路,两地离怀一样秋。 林贵州哀诗二首 宋 刘克庄 四壁空留宅,双旌漫典州。 无钱堆别屋,有石压归舟。 纵未封孙叔,犹当庙柳侯。 吾铭皆实录,亦足继前修。 林贵州哀诗二首 宋 刘克庄 岁晚淹留潦雾间,朱幡虽宠变苍颜。 颍川凤下来何晚,浪泊鸢飞去不还。 道远返丧新燧改,州贫无赙旅囊悭。 新邱莫叹封茔俭,绝胜痴人锦裹山。 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清 曾国藩 妙年作赋动明光,又策星轺赴夜郎。 文采边陬瞻泰斗,仪容寸步中宫商。 沈湘过访三闾庙,宛叶行经百战场。 定有新诗传万口,归来吾与解奚囊。 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清 曾国藩 六年陈迹君能记,病骨秋风入剑关。 曾洗人天清净眼,饱看巴蜀怪奇山。 君今岩壑搜群玉,自有光芒照百蛮。 不似老夫徒碌碌,昆冈一网手空还。 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 宋 王安石 韶山秀拔江清写,气象还能出搢绅。 当我垂髫初识字,看君挥翰独惊人。 邮签忽报旌麾入,斋合遥瞻组绶新。 握手更谁知往事,同时诸彦略成尘。 李韶州著书,常论释氏之理,贵州有能公遗迹 唐 权德舆 常日区中暇,时闻象外言。曹溪有宗旨,一为勘心源。 贵州杂咏 明 杨慎 绮缯缠髻作雕题,铁距穿鞋学马蹄。 清晓樵斤探虎穴,黄昏汲瓮下猿梯。 初抵贵州 清 罗衔炳 塘上钲声隔岭闻,黔山积翠楚山分。 马头倒挂千岩月,虎落斜穿万树云。 九驿蛮烟丞相垒,五溪铜柱伏波军。 丈夫莫取黄金印,愧煞当年卧少文。 贵州省旅店题壁 清 严谨 万里趋庭暂息肩,一檠孤坐思茫然。 才辞水驿三湘路,又数山程五月天。 书到途中慵检点,诗成客里倍缠绵。 白云翘首原非远,翻恨春归在客先。 3.关于贵州的诗词到贵州 宋 赵希迈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 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谢师恩 答皇亲见召 元 王处一 三冬凛冽彤云布。 六出飘飞絮。地冻天寒难进步。 满途冰雪,唤回童稚,且向茅庵住。贵州大醮无推诉。 必要功圆聚。远逝新亡皆济度。 加持妙道,展舒云宴,一会朝元去。 唐开州文编远寄新赋,累惠良药,咏叹仰佩, 唐 权德舆 风雨竦庭柯,端忧坐空堂。 多病时节换,所思道里长。故人朱两轓,出自尚书郎。 下车今几时,理行远芬芳。琼瑶览良讯,芣苡满素囊。 结根在贵州,蠲疾传古方。探撷当五月,殷勤逾八行。 深情婉如此,善祝何可忘。复有金玉音,焕如龙凤章。 一闻灵洞说,若睹群仙翔。三清飞庆霄,百汰成雄铓。 体物信无对,洒心愿相将。昔年同旅食,终日窥文房。 春风眺芜城,秋水渡柳杨。君为太史氏,弱质羁楚乡。 今来忝司谏,千骑遥相望。归云夕鳞鳞,圆魄夜苍苍。 远思结铃阁,何人交羽觞。伫见征颍川,无为薄淮阳。 政成看再入,列侍炉烟傍。 题贵州南山岩 宋 曾丰 崒嵂穷头与汉齐,谽谺深处著招提。 居焉若寝琼为室,登者如仙玉作梯。云窍旁通吞日月,烟萝倒拔挂虹霓。 我来已落葛翁后,姑拾其余细品题。留别贵州父老 宋 袁宏德 鄱笑行藏不自由,邮亭杯酒又淹留。 罢官却喜身还健,报最空惭政未优。截镫只今难击马,卖刀自昔已牵牛。 蛮烟岭树斜阳路,两地离怀一样秋。林贵州哀诗二首 宋 刘克庄 四壁空留宅,双旌漫典州。 无钱堆别屋,有石压归舟。纵未封孙叔,犹当庙柳侯。 吾铭皆实录,亦足继前修。林贵州哀诗二首 宋 刘克庄 岁晚淹留潦雾间,朱幡虽宠变苍颜。 颍川凤下来何晚,浪泊鸢飞去不还。道远返丧新燧改,州贫无赙旅囊悭。 新邱莫叹封茔俭,绝胜痴人锦裹山。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清 曾国藩 妙年作赋动明光,又策星轺赴夜郎。 文采边陬瞻泰斗,仪容寸步中宫商。沈湘过访三闾庙,宛叶行经百战场。 定有新诗传万口,归来吾与解奚囊。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清 曾国藩 六年陈迹君能记,病骨秋风入剑关。 曾洗人天清净眼,饱看巴蜀怪奇山。君今岩壑搜群玉,自有光芒照百蛮。 不似老夫徒碌碌,昆冈一网手空还。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 宋 王安石 韶山秀拔江清写,气象还能出搢绅。 当我垂髫初识字,看君挥翰独惊人。邮签忽报旌麾入,斋合遥瞻组绶新。 握手更谁知往事,同时诸彦略成尘。李韶州著书,常论释氏之理,贵州有能公遗迹 唐 权德舆 常日区中暇,时闻象外言。 曹溪有宗旨,一为勘心源。 贵州杂咏 明 杨慎绮缯缠髻作雕题,铁距穿鞋学马蹄。 清晓樵斤探虎穴,黄昏汲瓮下猿梯。 初抵贵州 清 罗衔炳 塘上钲声隔岭闻,黔山积翠楚山分。 马头倒挂千岩月,虎落斜穿万树云。九驿蛮烟丞相垒,五溪铜柱伏波军。 丈夫莫取黄金印,愧煞当年卧少文。 贵州省旅店题壁 清 严谨 万里趋庭暂息肩,一檠孤坐思茫然。 才辞水驿三湘路,又数山程五月天。书到途中慵检点,诗成客里倍缠绵。 白云翘首原非远,翻恨春归在客先。 4.形容贵州的诗句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白水岩瀑布》——[清]严遂成 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 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 龙须带雨浴日红,金光玉色相荡舂。 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 风折叠之绘变相,三降三升石不让。 有如长竿倒拍肉飞仙,中绝援绳跃复上。 伏犀埋头不敢出,怀宝安眠遮步障。 我欲割取此水置袖中,曰恒燠若书乾封。 叩门絜瓶滴马鬃,搞苗平地青芃芃。 