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寻于膨玮

1.于膨玮是谁

于膨玮,著名音乐人,山东众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出生于1997年06月22日,现居地山东烟台,其杂乱模糊风格的作词作曲深受粉丝的喜爱。个人代表专辑;《唯玮动听》,代表作《我是于膨玮》、《与你为敌》、《爱情的话题》、《我有我兄弟》、《无痛无感》《裸婚时代说唱》等。文学作品:《傲黑势力》等。

一、基本信息:

姓名:于膨玮

艺名:小胖

地区:烟台

城市:长岛

生日:1997年06月22日

身高:172cm

特长:钢琴 词曲创作 唱歌

语言:国语 粤语

二、主要作品:

2010年5月5 《我是于膨玮》

2010年6月5日 《我有我兄弟》

2011年5月4日 《无痛无感》

2011年7月25日 《裸婚时代说唱》

2012年5月5日 《爱情的话题》

2012年12月2日 《与你为敌》

2.描写四季的古诗(寻10首)

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春天的古诗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春天的古诗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夏天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写冬天的诗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日 暮 苍 山 远,天 寒 白 屋 贫.柴 门 闻 犬 吠,风 雪 夜 归 人.。

3.有关"寻"的古诗 10句左右~~跪谢

含“寻”的诗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园寻》

自是寻春去叫迟,不须惆怅怨芳时。——杜牧《怅诗》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石头城》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爵《寒夜》

表达“寻”的意思的诗句: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4.唐诗寻隐者不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

内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唐五代-贾岛

注释:

[1]寻隐者:寻访隐居在山路山中的人。本诗一作孙革诗,题为《访羊尊师》,无根据。

[2]松下:指隐者居住的地方。童子:男孩,隐者的徒弟。

[3]言:说。

[4]处:去处。

解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