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首七字唐诗有舟和万字的《夔州歌十绝句》其七 唐·杜甫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唐·严维 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 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 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无题》 唐·李商隐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暮春即事》 唐·鱼玄机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唯有梦中留。 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 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 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2.描写船的七字唐诗是什么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图书共一船。——白居易《自喜》 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杜牧《郑瓘协律》 流水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韦庄《南昌晚眺》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饮中八仙歌》 棋局动随幽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杜甫《因许八奉寄旻上人》 青娥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杜甫《城西陂泛舟》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濑船。——杜甫《十二月一日》 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杜甫《赠韦七赞善》 新晴日照山头雪,薄暮人争渡口船。——窦巩《南阳道中行》 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韩愈《古意》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惊鱼拨剌燕翩翾,独自江东上钓船。——李商隐《江东》 无多别业供王税,大半生涯在钓船。——李咸用《题王处山居》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许棠<;《洞庭湖》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李频《湘口送友人》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罗隐《炀帝陵》 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赵嘏《忆山阳》 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赵嘏《答友人》 渔翁醉着无人管,过午醒来雪满船。——韩偓《醉着》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矶》 3.哪首七字唐诗有舟和万字的《夔州歌十绝句》其七唐·杜甫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送薛居士和州读书》唐·严维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 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无题》唐·李商隐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暮春即事》唐·鱼玄机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唯有梦中留。 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 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4.七字唐诗袁江头句余亦乘舟归鹿门金陵酒肆留别作者,敢告云山从此始,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请君试问东流水: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霜凄万树风入衣。 月照城头乌半飞。回看天际下中流。 清淮奉使千余里,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月照开烟树,别意与之谁短长 渔翁作者,吴姬压酒唤客尝。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岩上无心云相逐,惟有幽人自来去: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 琴歌作者: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 金陵子弟来相送,晓汲清湘燃楚竹,欲行不行各尽觞,欸乃一声山水绿。岩扉松径长寂寥。 烟销日出不见人。 夜归鹿门山歌作者。 一声已动物皆静,请奏鸣琴广陵客,四座无言星欲稀。 5.李白七字古诗大全1. 《送孟浩然之广陵》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5.《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8.《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0.《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些都是李白著名的七言绝句,希望可以帮到您。满意哦! 6.含“轻、重、万、舟”等的七字诗句含有这些词的诗是《早发白帝城》。 1、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诗歌翻译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但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多么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能回返,两岸猿猴的蹄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蹄声还在回荡耳边,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3、诗歌注释 1.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前人或以此诗为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细审"千里江陵一日还"诗意,可知曾从江陵上三峡,此当为返还之作。 应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时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 2.朝:早晨。 3.辞:告别。 4.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 5.还:返回。 6.啼:鸣、叫。 7.住:停息。 4、诗歌鉴赏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 “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 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 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 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 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 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 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 5、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 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6、诗歌评价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一般读者不必知道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只单纯地体会诗中所传达出来的三峡顺水行舟的快感就会觉得很美了。其实诗人是把遇赦回江陵时愉快的心情和江山之壮丽多姿、顺水行舟之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明白了这些情境内涵,美感就更为丰富。 前人对此诗好评如潮,如《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 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又丁龙友云:"此是神来之调。 "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