岂不贤于谷泉之在香炉峰,坐享大名而无功 贵州田园风情诗 □伍忠仁 在古典诗歌中,描写贵州的风土人情诗可谓独具一格,它不仅展示山村田园风光;而且还有赞美农民劳动,吟咏妇女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还有那浓郁的民风民情,其格淳朴清新,洋溢着地方民族“特色”,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别有情趣。 排成井字竟分秧,绿衣青笠女伴忙。 日暮归来溪雨响,踏波两足白于霜。 这首《黔南苗族杂咏》的作者吴振成,熟悉贵州风土人情,著有《黔语》一书,此诗描写妇女们插秧回来,用溪水洗去脚上污泥情景,其诗绘声绘色,诗意盎然,活活画出一幅优雅的农村妇女晚归图。又如: 芳滕漠漠夕阳天,村女携篮遍野田。 蚕豆已熟豌豆嫩,菜花风袅绿阳烟。 这首诗描写菜花金黄季节,姑娘们的劳动风姿,在夕阳余晖里显得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又如: 耕桑有暇便耘麻,每到春来放杏花。 恰过清明三月半,村庄儿女采新茶。 这首诗仍是对姑娘们采新茶的一曲颂歌,充满地方风土人情的劳动气息,真是情景交融,悦心赏目。又如: 歌声缭绕笛参差,二月登场喜跳花。 笑语情郎牢记取,紫桐花下是侬家。 这首诗说,每岁孟春,男女会于野,择平地为跳场,鲜衣艳妆,男吹芦笙,女振响铃,又另有:彩帕缠腰又艳妆,山头共觅选婚场。 月明跳舞人丛里,抛掷花球打爱郎。 女伴芦笙舞婆娑,即吹芦笙舞且歌。 跳月伊嘤浑不辩,眼输色授亦情多。 诗里描写男女欢歌芦笙中,眉目传情,交流爱慕,其动人情景难以言传。 又如: 折得芦笙和竹枝,深山酣唱姐相思。 蜡花染袖春情薄,坐到怀中月堕时。 作品写一位姑娘与情人幽会,使人物的热恋形象跃然纸上,民族风情得到浓墨重彩渲染。 又如许多民风民俗被描绘得情趣横生: 四八月日农事忙,黑饭油油枫叶香。 于捻数丸 大牯,怜它耒耜要登场。 这首诗描写四月八这天,苗族人民用乌米叶染的糯饭喂牛,真是一种别致的风俗、风情。 贵州高原盛产野生蔬菜,营养丰富,鲜美可口。 豆腐豆芽家常菜,金钩玉牌更可爱。 锅烙豆腐折耳根,宫保鸡充大元帅。 此诗描写贵州佳品,折耳根登上大雅之堂之菜肴之中,诗歌坦白,意境深远,别具一格,古人贵州的田园风情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纪念红军四渡赤水七十周年 冯乘雄 四渡赤水, 用兵如神。 万人器件强渡, 贺兰肠道亦前行。 惊吓国军千万里。 鱼水情长, 军民一家。 九战荣归故里, 民按在朝朝暮暮, 国泰于岁岁年年。 登望仙台 冯乘雄 仙境佳阙落人间,鬼斧神工尽眼前。 望仙台上观星斗,敢叫太白枉神仙。 5.关于六盘水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诗词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 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 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 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 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 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 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 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 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 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 这里引伸为反动集团就是“苍龙”。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 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夺得最后的胜利。 此诗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 情景交织,浑然一体,也是顺其古格;而以古格写今日生活, 如此自然俊逸,实属不易。 再说一点个人对“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二句最初的体会。 儿时对季节的变化只知冷暖,而不知用字达意,自然更不能以准确的诗意般的语言来形容秋天。 我第一次能够说出秋天之美的文字, 恰恰就是《清平乐·六盘山》的这头二句。 首先是音韵之美吸引了我,接着才感受到画面之美, 逐渐还觉得了气味及光影之美,以及“雁”这个字的美;后来又在古诗词中不断读到类似的感受。 如秦少游的“目断征鸿南去。” 潘岳的《秋兴赋》中的:“雁飘飘而南飞。 ”以及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心酣高楼。 ”甚至王实甫《西湘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其中最动我心的是王实甫的句子。 但不知怎的,或许是先入为主吧, 或许是毛诗在此所写秋景的空阔天空以及所注入的某种神秘悠长的浩然之音,我至今对秋天的感受仍基本是从此出发的。 后来读了些西方文学,破了自己的一些汉风之境又当别论,暂此不赘。 “天高云淡”开头,勾勒出北国秋天的景致,意向开阔、舒展。 “望断”句写出了诗人伫立凝望,情寓景中,引人无限遐想。 “不到长城”句表现出**人彻底革命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充分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